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合江高清歷史視頻

合江高清歷史視頻

壹、四川省合江縣歷史地理位置合江位於四川盆地南緣,川、渝、黔交界處,長江與赤水河交匯處,是長江出川的第壹口。

用地距離成都313km,距離瀘州市50km,距離重慶150km,均為二級以上水泥公路。即將開通的宜瀘渝高速將在合江跨越長江,建成後到重慶市區(外環高速)的距離將縮短至57km,到達重慶主城區需要1小時。合江縣始建於西漢丁原二年(公元前115),距今2123年。它是長江上遊最早的三個縣之壹,與邵敏、富陽、李湘並稱。

面積2422平方公裏,轄27個鄉鎮、284個行政村、37個社區,總人口87.6萬人,耕地面積56.8萬畝。全縣人口超過654.38+0.2萬,縣域面積6平方公裏。合江縣屬於亞熱帶濕潤氣候區,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產豐富。荔枝、橄欖、柚子並稱為合江三大奇觀,晚熟荔枝、橄欖產量占四川90%以上。2007年被農業部授予“中國荔枝之鄉”稱號和“全國生豬調出百強縣”稱號。

該縣旅遊資源豐富,有豐富的漢文化和夜郎古道文化,出土的漢代石棺占全國出土總量的四分之壹。有國家森林公園、國家AAA級景區——佛寶森林公園、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堯壩古鎮、四川十大古鎮佛寶古鎮;全縣森林覆蓋率46.5%,有原始森林60萬畝,是地球同緯度低海拔地區保存最完好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

合江縣的職業教育比較發達。合江邵敏職業學校被譽為“中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壹面旗幟”。學校占地2000多畝,有9個校區,學生3.6萬人。合江縣港口線資源豐富。長江流經縣城55公裏,赤水河流經縣城60公裏。境內長江航道全年可通航1000噸級船舶,中水期可通航2000-3000噸級船舶。港區使用38段海岸線,設計吞吐量超過640萬噸。合江臨港工業園是四川省省級工業園區,西部化工城重要化工園區群,川渝經濟合作瀘州臨港示範區,重慶產業轉移承接地,黔北貨物出海重要口岸。

2007年,全縣生產總值55.8億元,財政總收入4.2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65438元+0元和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9264元,人均生產總值7765438元+0元。人口自然增長率4.24‰,城鎮登記失業率3.42%,全縣城鎮化率33%。

合江縣隸屬瀘州市,處於赤水河與長江交匯的三角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05° 32 '至北緯106° 28 '至29° 01 '。

東北與重慶江津接壤,南接貴州赤水市、習水縣,西接瀘州市龍馬潭、納溪區,西南角與敘永縣接壤。合江縣地處長江上遊,屬於四川盆地邊緣,地勢南高北低。

縣內山脈為婁山關山脈的壹個分支,從黔北延伸至縣城南部,海拔約1,000m,最高峰為富寶鎮轎子山,海拔1,751m。東南部和西南部是中低山,中部和西北部是平壩和丘陵地區,是魚米之鄉。

土地資源:土地資源面積2422平方公裏,折合24.22萬公頃,其中耕地64315.43公頃,園地9561.37公頃,水域1102165438公頃。註重土地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主要農產品產量翻了壹番。

城市和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水資源豐富:年平均降雨量約1.340mm,全縣水能資源70,780kW,可開發351.80 kw。

水利建設開發用於水土保持和防洪減災的總價值為14984.8萬元。歷史沿革西漢二年(前115),設府縣,今合江縣為南關,屬宜州郡。

修建歷史為2116,以觀復(巴蜀入黔要隘,今合江城南門)命名。南朝文帝五年(564),廢安樂武,設合江縣,治今合江鎮,屬江陽縣。

《永樂大典·瀘州誌》:“合江縣...前是河(長江),右(西南)是枕安樂溪(赤水河),兩相合,故名為其縣。”合江縣於西漢二年(公元前115年)在府縣設立,後劃歸公安樂社所在地犍為縣,即現在的合江鎮南關段。

