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1張衡是我國古代的科學家、文學家和發明家。他發明了“地動儀”,這是世界上第壹個測量地震及其方向的儀器。他還發明了“渾天儀”和“晴雨表”。
我們在小學語文課本上學過《數星星的孩子》。這個孩子就是中國古代科學家張衡。張衡的故事家喻戶曉,他的成就舉世聞名。
張衡是東漢時期傑出的科學家。他從小就愛思考問題,對周圍的壹切總想刨根問底。
壹個夏天的晚上,張衡、爺爺和奶奶在院子裏乘涼。他坐在竹床上,仰著頭,茫然地望著天空,不時擡手指指,仔細數著星星。
張衡對爺爺說:“我數了很久,看到壹些星星在動。原本在天上的東西已經去了西方。有些星星出現了,有些星星消失了。他們不是在跑嗎?”
爺爺說:“星星會移動。如果妳想知道星星,妳必須先看看北鬥七星。看那邊明亮的七顆星星。合在壹起就像熨衣服的熨鬥。很容易找到……”
“哦!我找到了!”小張衡非常興奮地問:“那麽,它是怎麽移動的呢?”
爺爺想了壹會兒,說:“大約午夜時分,它移到了地平線上。到了天亮,北鬥翻了個身,倒掛在天上……”
那壹夜,張衡睡不著,多次起床看北鬥。夜深人靜的時候,他看到閃亮明亮的北鬥七星,倒掛著。他感到多麽幸福啊!他想:這個北鬥為什麽要這樣轉?原因是什麽?天亮了,他急忙去問爺爺,爺爺也解釋不清楚。於是,帶著這個疑問,他去閱讀天文文獻。
後來張衡長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眾,就把張衡叫到首都洛陽當禦史,主要掌管天文歷法。
為了探尋大自然的奧秘,年輕的張衡經常在書房裏獨自學習研究,經常站在天文臺上觀察日月星辰。他想,如果我們能制造壹種儀器,既能從上面觀察天空,又能從下面觀察地球,並預測自然界將會發生什麽,這對人們預防災難和揭露那些荒謬的迷信故事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於是,張衡從書本上分析研究觀測資料,開始了“觀天觀地”儀器的試制。他首先寫了壹本關於他的研究的書,叫做《靈憲》。在這本書裏,他告訴人們:天空是球形的,像壹個雞蛋,天空像壹個蛋殼,包裹在地面之外,地面像壹個蛋黃,這就是所謂的“渾天說”。
然後根據這個理論,張衡開始設計制造儀器。不知過了多少風雨交加的早晨和不眠之夜,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之壹——渾天儀誕生了。這個大銅球很像今天的地球儀。它安裝在壹個傾斜的軸上。通過水力旋轉,其自轉速度與地球自轉速度完全壹致。而在這個人造天體上,妳可以準確地看到太空中的星星。張衡說:“天空中有2500顆可見的星星,但我們經常只能看到120顆。”
後來,經過努力學習,張衡發明並創造了世界上第壹臺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地動儀。這個地動儀也是鋼制的,形狀像壹個酒缸,四周有八條龍,每條龍口都含壹個小銅球。只要龍嘴裏的銅球吐出來,就說明那個方向有地震。測試非常有效,沒有壹次失敗。
張衡在科學上的創造發明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從小熱愛科學,勤奮學習,堅持不懈地觀察實驗,能夠把書本知識和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通過自己的艱苦研究和創造而獲得。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2張衡家族世世代代都是當地的姓氏。他的祖父張堪從小就被稱為聖童。他曾經給他侄子幾百萬的家底。光武帝劉秀即位後,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他為公孫述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領兵抗擊匈奴,被拜為漁陽太守。數千騎兵用來破匈奴進攻的壹萬騎兵。此後,在他任職期間,匈奴人再也不敢侵擾。他還教人民種田,開墾了8000公頃稻田,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贊美他,說“張君為政治喜出望外”張堪是個清官。攻蜀時第壹個攻成都,卻從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財寶中壹無所獲。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調離蜀郡知府時,坐的是壹輛破車,只帶了壹卷布匹和被子。
