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300首,宋詞選編,婉約,中秋,貶謫,感嘆人生翻譯,註解翻譯。
世界上的壹切都像是壹場大夢。人生經歷了多少個涼爽的秋天?夜晚,風吹樹葉的聲音響徹回廊。看看自己,眉宇間多了幾根銀線。
酒不是好酒,卻讓客人擔心。雖然月亮很亮,但它總是被雲遮住。在這個中秋之夜,誰能和我壹起享受這美妙的月光?我只能拿起酒杯,悲傷地望著北方。
詩歌鑒賞協會
提起蘇軾的中秋詞,大家都會想到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但這首同樣寫於中秋的《西江月》卻顯得很落寞,應該是貶謫黃州時寫的。在這首詩中,蘇軾以中秋節這壹具有深刻情感意義的節日為背景,抒發了自己貶低黃州的孤獨悲苦之情。同時感嘆時間的流逝,表達對生命歷史的深刻思考和對人間真情的深深眷戀。在冷寂的藝術氛圍營造中,讀者可以看到蘇東坡這位豪放詩人曠達超然背後悲壯婉約的壹面。
詩歌欣賞
詩的開頭,他感嘆世事如夢。蘇軾的詩雖然常常流露出如夢似幻的思想,但或自嘲,或思今昔,讀之常感豁達,而不感悲涼。然而,在這裏,情況並非如此。是用歷經滄桑的語氣寫出來的。再加上幾個秋高氣爽的日子,風吹落葉在畫廊裏響,突然覺得人生苦短,已經被霜降驚到了太陽穴。感覺當初的嘆息不是對紅塵的透徹理解,而是對自己處境的不公,從而深深感受到人生如夢般的荒誕與無奈。
《俗事壹大夢》中的“俗事”可以指具體的史實,即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黃州的事實,也可以理解為蘇軾對人生命運抽象意義的理解。“事如夢”和“人生如夢”。壹切都像轉瞬即逝,飛雪過後。人生不過是天地間壹個偶然的浮蓬,所以不要執著於現實中的得失,而要超脫壹切,讓自己的心趨於平衡。“人生幾度涼”,指的是又壹個秋天的來臨,突出了秋天初至的“新”。可見詩人對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是敏感的,時間的流逝侵蝕著他有限的生命,因而詩人有壹種珍惜時間的真摯情感。“新涼”也指詩人再次被排擠的人生經歷。用“涼”字,表達詩人的悲涼之情。所以“人生多少次新涼”不僅僅是指自然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更是指人生的大起大落和命運的變幻莫測。這句話將自然與生活結合在壹起,反映了詩人隨著自然的變遷,對人生命運的無奈和感嘆,寓意深刻,魅力持久。前兩句遠不止是蘇東坡對壹個時間、壹個地點的敘述,或者是他壹個人的感受,而是通過寫具體的事實,在抽象的意義上表達了他對人生命運的深刻思考。
“夜裏,風的葉子已經在畫廊響起。看眉毛。”清冷的秋夜,涼風吹著院中的樹葉,在空蕩的樓道裏發出悲涼的回聲。詩人照了照鏡子,發現自己的鬢角長滿了白發。“人生何處得秋霜?”詩人陷入了深思,讀者也能感受到寒意的來臨。
幾句話下來,就能看到更多的抱怨。“酒基常愁客少,月多礙雲。”“賤酒”是因為“人賤”,暗指自己的身體被輕視,身體被冷落。“月光”這句話的意思是小人得勢,君子被謗。蘇軾把黃州貶得遠遠的,心中的失落和不滿都用這種自嘲的形式表達了出來。因為烏臺詩案被蘇軾貶謫的人太多了,蘇軾也不想和朋友鬧僵,所以很少和老朋友交往。這裏的“客人少”應該是指當時的實際情況。在這寂靜的夜晚,明月當空,清秋之寒吹來。此時蘇軾心中的孤獨淒涼之感難以擺脫。中秋月明,明月總被烏雲遮住。有人認為“東坡在黃州,中秋之夜獨酌明月,寫下‘西江月’二字,說明‘明月多被雲遮’這句話是自然現象,但似乎有更深的內涵,是通過自然景物來表達他對社會環境的認識。這暗示了作者深深的政治怨恨。”雲礙”指小人當道,欺主,惑觀眾,拒忠。作者因忠義遭到詆毀,流亡黃州,政治抱負難以施展,深感悲哀和苦悶。在這種情況下,他只能與月亮交談,以解決他的擔憂。
《中秋誰與* * *獨守,望蕭瑟北》點出了歌詞的時間和主題。“中秋節”是傳統意義上的團圓節。蘇軾選擇“中秋”為背景,用想象之筆,以樂景寫悼亡,使悼亡更加悲涼。《向北看》點出了歌詞的主旨。“向北看”的含義,歷代理論家都有爭議。古今花刺認為蘇軾“不負朝廷壹日,心中裝君,最後壹句可見”,而胡載則認為“句間可見兄弟之情”。據記載,此詞下的原註釋“寄子”顯示,蘇軾在中秋之夜,將此詞寫給其弟蘇轍。其實蘇軾當時在政治上是被迫害的,他是孤獨的,悲傷地望著北方。他對哥哥的思念之情、對國家的牽掛之情以及他的人生經歷可能是交織在壹起的。作為壹個有鑒賞力的人,他不妨拋開考證,做壹個寬泛的理解。蘇軾晚年遭受政治打擊。他多以佛道思想超脫於物,以消解現實的壓抑。但是,這首詞籠罩著壹種悲涼的氣氛,這說明蘇軾始終沒有擺脫人世的痛苦。在這熱鬧的中秋明月裏,唯壹能安慰我孤獨心情的,就是真摯的兄弟情。蘇軾渴望與哥哥傾訴,卻只能借北方明月寄相思。天涯同月,卻不能相見,而明天卻要面對現實中太多的痛苦和無奈,於是蘇軾陷入了更深的悲傷。
