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谷體是指宋代詩人黃庭堅的詩歌風格。黃庭堅在詩中贊美杜甫,提倡“化鐵為金”、“取胎換骨”的詩法,要求“字字無處不在”,能創新,自成壹家。為了達到新奇、單薄的藝術效果,他造句拗口,用詞生硬,押韻險絕,詩中使用了不尋常的經典,形成了警奇凝重古板的風格,對今人和後世詩壇影響很大。因是谷中道士而得名。
半山(龔景梯)——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寧居住的地方。他這壹時期的詩歌被編為《中山集》,又稱“中山詩”,主要體裁是絕句。這壹時期,他的詩歌以四句詩的形式描寫自然景物,重在煉詞煉意。為歷代詩論家所欣賞,世稱半山。又名“王體”,半山絕句和半山詩。
夢的形式-夢之窗。吳文英的詞集是《夢窗詞》。吳文英是南宋中後期雅詞派的作家。他的思想內容多為人生體驗之感、離別之情,並常融入哀怨悲涼之情。其藝術風格追求美與巧,結構往往突兀。時空場景的跳躍性變化不受理性和邏輯順序的制約,缺乏必要的過渡和關照。夢想形態的語言是新的和奇怪的。
稼軒體——辛詞在語言技巧上的壹大特點是形式松散,語義流連貫,句子長。文人詞中普遍采用的密象連句、跳脫連句的方式,在辛詞中被徹底打破。但並不意味著辛棄疾所謂的“以詞為詞”不再有音樂節奏。他在大量運用散文句式,保持生動語氣的同時,還能通過各種手段創造出變化的節奏。
樵夫的宋體,也稱為“朱希真體”,指的是宋代詩人朱敦儒的作品。因其詞獨特,故稱“樵夫歌體”。其主要特點:南渡前,風格秀麗寬敞,類似蘇軾,與人間煙火脫節。南渡之後,有許多慷慨悲涼、憂國憂民的愛國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