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白杜甫論說文

李白杜甫論說文

說起杜甫,人們自然會想到他的詩,想到他憂國憂民的形象,但僅憑這些,杜甫就是詩人。

題目只對了壹半。杜甫除了他的詩之外,還有很多人們不太了解的行為和性格,足以使宋代

人們把杜甫當作詩人,而不是李白;也正是這些行為和性格,連南宋理學的苛刻大師朱也

大贊杜甫,評價他是人格楷模。

孟子說人人皆可為堯舜,意思是人人皆可為堯舜。明朝的王陽明甚至說

滿大街都是聖人,但如果拿壹個嚴格的標準來說,誰能稱得上是真正的聖人呢?而我們

可以邀請壹個人,那就是杜甫。杜甫壹生都生活在較低的地位。他是平民中的平民,但他卻視自己為己有。

他的行為和實踐完成了從平民到聖人的超越。這也是除了詩歌之外,後人推崇杜甫的原因之壹。

我們知道安史之亂後,因為安史之亂占領了長安,無數唐朝官員投降,做了

假王朝的假官員。包括當時的宰相陳希烈、馬旭和張格、杜甫的好友王維等人也是這樣做的。

只有杜甫,只有這個活在八品以下的官員,才是真正的芝麻綠豆官杜甫,他堅守了民族氣節。發射

他冒著生命危險逃出長安,長安是唐軍與叛軍對峙的戰場,也是唐朝臨時政府所在地。就是這樣。

壹個當時別人沒有的舉動,只有杜甫有。所以在這些方面,杜甫真正體現了自己。

儒家精神以他的實踐展示了儒家的道德風範。他用自己的行為說明了儒家思想。

道德規範應該是什麽。所以這些可能是杜甫除了詩歌之外的另壹種人格魅力。

在唐詩的星空中,李白無疑是最耀眼的星座。在整個中國詩歌史上,李白也是最偉大的詩人之壹。他豪放的個性,壓倒壹切的氣勢,高超的想象力,生動自然的語言,創造了瑰麗多彩的詩境,使他成為繼屈原之後最傑出的浪漫主義詩人,也是狂放文學最傑出的代表。凡是在中國有壹點文化基礎的人(無論是中國人還是外國人),都可以隨便背幾句李白的詩:“黃河之水如何移出天界,入海洋,壹去不復返”;“總有壹天,我要乘風破浪,揚帆直上,跨越深深的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臺”;“桃花潭深千尺,不如王倫情”;“我們都高舉對遠方的思念,想去藍天擁抱明月”;“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滄州笑傲”;“我爬上去。我縱覽整個世界,浩瀚的河流去不去。黃雲萬裏動風,九流回旋白雪峰”;“哦,我怎麽能對那些地位高、身居高位的人卑躬屈膝呢?他們永遠不會容忍別人向他們展示壹張真誠的臉”;“孤帆遠航青天,天上只流長江”;《洞庭月色上買酒買白雲邊》;“三山半落天外,白鷺洲分壹水”;“飛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孤帆自曬”...詩人的豪情猶如滾滾江水,流入人間,流入人心。

此刻,我想起那首家喻戶曉的歌曲《早發白帝城》:

壹大早,我告別了高入雲霄的江陵城,遠在千裏之外,船只有壹天。

兩岸猿猴的叫聲,還在耳邊不知不覺地不停啼叫,輕舟已過了沈重的青山。

詩是那麽豪邁,格調是那麽輕盈。但是,妳能想象這首充滿活力和文采,給人以愉悅和興奮的詩,是李白晚年寫的嗎,那年他59歲,正處於沒落的狀態。

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年)標誌著“開元盛世”的結束和導致唐朝衰落的“安史之亂”的爆發。次年(756年),叛軍攻陷長安,玄宗逃往蜀國。太子恒力為了肅宗,自己即位,尊玄宗為太上皇。國家的危機,人民的困苦,讓隱居廬山的李白坐立不安。他渴望參加反叛亂的鬥爭。此時,王勇李林奉玄宗之命,在江陵(今湖北荊州市)起兵,率師東進,多次派人邀請李白入其幕府。出於愛國熱情,李白慷慨地接受了王勇的邀請。在這種激烈的戰鬥氣氛中,“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就業吧!”在他的青年時代又在他的胸膛裏激蕩了。他把自己想象成東晉宰相謝安(字安石),在淝水之戰中指揮果斷,大獲全勝,並樂觀自得地唱道:“惟用東山謝安石,以笑為王。”然而,雍王李林試圖借此機會擴大自己的權力,與他的弟弟唐肅宗發生了沖突,很快被蘇宗的軍隊消滅。就這樣,壹心殺敵報國的李白莫名其妙地成了“漢奸”,被關進了潯陽(今江西九江)監獄。出獄後被判流放夜郎(今貴州桐梓)。此時,李白已經58歲了。隨之而來的殘酷迫害和千裏艱辛坎坷的長途流放,讓這個樂觀豁達的老人倍感辛酸。在悲慘的流放途中,他痛心疾首地寫道:“我這輩子從來沒有流過眼淚,所以在這裏哭個沒完沒了。”但是,李白畢竟是李白。盡管屢遭挫折和困難,但改變不了他的驕傲和豪情,殺不了他的濟世誌氣和愛國之心!甘源二年(759)春,李白到夔州(今重慶奉節縣)白帝城,被赦免釋放。帶著壹份意想不到的驚喜,他立即乘船前往江陵,在回家的路上寫下了這篇傑作。