元豐五年(前106),屬益州部犍為縣。新朝(9~24年)王莽改府縣為府新縣,屬雍布順郡。

東漢光武帝時(25~56),劉秀改阜新縣為傑夫縣,隸屬益州縣。建安十八年(213),傑夫隸屬益州江陽縣。秦時(265~274),西晉武帝時期,復縣名。

東晉永和三年(347年),復縣改稱安樂縣,劃歸伊犁州東江洋縣。南宋(420~479)廢安樂縣,南齊(480~502)復安樂縣,設安樂許。

北周保定四年(564),安樂許廢,遷合江縣,屬瀘州江陽縣。隋開帝三年(583),棄郡,合江隸屬瀘州。

初唐,縣令遷至白沙鎮。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十路,合江屬瀘州,建南路。

天寶元年(742),合江屬瀘州郡。元和十二年(817),縣令遷回舊址,現合江鎮南關段。

北宋幹德三年(965),建南路東西設置淅川路,合江劃歸淅川路瀘州。南宋丁敬三年(1262),瀘州改為江安府,合江隸屬通州府道江安府。

元十五年(1278),合江隸屬陜西、四川等省,縣遷至姬敏市(今三橋頭江村黃石壩)。明代,於震占領四川,河江隸屬於大夏瀘州軍民政府。

明洪武四年(1371),合江屬直隸、四川等地的中國書省瀘州。洪武九年(1376)六月,合江歸四川成宣局管轄,洪武初縣府遷老城。

清康熙元年(1622),合江屬四川瀘州直隸州。賈。

2.合江的歷史是怎樣的?四川省合江縣,面積2417平方公裏,人口84萬,位於四川南部、貴州北部、重慶西部的交界處。自古以來就是川南重要的交通和物資集散地,有“長江出川第壹縣”的美譽。

合江縣位於筆架山、長江、赤水河、高東河的交匯處。幾年前,著名音樂家羅先生寫了壹首歌贊美他的家鄉河——長江的河江。

在這裏,傑出的人們。誕生了、李、、程山謀、賈若愚、、羅、淩子峰等革命家、軍事家和藝術家。

這裏,風景。佛寶國家森林公園有原始森林面積60萬畝,是地球上罕見的同緯度低海拔常綠闊葉林帶。被聯合國專家稱為動植物基因庫。

這裏物產豐富。荔枝、橄欖、柚子被稱為“合江三絕”。

三、合江縣虎頭鎮歷史典故磨刀溪有壹個神奇的故事。

360多年前,張攻陷四川,殺人如麻,數千人死在張的屠刀下。張的隊伍所到之處,都成了百裏人跡滅絕、森林茂密、狼群奔騰的地方。

張帶兵到了川黔交界處,發現有壹條流淌的清溪,就安頓好隊伍,休息了壹下,才進軍貴州。

晚上,壹彎新月爬上了樹。張戴著腰刀,來到溪邊。他看到小溪裏有壹塊大青石,於是就踩在了小溪裏的大青石上。徐來的微風使張感到很涼爽,於是他拿出壹把卷著腰的鈍腰刀,在大青石上磨了起來。正當他磨刀的時候,壹個高大的身影在朦朧的月光下隱約出現。那新人手持金鞭,目光兇狠,滿臉怒容,將張手中的刀啪的壹聲劈入溪中。張雙手麻木,壹動不動,那新人將金鞭指向溪中。張削尖的刀飛上夜空,新人消失在夜空中...

張被這壹幕嚇了壹跳,額頭上冒出了冷汗。夜空中,傳來壹個洪亮的聲音:張,我是。妳殺了無辜的人,犯下了滔天大罪。妳應該被送到十八層地獄。我會寬恕妳的,我會仁慈的。願妳放下屠刀,成佛...

