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觀點既對又錯。對的地方是美學上確實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地方,而錯的地方,正如世界史之門所說,美感其實是* * *普遍的。本書根據人類美感的普遍性,設定了美的十大原則:連續、漸變、對稱、比較、比例、平衡、和諧、節奏、統壹、整體。
這就是為什麽當我們看到壹些美麗的繪畫、設計和建築時,我們都會感到震驚。在汽車設計領域,也有很多奇葩,比如保時捷、賓利、勞斯萊斯等眾多超豪華車品牌,都有著長達幾十年的設計風格,即使到了今天,依然不合時宜。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工業的蓬勃發展,壹批優秀的汽車設計師成長起來,他們帶領中國品牌壹路狂飆突進,這就是中國品牌占據市場半壁江山的可喜局面。其中,吉利銀河於2月23日發布的中高端新能源系列原型車“銀河之光”獲得全網好評。
而且除了好看,更有價值的評價是,這款車刷新了人們對電動車設計的認知,脫離了傳統思維的束縛,甚至開辟了國內全新的電動車設計範式。
為什麽這麽說?在我看來,主要原因是它不僅傳承了吉利的品牌精神和符號,而且很好地詮釋了中國文化和至善至美的審美,融入了智能電動化時代的科技元素,將“顏值、功能、智能”融為壹體,展現了智能電動化的優勢。
吉利汽車集團CEO甘佳悅認為,吉利Galaxy的發布是多年來造型生態全球布局的結果,最重要的是搭建底層架構。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經濟管理委員會委員陳政也在發言中表示,在當前的智能電動化時代,不僅僅是美學的概念,更是品牌的價值。也是品牌對用戶審美、喜好、痛點的直觀映射,更是企業系統實力的集中體現。
這是今年最受關註的發布會。壹方面,作為國內自主品牌的領導者,銀河系列的發布代表著吉利正式實現向新能源的“大象轉身”,是“全方位新”戰略的體現;另壹方面,從整個汽車行業來看,無序競爭和價格戰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旋律,大家都期待吉利能給行業帶來壹些不壹樣的思路供參考。
從春節期間的“早安吉利”到系列海報的預熱和逐漸揭曉,在過去的壹個多月裏,吉利Galaxy系列已經滿足了整個行業和市場的“胃口”。2月23日,在素有“蓮花碗”之稱的主會場,甘和從戰略、產品規劃、技術優勢、設計理念等方面對Galaxy系列進行了詳細的解析。
這個由兩個80後主流汽車公司高管創作的作品,讓我在現場和幾千人在壹起的時候感覺很真實。這不僅是中國智能電動車設計的新標桿,也是中國最主流的汽車企業向新能源發起的“沖鋒”。我們不想用“吉利壹小步,中國汽車壹大步”這樣高調的語言來描述“銀河之光”的價值,但我們相信,在未來很長壹段時間內,它壹定會讓更多的用戶感受到它給汽車美學、設計潮流和汽車生活帶來的改變。
如何將繼承與創新完美結合?
其實吉利在汽車設計領域壹直有自己的堅持和語言風格。尤其是2015上市的吉利博瑞,因為水滴波紋前格柵、西湖拱橋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與國際設計潮流的完美融合,被網友譽為“大美中國車”,並在後來的約伯、星銳、星月等車型中得到傳承和進化。
時代在變,審美在變,但經典永存。所謂經典,就是那種內容豐富,在時光流逝後依然熠熠生輝的不朽篇章。在設計領域尤其如此。縱觀中國五千年,無論是講究工整對仗、朗朗上口的詩詞,還是講究平衡和諧對稱的建築,還是追求潤澤飽滿的瓷器,崇尚盈白之美,都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審美傳承的體現。
俗話說:“美之人,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大是大非,遠是近非,所以美。”
“現在的中國用戶是百年來物質生活和精神世界最豐富的壹代,是視野最開闊的群體,是對中國文化最有信心的群體。”陳政表示,正是基於對用戶的洞察,“銀河之光”進壹步強化了中國美學中的平衡、對稱、穩定、秩序、親和、智慧、自然,讓“漣漪”成為吉利獨有的品牌超級符號。
勇於傳承是文化自信的最好體現。