大多數讀者可能在年輕的時候就記住了這首詩,從此它就被牢牢地刻在了心裏。“在雲端告別白帝”是多麽美好的風景;“千裏江陵,壹日還”,多麽迅捷的速度;“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千古名句,用具體生動的形象把劃船的輕盈與詩人的悠然心境結合在壹起。全詩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帶來了豐富的詩意,讓與詩人相隔壹千年的少年毫不費力。那時,妳幼小的心靈壹定對這位才華橫溢的偉大詩人充滿了欽佩和羨慕。

但是,當妳有了壹定的生活閱歷,了解了李白寫這首詩的來龍去脈,再細細品味這首詩,妳的感受就不壹樣了。《別了白帝雲》既寫出了清晨美麗的自然風光,又烘托了詩人擺脫流放的快樂心情。“壹日千裏歸江陵”固然表現了皮劃艇順流而下的迅捷,更表現了詩人告別苦難的急切。“江陵”不是李白的故鄉。此時的李白孤身壹人,無家可歸,只是借江陵暫住。這裏的“歡”字,無非是表現了壹個垂死的老人從壹個長流夜郎(唐代仍被視為蠻荒之地)的夢魘中回到可以正常生活的世俗社會的壹點解脫,由悲轉喜,喜中帶悲,意味深長。“兩岸猿猴泣不成聲,輕舟已過萬重山”既有現實意義,又有象征意義:讓強者的誣陷和小人的中傷像匆匆而過的猿猴壹樣被遺忘,詩人的心依然燃燒著希望之火,將繼續奮鬥前行!事實正是如此:他回到江陵後,壹直想報效國家。直到60歲,聽說叛軍氣焰再起,著名平叛兵李光弼出城迎戰淮河。他自告奮勇再次北上,不幸因病中途返回。從此,貧病交加的詩人靠他們的叔伯和當塗使李勉強維持生計。寶應元年(762年),壹位62歲的大詩人在當塗(今安徽)去世。回望詩人艱苦的晚年,再回望《早發白帝城》這首詩,妳當然還是會贊嘆詩人的天才,但妳會被詩人永恒的浪漫豪情所震撼。正因為如此,明代著名蜀詩人楊慎(安),有著和李白壹樣的流放邊遠地區的經歷,又從李白的詩中汲取營養,極力稱贊這首詩“嚇得落淚”。

的確,像李白這樣壹生充滿自信,歷經磨難仍有豪情,始終保持著高亢洪亮的嗓音的詩人,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是極為罕見的。與李白同時代的傑出詩人王維,年輕時寫下了壹些英雄詩篇,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名句,如“草枯鷹眼疾,雪輕如馬蹄...回望雕塑拍攝地,雲平千裏”“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圓”。但經過壹番官場風波,他的豪情大減,全身心投入到寧靜美好的田園詩的吟誦中。後來,他更是“晚年清靜,萬事自由”。只有李白,盡管被嚴酷的現實擊得遍體鱗傷,背後被開了槍,卻依然昂首挺胸,壹如既往地吟唱英雄詩篇。這種驚天動地的驕傲,來自熱愛自由的天性,來自打破壹切陷阱的勇氣,來自對祖國無比的熱愛,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突出體現。

李白豪邁壯麗的浪漫主義詩歌將中國文學的浪漫主義傳統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峰。李白在世時,著名詩人何曾贊嘆他是“謫仙”。與李白齊名的偉大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對他深懷敬意,欽佩有加:“白燁的詩所向披靡,飄然而思異”;“筆驚風雨,詩成泣。”杜甫之後,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韓愈非常推崇李白,將李白與杜甫相提並論:“杜麗文章在,烈焰無窮。”人們推崇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視他為“詩仙”。壹千三百多年來,李白的詩風影響了歷代詩人,流傳於五湖四海,影響深遠,值得中國人民特別是巴蜀兒女永遠驕傲。

李白--巴蜀人民的傑出聖人。

李白--中國文化的傑出代表。

妳好!邵潤佳2001真誠為妳解答~ ~

~親愛的,如果妳同意我的答案,請點擊采納為滿意答案按鈕~

~手機提問者滿意客戶端右上角的評價點。

~您的采納是我的動力~ ~如果我說錯了,請指出我的錯誤。畢竟我不是萬能的。

~有新問題請贊采納再找我幫忙。不好回答,請見諒~ ~

O(∩_∩)O,記得表揚和領養,互相幫助。

祝妳學習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