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梅簡介

梅簡介

梅(1002 ~ 1060)

北宋詩人。余省這個詞。宣州宣城(今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北宋時,他與歐陽修、蘇舜欽齊名,也被稱為“梅甌”或“蘇梅”。父親梅要求務農,叔叔梅打聽進士,在翰林學學士,頗有名氣。梅在12歲時跟隨學習。26歲時,尋梅的《門影》增補了祠堂齋郎。不久,被任命為通城縣主簿,調任河南縣主簿。天盛九年(1031),為合陽郡主簿。河陽離西京洛陽很近。當時詩派的首要人物錢判豫府留西京,歐陽修留西京,等人也在西京為官。梅常隨這些名士歸來,備受推崇,與歐陽修成為摯友。景三年(1036),梅任建德縣令時,曾送詩壹首給範仲淹,支持變法弊政的主張。寶元二年(1039)知襄城縣,自此遷都。帝三年□ (1051)賜同進士出身;轉給泰昌醫生。賈二年□ (1057)歐陽修推薦他為細節官,希望通過考試來打擊當時光鮮隱晦的文風。梅在評卷中很欣賞蘇軾的文章,推薦給歐陽修,得了第二名。嘉慶五年(1060),梅姚晨為官尚書,不久去世。

梅早年的詩歌創作受到詩派的影響。後來,由於他關心現實,貼近人民,詩風逐漸轉變,提出了與昆西詩派針鋒相對的詩學理論。他強調《詩經》和《離騷》的傳統,主張詩歌創作必須“因物而興,受物而興”(答韓三子執中朝五國之詩為禮),對浮誇空洞的詩風進行了猛烈的批判。在藝術上,梅註重詩歌的傳神性、意境含蓄等特點,提出了“難寫之景如今,含無窮言外之意”(引自歐陽修《六壹詩話》)的著名藝術標準,崇尚“平淡”的藝術境界:“詩無古今難寫,平淡難造。”梅的創作實踐與其創作理念是壹致的。他的詩歌現實內容豐富,題材廣泛。他了解農村生活,早期寫了壹些關心農民命運的作品,如《家的四季》、《傷桑》、《看莊稼》、《新繭》等。後來,他寫了《田玉伽》,描寫了苛捐雜稅給農民帶來的災難和痛苦。他的代表作《如芬的窮女人》通過壹個窮女人的啼哭,深刻地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悲慘遭遇。他的壹些詩表達了他對國家大事的關心。如《襄城至雪》《故原戰》等。其他篇章,如別吟、喬賦、歐陽永樹貶夷陵文和行等,表現了他對保守腐朽勢力的痛恨。他還寫了許多山水詩,包括《寒草》、《看牛郎吹笛過江》、《夜看鬥雞》等,在平凡的景物或事物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

梅的詩歌風格平淡,意境含蓄。他擅長用簡單自然的語言畫出清晰新穎的風景意象。比如《廬山之旅》,描寫深秋的山中荒涼幽靜的景色,細致入微。此外,“壹夢千裏,殘月後滿城雞”(《夢後寄歐陽永樹》),“最困岸有閑,老樹有花無醜枝”(《東西》),“幾日不上樓知,滿城不黃”(《考畢登泉樓》),這些都是意大利新語工作者寫的場景。但他的詩有時也有奇特靈動的壹面,如《黃河》、《江上夢》,氣勢磅礴,不同於他壹般的風格。由於其詩歌受韓愈、孟郊影響較大,在藝術上傾向於過度的議論和平淡,有時語言過於簡單生硬,缺乏文采。這些缺點可以看作是糾正浮華詩風所付出的代價。他對宋朝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劉克莊稱他為“宋之祖”(後化),龔孝說他“革除浮習,超脫昆曲體之極弊,保存古法,脫穎而出”(《萬靈先生文集》附錄)。這些評論很有見地。

梅的著作包括《萬靈先生文集》60卷,補編1卷,附錄1卷,四部系列的印刷本。如今,朱東潤有《梅集年表註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