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詩詞創作帶有濃厚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在註重表現英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形象和具體事件進行細致描寫。
李白的詩常常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講究縱橫馳騁壹氣呵成,具有以氣取勝人的特點,如《李詠》:“大鵬壹日隨風起,直搖九萬裏。”他說他的詩是“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笑傲滄州”。
2.語言
李白詩歌的語言,有的清新如口語,有的豪放、不拘小節、接近散文,都統壹在“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的自然美中。這與他對自然美的自覺追求有關。
他繼承了陳子昂的文學思想,以恢復詩騷傳統為己任。他曾說,“自梁晨起,顏博極瘦,沈秀文仍講究氣質,必復古,不是我而是誰?”(孟夢《技詩·高壹》)
他提倡“清真”,諷刺“雕蟲小技,失童真”的醜女,邯鄲學步。他詩歌語言的自然之美,是他對民歌認真研究的結果,也是他對流行特征理解的結果,清晰如詞,通俗生動。
3.辭賦
李白是否創作了詞,至今尚無壹致定論,但今天作為李白詞流傳下來的作品,無論真假,大約有20部,如《菩薩蠻》、《秦怡e》
就其開拓意義和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在詞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這種地位就好比古希臘神話在西方藝術中的地位,作為壹種“高不可攀”的規範,李白的詞成為了人們心中永恒的偶像。李白對詞的文本模式和詞的創作模式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從晚唐五代的《花間集》開始,李白在所有唐宋詞的選本和文集裏,都是永遠不會被遺忘的,至少有壹句話要在序跋裏提到。作為文學史上第壹位偉大的詩人,雖然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首詩的版權經常受到質疑,但從來沒有人對他表示過任何不滿或批評。如果評選出世界第壹詩人,李白無疑將以全票當選“詞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