張站起來壹看,只見溪邊出現壹堵高墻,擋住了去貴州的路。他不得不仰頭嘆息,“天意不可違,天意不可違!”!他停止了殺戮,貴州人民避免了生命的損失。

磨刀溪由此得名。

四、合江縣歷史沿革西漢二年(公元前115年),設府縣,隸犍為縣,公安樂社,即今合江鎮南關段。元豐五年(公元前106年),屬益州部犍為郡。

新朝(公元9-24年)王莽改府縣為府新縣,屬雍部西順郡。東漢光武帝(公元25-26年),劉秀改阜新縣為傑夫縣,隸屬益州犍為縣。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傑夫屬益州江陽縣管轄。西晉太史年間(公元265-274年),復縣改名,屬益州江陽縣。

漢朝(303-347)時,富縣隸屬益州江陽縣。東晉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復縣改稱安樂縣,劃歸伊犁州東江洋縣。南宋時期(420-479),安樂縣被廢除。

南朝(480-502)恢復安樂縣,設立安樂衛戍。大同(535-545年)東江郡改為瀘州,江陽郡歸其管轄,安樂駐軍隸屬瀘州江陽郡。北周保定四年(564),撤銷安樂駐軍,遷合江縣,屬瀘州江陽縣。隋開帝三年(583),廢郡、合江歸瀘州。

大業三年(607),瀘州改為陸川郡,合江隸屬陸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陸川郡改瀘州,合江隸屬瀘州。初唐時,縣令遷至今白沙鎮。貞觀元年(627年),全國分為十路,合江屬瀘州,建南路。天寶元年(742),瀘州改郡,瀘州改陸川郡,合江隸屬陸川郡。至德二年(757),分為川東、川西,合江隸屬建南省東川縣。甘源元年(758),陸川縣改為瀘州,合江在建南路隸屬東川瀘州。元和十二年(817),縣令遷回舊址,現合江鎮南關段。

五代十國時期,合江仍屬劍南省瀘州。

北宋幹德三年(965),建南路東西設置淅川路,合江劃歸淅川路瀘州。鹹平四年(1001),今四川分為益州路、子洲路、利州路、夔州路四路,合江屬子洲路瀘州路。大關三年(1109),郡設春州,轄安溪縣、久治縣。並在縣城東南建子洲,設劉成、仁懷兩縣。中和元年(1118),子洲路改為銅川府路,合江隸屬銅川府路瀘州。宣和三年(1121),廢除久治縣、安溪縣、淳州。安溪縣改為安溪村,九縣改為九市;費子洲為武都首府,以仁懷為要塞,傳承並入仁懷。

南宋丁敬三年(1262),瀘州改為江安府,合江隸屬銅川府道江安府。

元十五年(1278),合江隸屬陜西、四川等省,縣遷至姬敏市(今三橋頭江村黃石壩)。至元二十二年(1285),瀘州劃歸重慶道,合江屬川南宣慰司重慶道瀘州。至元二十八年(1291),合江下轄四川等地,訪重慶路瀘州,為中書省西蜀低價部。鄭智二十二年(1362),明於震占領四川,合江歸大峽瀘州軍民府管轄。

明洪武四年(1371),合江隸屬四川,瀘州直隸州等地。洪武九年(1376)六月,合江歸四川成宣局管轄,洪武初縣府遷老城。

清康熙元年(1662),合江屬四川瀘州直隸州。嘉慶七年(1802),合江屬直隸州,瀘州,永寧南路。光緒三十四年(1908),川南永寧路改為夏川南路,合江在四川夏川南路劃歸瀘州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九月,道道撤銷,合江歸四川瀘州。民國二年二月,恢復道制,三月,府廳改為縣,合江隸屬四川夏川南路。3年6月,夏川南路更名為永寧路,合江屬永寧路。18年,10年,道道撤銷,合江歸四川省。

24年6月,四川省劃分為18行政督察區,合江隸屬四川省第七行政督察區。

1950、65438+10月,中央人民* * *設立西南行政區和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個行政區,合江隸屬西南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盧希安區。

1952 65438+10月,盧希安縣專員公署遷至隆昌縣,更名為隆昌區,合江隸屬川南行政公署隆昌區。

1952年9月,撤銷四個行政區,並入四川省,合江隸屬龍場區。

1953 65438+10月12、隆昌專員公署遷回瀘州市,更名為瀘州專員公署,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地區。

1960年7月,瀘州區並入宜賓區,合江隸屬四川省宜賓區。

1968年9月,宜賓地區更名為宜賓地區,合江屬四川省宜賓地區。

1983年6月,瀘州市成立,省轄,合江隸屬四川省瀘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