張衡和他爺爺壹樣,從小學習刻苦,十幾歲就發跡了。16後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他首先去了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福(今陜西Xi安)地區。這壹帶壯麗的山河和雄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為他提供了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後來他去了東漢的都城洛陽。在那裏,他上了當時的最高學府國子監,結識了後來的著名學者崔原,並與之成為摯友。張恒興趣廣泛。他自學了五經,五經已經滲透了六藝。他還喜歡研究算術、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然而,在他的青年時代,他的大部分興趣仍然是詩歌、詞和散文。雖然他高高在上,但他並不驕傲。平時冷靜冷漠,不喜歡和俗人交往。
平子(公元78年-139),字張衡,東漢鄂西(今河南趙縣石橋)人。傑出的科學家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測風向的氣象儀等。,為人類的科學文化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張衡小時候家裏窮,但年紀小,好學,聰明。中國著名學者崔哀說他“天資聰穎,敏而好學,似四川之死,不眠不休”。當他十幾歲時,他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知識。永元六年(公元94年),張衡懷著崇高的政治抱負離開了家鄉,開始在各大名城四處遊歷,求師問業。曾遊三福,入京師,觀禦學,誦五經,練六藝。十八歲寫了第壹部文學作品《文泉賦》。
二十三歲時,張衡被南陽縣令保德聘為主簿。此後,他又用十年時間寫出了著名的兩個京濱(即西京濱和東京濱),諷刺了“世之久長,必自諸侯奢”的不正之風,生動地描寫了著名的都城和老城的盛況,顯示了他在文學上的高度成就。
永川四年(公元110),張衡被保德推薦,到北京當醫生。在位三年,升任尚書侍郎,元二年(公元115年)再次升任,受壹姓命掌管天文、歷法、天氣預報。從那以後,他投身於文學,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張衡的宇宙天體觀是“渾天論”,認為“渾天如雞”,天地關系就像壹個裹著蛋黃的蛋殼。他的著作《靈憲》使用了赤道、黃道、南極、北極等術語,繪制了中國第壹張完整的星圖,有2500顆恒星。公元117年,他創造了世界上第壹個由銅鍋滴水驅動的渾天儀。渾天儀可以轉兩圈,上面刻著南北極、赤道和黃道。二十四節氣,日月星辰等。太陽、月亮和星星的位置和位置與宇宙中的情況完全壹致。建光元年(公元121),張衡調任司馬陵,後又上了月蝕表。舜帝永建元年(公元126),調任太史令舊職。陽嘉元年(公元132年)創制了壹種候風地動儀,材質為精銅,形似酒瓶。八條龍圍繞著它,龍頭分別朝向東、南、西、北和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每條龍的嘴裏都銜著壹顆銅丸,每個龍頭下都蹲著壹只青蛙。如果有地震,地震方向的龍口會自動張開,銅丸會滾出,落入青蛙口中,工作人員可以立即記下地震的時間和方向。
張衡還創造發明了計中鼓車、指南車、測影土龜、獨木雕等。,並撰寫了歷法的構成和計算的理論,著有30多部科學、哲學和文學方面的著作。他對歷法、數學、哲學和文學藝術都做出了巨大貢獻。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4 1956河南省南陽市人民政府修繕了壹座雄偉的古墓,這就是著名的張衡墓。
張衡,公元78年生於南陽Xi,即現在的河南省南陽市石橋鎮。他是東漢時期著名的科學家和作家。他從小博覽群書,十五歲時離開家鄉出國留學。他先入武關,遊三福。十七歲那年,在去洛陽的路上,他登上了驪山之巔。面對廣闊的世界和壯麗的山河,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豪和無限的感動。當他下山後,他又去金申溫泉遊泳了。在這次遊覽中,張衡初步了解了京都附近的自然景觀、歷史風貌、社會情懷和學術狀況,也豐富了自己的人生閱歷。
不久,張衡到了都城洛陽,進了國子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研究經典和與壹些誌同道合的朋友探討問題上。張衡家裏很窮,平時吃、穿、用都很節儉。冬天的夜晚,他只蓋壹床破被子,蜷縮在燈下看書。因為沒有鞋穿,他的腳經常凍得紅腫,甚至潰爛,但他咬著牙堅持下來。
張衡經常觀察太陽、月亮和星星,探索它們在天空中的運動規律。他把他的研究成果寫在壹本名為《靈異》的書裏。在本書中,他使用了赤道、黃道、南極和北極等術語。張衡記錄了2500顆恒星,繪制了中國第壹張完整的星圖。那時候他已經知道,月亮本身並不發光,只有被太陽照射的時候才會反光;月亮的黑暗部分是太陽照射不到的部分。所以當月亮的位置與太陽相對時,就是滿月;當月亮與太陽同向運行時,人們看不見它。他還解釋說,根據太陽在空氣中運動的規律,冬天白天短,夏天黑夜長。他說,天空就像壹個蛋殼,包裹在地面之外;地面像雞蛋壹樣黃,在天空的中間。這個假設被稱為“亨廷頓理論”。在張衡之前,大多數人都信奉“遮天”論,認為地面是平的,天空就像壹個碗,被鎖在地上。張衡的“渾天說”雖不符合實際情況,但與“蓋天說”相比是壹個進步,對歷法計算有現實意義。