特性
全詩突出“涼”字,以清冷中秋夜的涼風、明月、孤燈等情感意象,營造出完美的意境。蘇軾通過寫季節和氣候的“涼”來描寫人生的“悲”,表達了對現實生活的深刻思考。與這首詩的意境和主題相似的是“明月幾時有?”寫在密州。在那首詩裏,蘇軾寫道:“欲乘風歸,恐樓美,高處不勝寒。”對比這首《西江月,人間大夢》,兩個詞都是通過寫場景來抒發感情,都渲染了壹種“冷”“涼”的情感意境,給詞上蒙上了深深的情感韻。不同的是,前者指出季節和氣候的“冷”,而後者側重於生命的“荒涼”;前者寫天地之“冷”,後者寫現實之“荒涼”;前者想象天地之“冷”以反映人間鄉愁,後者以人間真情撫慰自己“蒼涼”的靈魂。兩詞相得益彰,情深意長,表達了蘇軾對歷史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對人間真情的深深眷戀。
評論最後壹部電影
以詞為信是宋詞傳播的壹道風景。這首詞是蘇軾兄弟的合唱。觀察他的文字,觀察他的散文,可以發現壹個視俗套為糞土的不羈的蘇東坡。
這個詞反映了作者流亡生活後的抑郁情緒。詞的基調比較低沈悲涼,充滿了對虛無縹緲人生的深深嘆息。具體寫作時間大概是元豐三年(1080)。
詞的第壹部電影是感傷的,在風景中飽含情懷,吟詠人生的短暫,感嘆野心的辛苦回報。接下來的影片,我寫悲憤,借景抒情,感受險惡的世界,哀嘆生命的匱乏。在蘇軾的幾首中秋詞中,這壹首有著自己獨特的開篇句“天下大夢,人生幾度涼”,感嘆人生的虛幻和短暫,開頭就給全詩籠罩了壹層悲壯的氣氛。以夢喻世,既包含了難以回首的辛酸往事,又概括了對整個人生的紛擾的目的和意義問題的懷疑、厭倦和對解放、放棄的渴望。“人生幾度涼”,對逝去的時光有無限的遺憾和哀嘆。“新涼”壹詞照顧到了中秋節,句子中量詞和疑問詞“幾度”的使用,低低的嘆息,表現了對生活的突然感受。三四句“夜裏樓道裏風葉壹直響,看眉宇間”,緊接著的壹句,進壹步唱出了季節景色帶來的人生惆悵。作者以秋景,兩種典型的秋色,蕭瑟的秋風,飄落的落葉,感嘆時光飛逝,容顏漸老,壯誌難酬,用悲愴的筆調表達了自己無法擺脫人生煩惱的無奈。
下片
接下來的影片寫的是壹個人在異鄉賞月的孤獨處境和為傷害感到惋惜的思緒。“壹個便宜的酒,往往愁客人少”,委婉地指出了作者被降職後,勢利小人避之如火、避之如水的情況。“日月常被雲所阻”,指的是漢奸當道,排斥好人,因忠被謗,因謗被貶。以上兩句話道出了詩人對世態炎涼的憤怒,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對親人關懷的無限感慨,對國家大事的憂慮和對小集團的怨恨,對渴望朝廷理解重用的深情,難以忍受的孤獨和不被世人理解的悲苦。這樣的結局,是壹個墮落男人血淚的人生吶喊和宣泄。其巨大的悲劇力量,實在令人蕩氣回腸。
創作背景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畫家、美食家。子曰戰,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應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佳縣)。本人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賦極高,詩詞書畫俱佳。他的文筆汪洋恣肆,流暢自如,與“唐宋八大家”之壹的歐陽修並稱為甌塑;詩歌清新蒼勁,善用誇張和比喻,藝術表現手法獨特。他們與黃庭堅並稱為蘇黃。豪放派對後世影響很大,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有新意。用筆寫得跌宕起伏,童趣盎然。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繪畫和文學壹樣。在繪畫上,提倡神似和“文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東坡樂府》。蘇軾
雨暗棋散後,酒醒孤枕雁。我獨自倚在密竹中,彈著琴,哼著歌。紅巖在雲端,魚在水中。這種感覺很難發。妳看著我,我看著妳,彼此之間,只有我和敬亭山山的眼睛。記得* * *大家睡覺蝴蝶亂,夢裏寂寞。即使是那沒有美麗色彩的薄情榆樹,也不甘寂寞,隨風起舞,化作漫天飛舞的雪花。深夜,個人很安靜,只有壁燈和我形成對比。山亭水榭半秋。馮軻孤獨,無人陪伴。教人無處寄相思,無人知為時過早。洗漱完畢,獨自登上觀河亭,倚欄凝望河水。十輪霜影轉庭,今夕是寂寞壹隅。飛來飛去,飛來飛去,我像什麽,不就是廣闊世界裏的沙鷸嗎!。繡簾已別夢別,玉爐空寂寞。午後枕夢初起,樓上,壹個人。千裏之外,冷色遠在,舟泊蘆花深處,簫在月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