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語言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讀四個生詞。能寫七個新單詞。
2.理解課文內容,帶著感情大聲朗讀,讓學生體會自然語言的神奇,激發他們探索自然語言的興趣。
3.找出詩歌中有規律的語言現象,模仿詩歌寫壹段話。
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導讀課文,知道課文中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麽。
2.發現詩歌中有規律的語言現象,模仿詩歌。
課前準備:
1,了解壹下?三葉蟲化石?喜馬拉雅山?文本或圖片數據。
2.觀察自然,收集相關信息?自然語言?信息。
教學過程:
首先引入對話,揭示話題。
同學們,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但不僅僅是人類有語言。自然界也有很多奇妙的語言。讓我們走進自然語言,傾聽並發現。
第二,第壹遍讀課文,整體感受。
1,先用喜歡的方式讀詩。
閱讀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每首詩,註意詩的節奏。
2.畫學生讀課文,集體點評:是否正確、流暢、有節奏。
3.請再讀壹遍課文,想想課文的哪些部分具體寫了自然的語言。
4.點名回答。
5.觀察板書並提問:學生們發現這些自然語言說的是什麽了嗎?(分類)
6.老師旁白:哎!自然語言涵蓋了從天文學到地理學的壹切。妳對自然語言有什麽看法?(精彩,解讀。)
第三,讀詩,引導朗讀。
1,老師敘事:這些大自然特有的語言是什麽?精彩?它在哪裏?自學這篇課文。
提出自學的要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自然語言。要求:①想壹想:自然的語言?精彩?它在哪裏?讀出來:怎麽讀才能讓聽的人體聽得懂?精彩?。
2、檢查:帶學生回答並朗讀。(用句型引導閱讀)
3、展示句型,體會:這樣寫有什麽好處?自由閱讀,體驗。
4.大自然用這些語言和我們交流。它真的說話了嗎?(回答)但是我們壹看到這些東西,就知道它們向我們表達了什麽。大自然的語言真是奇妙。
5.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發現和理解這些奇妙的自然語言呢?
只有熱愛自然,熱愛科學,善於觀察的人,才能發現更多的自然語言。)男女分開看①⑨節。
第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現在,老師想考考大家,平時是否善於觀察和思考。說說妳還發現了哪些自然語言?
(生命自由報告)
2、教師補充(課件)
3.妳能在這首詩後再編壹段嗎?四人壹組,編壹個系列。
4.溝通匯報。
5.老師總結:只要妳熱愛自然,熱愛科學,熱愛觀察,熱愛思考,妳壹定會發現更多的自然語言!
5.作業自助餐(三選二)。
1,收集文中好詞。
2.帶著感情讀詩。
3.用妳在大自然中發現的語言寫下壹首詩,並讀給妳的家人聽。
自然語言的文本推薦;
不要以為人們會說話,
自然也有語言。
這種語言無處不在,
仔細觀察就能發現。
白雲飄得很高,
明天壹定是晴天。
這是自然的語言。
螞蟻向高處移動,
出門時帶把傘。
這是自然的語言。
樹樁上有環。
壹圈就是壹年。
這是自然的語言。
蝌蚪搖著尾巴遊泳,
春天來了。
這也是自然的語言。
自然的語言,
太棒了。
不愛學習的人是無法理解的。
粗心的人永遠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