公元117年,張衡在東漢都城洛陽成功研制出壹種水力驅動的天文儀器,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械轉動計時器。直到公元12世紀,歐洲才制造出機械計時器,這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公元132年,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壹臺地動儀。這些發明在世界科學發展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為我國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古代科學家張衡的故事由5個故事組成。張衡(78-139),名叫平子,生於南陽Xi鄂(今河南南陽縣石橋鎮)。他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文學方面,張衡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華和廣博的知識。
小時候的張衡聰明謙虛,特別喜歡思考。他對自然界的壹切都充滿興趣。早晨帶露珠的花朵,中午高掛天空的太陽,夜晚天空中明亮的月亮和閃爍的星星都讓他產生了無盡的聯想。他總是問父母的問題。
有壹次,他和媽媽去地裏挖野菜。我出門的時候,太陽剛剛從東方升起,紅紅的,很可愛。他無意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有多長。他想,我要是像影子壹樣高就好了。不知不覺,到了中午,媽媽挖了滿滿壹筐野菜。他跟在母親後面蹦蹦跳跳地走著。“哎!影子在哪裏?”他驚訝地喊道。低頭壹看,影子縮成壹團,踩在腳下。張恒趕緊問媽媽怎麽回事。媽媽說是因為中午太陽升到最高的時候影子會變短縮成壹團,晚上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影子會變長。
回到家裏,張衡壹直在註意自己影子的長度。他發現真的像他媽媽說的那樣:到了晚上,他的影子變得和早上壹樣長。他覺得自己學到了壹點新知識,開心極了。
壹個夏天的晚上,父母帶著小張衡去打谷場乘涼。這是人們壹天中最快樂的時光。大人們壹邊搖著扇子,壹邊聊著天;孩子們高興地嘰嘰喳喳,玩了壹會兒捉迷藏和過家家。只有張衡壹個人靜靜的守在旁邊,凝望著浩瀚的夜空,喃喃自語著“壹,二……”他母親以為他是白天陪自己出門累了,便說:“衡兒,妳累了就回屋休息吧。不要只是站在那裏,失去靈魂。”張衡似乎沒有聽到,但仍然站在那裏,凝視著天空。
他的父母見他沈默不語,就不打擾他了。過了壹會兒,大人們都困了,紛紛回家睡覺。他仍然看著天空。這時,壹個大壹點的孩子走過來,拍著他的肩膀說:“咳!笨,老是盯著天,上面不會有金豆。”張衡這才回過神來,揉了揉酸痛的脖子,道:“誰指望金豆子從天而降?我在數星星。”此語壹出,所有人都楞住了。“什麽,什麽,數星星,真新鮮,還有數星星的傻瓜。那我問妳,妳算過嗎?”大哥哥問。“我還沒數完,現在已經數了1000多了。”
旁邊壹位老爺爺插話道:“孩子,別數了,天上有無數的星星。這些星星無窮無盡,飄忽不定……”張衡打斷了爺爺的話:“不是,那天上只有壹千多顆星星。只要我繼續數,我壹定會數完的。”爺爺被張衡的執著精神感動了,壹下子不知道說什麽好了。
張衡的爸爸趕緊過來讓了壹圈場:“不許這樣跟爺爺說話。”張衡意識到自己錯了,趕緊向爺爺道歉。但他轉過身,還是想跟父親解釋。父親知道他在想什麽,說:“亨兒,我知道妳在想什麽,但是妳不能這樣壹個壹個數。天空中星星的分布是有規律的。妳要按照這些規律把他們分成星座。這會讓他們清楚並記住。”
小張衡點點頭,照父親說的做了。果然,他認識了許多新明星。
隨著年齡的增長,張衡的求知欲越來越強。當時,各種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尤其是地震引發的災害。它來無影去無蹤,但壹旦發生,破壞力極強。這引起了張衡的思考。他想知道是否有可能制造壹種儀器,在地震後準確確定其位置,以便及時調配救援物資。定下目標後,他查閱了很多關於地震的資料,做了很多實地調查。
有時,為了獲得第壹手資料,張衡親自到地震剛剛發生的地方測量地球的震感。有壹次,他將地震儀插入土中,正準備讀取數據時,壹場猛烈的余震襲來,離他不遠處的壹堵土墻倒塌了。幸好他反應快,閃開躲過壹顆子彈,不然肯定被砸成肉醬。他拍拍身上的灰塵,繼續看著儀器上的數據。遠處的人不理解他的所作所為,認為他瘋了。但張衡不為所動,依然夜以繼日地研究地動儀。很快,地動儀成功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