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者白燁評價:
第壹,沒想到他的文筆清新脫俗,不僅壹點都不掉色,還蘊含了很多散文的韻味和詩意的氣度,讓他的作品的文學味道更加濃郁。
第二,沒想到作品中的故事如此沈重,人物如此沈默。在對學生生態狀況的淋漓敘述中,壹種叫做責任感的東西撲面而來。
從這部小說中,我們可以讀到郭敬明為弱勢學生發聲的平民化姿態,也可以讀到他對家長與孩子、教師與學生、家長與家長、學生與學生之間各種不和諧聲音的捕捉、揭露和批判,這使他的作品散發出壹種強烈的“審父”或“審母”意識。
2.對作家墮落的評價:書開頭浮現的上海弄堂是如此的生動,讀者幾乎可以走進去,但兩邊卻是完全不同的聲音,粗魯的責罵和破罐子破摔後絕望的哭喊,讓對岸溫暖的關懷聲顯得如此可笑。
擴展數據:
《傷逝》是當代作家郭敬明創作的壹部長篇小說。它於2006年6月65438日至10月在《Most Novel》雜誌上連載,並於2007年5月首次出版。
小說講述了在上海壹條弄堂裏壹起長大的易遙和齊鳴,在校園內外糾結中成長的故事。小說語言細膩,風格深沈沈穩,與作者以往的作品風格有非常明顯的變化。被視為他的現實主義改造作品,十平衡版上市時銷量突破百萬冊。
2065438年9月21日,根據該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之河》在中國大陸上映。2065438年7月1日,由該小說改編的電視劇《流動的好時光》在湖南衛視播出。
內容簡介:上海弄堂裏的女孩易遙,在17歲時,愛上了壹個不良少年,意外懷孕。住在她隔壁的齊銘,生活在壹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老師的寵兒,家長的寶。他們之間有壹種微妙的情感,是介於愛情和友情之間,還是淩駕於愛情&友情之上。
易遙在壹個後巷找到壹個簡陋的診所,想偷偷去墮胎。後悔莫及的易遙,出逃時不幸被唐小米看到。此後,在唐小米等人的壓力下,易遙成了校園裏的“另類”。只有齊銘,像壹團溫暖的陽光,壹直守護在易遙的身邊。
直到顧森湘和顧森西的介入,易遙和齊銘的關系發生了變化。齊銘和顧森湘偷偷相愛。顧森西這個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對易遙有好感,易遙即將接受顧森西在《失去紀明》中的感情。
最終,顧森湘因為壹個陌生電話引發的事件,忍辱割腕。易遙跳樓自殺是因為紀明和顧森西誤解了她。面對接連發生的悲劇,絕望的齊銘也在家中開煤氣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