唐朝建國初期,貞觀詩歌主要由唐太宗前後的宮廷詩人創作。主要起草人:余世南、魏徵、楊士道、李白藥。起初,大多數詩人仍有強烈、樸素的作品,但進入宮廷後,越來越多的詩歌被傳唱娛樂,詩風趨於浮華奢靡,呈現出貴族化、宮廷化的傾向。魏徵可以在宮廷詩的風格之外獨樹壹幟。
2.上官儀是貞觀後期至高宗時期最著名、最有影響的宮廷詩人。他的詩《立足神韻》(舊唐上官儀)講究形式和技巧,追求修辭之美,對仗工整,聲韻和諧。但是內容和題材都比較狹窄。他的詩被人們模仿,這就是所謂的“官體”。他提出的“六對”和“八對”理論及其創作實踐,為格律詩形式格律的完善做出了貢獻,在格律詩的發展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
3.武侯、中宗時期的宮廷詩人有“文章四友”李樵、蘇為道、崔融、杜。其中,杜成就斐然,在格律詩形式的探索上做了大量的努力。同時期和後世的還有沈全起和宋。沈、宋前期在武侯國朝廷,後被貶至偏僻之地。沈、宋對詩歌的主要貢獻在於律詩,為律詩的成熟和定型做出了重要貢獻。
、“初唐四傑”等詩人
初唐時期,壹些生活經歷不同於宮廷詩人的作家在詩歌創作中表現出不同的創作特點。這類詩人以王績和“初唐四傑”為代表。
1.王績
王績生活在隋唐時期,或仕或隱。他的詩主要表現隱士的自我安慰和娛人山水田園的淡然心境。他的詩,以自然質樸的語言,營造出壹種恬靜閑適的意境,在宮廷詩風風靡壹時的初唐,鶴立雞群。他也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先驅。他的代表作《王業》具有唐詩的風格,是典型的五律。
2.“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的創作活動代表了高宗、武侯時期下層文人的思想傾向和創作精神。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拯救世界、建功立業的理想和豪情,也有底層文人的義憤。他們對唐詩演變和發展的主要貢獻;
(1)他們不滿於當時詩壇盛行的宮廷詩風,批評其“力求結構纖巧,力求雕琢”,“缺乏力度和活力”(《楊炯王波集序》),試圖以清新剛健的詩歌來突破和改變這種細膩、精致、華麗的宮廷詩風。雖然不能說被壹掃而空,自身的創作也不能說完全不受影響,但它確實以自覺的審美追求和創作實踐,在唐詩創作中打開了新局面,開創了新氣象。
(2)他們的詩歌創作也突破了宮廷詩歌內容和題材的狹窄範圍,走向了社會生活的更廣闊天地。他們的詩歌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他們有的寫邊塞的軍旅生活,有的抒發壯誌豪情,有的送別故鄉,思念常在心頭,歌頌歷史和事物。他們的創作題材從皇宮到市井,從京都到邊塞,甚至表達個人情感都符合時代精神,表現出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氣場。
(3)他們的詩歌創作不僅對革新初期唐詩的興起起到了壹定的作用,而且對五言律詩和七言唱法的發展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和貢獻。如的《送入蜀傳》、楊炯的《從軍》、羅的《壹個政治犯聽蟬》,都是比較成熟的五言詩,他們手中的五言詩形式已經初步成型。陸的《長安古意》和羅的《帝京篇》都是七言歌的佳作,為後世七言歌的創作提供了藝術借鑒。
3.初唐末,張以壹首七言絕句《春江花月夜》奠定了他在唐詩史上的地位。與此同時,劉希夷的七言絕唱《岱北白頭翁》也成為流傳千古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