當然,《銀河之光》在繼承的基礎上做了很大的創新和進化。比如前面部分,在保留了“漣漪”特有的韻律美的基礎上,還通過光電手段進行了重新詮釋,讓人眼前壹亮。同時大燈設計也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中飛檐上翹、虎視眈眈,使得前臉表情更加生動。
坦白說,要把這些傳統元素融入汽車產品,又不留下太刻意的痕跡,並不容易。巧妙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表達形象,也不能太具體,否則沒有想象的空間。
同樣,在內飾設計上,銀河之光也沒有放棄吉利從約伯時代就開始的西湖拱橋環抱式設計,但與七八年前相比,內飾的審美變化遠大於外觀。甚至,大家都不再用內飾這個名字,而是有了壹個更為舶來品的名字——智能駕駛艙。這兩年幾乎所有品牌都瘋狂涉足駕駛艙大屏。就連奔馳也推出了56寸的超大中控屏,被吐槽“既土又豪華”。
如何融合大屏的功能和美感,是對設計水平和品牌調性的極大考驗。在這部《銀河之光》中,采用了貫通式巨幕,可實現前後排“信息閃”的創新互動,營造出銀河環繞的科技氛圍,並在駕駛艙中再現西湖美景,讓“天上銀河環繞,地上西湖蕩漾”的氛圍撲面而來。
有很多產品宣稱在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但“銀河之光”才是真正用科技將中國人的浪漫註入智能駕駛艙的終極方式。
此外,據陳政介紹,在整個駕駛艙內,還有三潭印月、習字水岸、書山等人文主題元素。光是聽這些名字,妳就會驚嘆不已。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聽起來很美的設計不僅僅是為了美。
“形式服從功能,功能服務於體驗,我相信體驗能夠引發用戶的情緒。“陳政說,在整個銀河駕駛艙中,希望視覺、聽覺、嗅覺五感融合,讓自然美和科學美和諧共處,以此撫慰時代的焦慮。
中國汽車設計師如何“破蛹”?
我們知道,任何優秀的產品設計都不能不提設計師和他的團隊。“銀河之光”的設計者陳政在圈內早有名氣,擁有20多年國內外汽車設計經驗和優秀的設計、運營、管理實力。有人說,“陳政是這壹代汽車設計師中最懂前沿潮流的。”而我想說,他是設計師中最懂品牌的,也是品牌官中最懂設計的。
品牌建設和產品設計,就像壹枚硬幣的兩面,根本不可分割。“品牌註重抓住用戶的心智,差異化是品牌本能的屬性,設計是品牌最好的翻譯器。”在陳政看來,用戶認知是設計的終極戰場。如果消費者心中沒有與競爭對手不同的認知優勢,陷入價格戰、流量戰只是時間問題。
總之,設計是品牌的外衣,品牌是設計的核心。
這壹深刻的真理也是陳政在過去20年的工作中所探索的。作為中國汽車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之壹,陳政壹直致力於中國汽車設計的崛起和民族汽車工業的發展。他率先提出並實踐了“無邊框格柵”設計,並在汽車誕生100多年後重新定義了格柵。他設計的很多量產車型現在依然暢銷。
“面對新壹代的用戶和市場,智能電動時代應該存在的設計標準是什麽?中國電動車,該立旗了!”在陳政看來,設計是壹個品牌最好的翻譯器,所以要用設計來為品牌賦能。“但是,設計語言必須植根於壹個語境,即對於美的理解;第二是根植於品牌的精神。因為每個品牌的品牌精神帶來不同的審美和喜好;第三是要根植於用戶的需求。”
以《銀河之光》為例。作為吉利Galaxy系列的原型車,它承載了吉利對未來電動出行的各種想象。所以,它不能再墨守成規,舊瓶裝新酒。正如甘佳宇在發布會上所說,很多消費者質疑為什麽這麽多新能源車都有燃油車的“面子”。我覺得其根源在於企業的決心和初心。
去年3月,陳政加盟吉利,成為主流汽車企業中第壹位中國出生的汽車設計副總裁,不僅打破了中國只有外國人擔任自主汽車品牌設計副總裁的歷史,也提高了汽車設計的重要性。
這是吉利的決心和初心。陳政的決心和初心體現在吉利新壹代的設計語言中。當甘佳宇在發布會上展出“銀河之光”、Galaxy L7、7款新車的輪廓時,現場掌聲壹浪高過壹浪,從效率到效果刷新了所有人的期待。
結果很驚人,但過程的難度其實超出了外界的想象。剛入職不久,上海就遭遇了兩三個月的靜管。結果他和核心團隊在吉利創新設計院住了壹個月。在那段有限的時間裏,陳正和他的團隊重新思考了人與社會、人與宇宙、多與少的關系,所有這些都在《銀河之光》中有所創新。
“壹輛車的研發周期,國外快四年,慢五年。在中國,尤其是吉利,我們可以做到三年內壹些極端條件下24個月多壹點,因為中國的用戶對更新叠代的需求比歐洲高,叠代的頻率越高,設計的機會就越多。”陳政在接受采訪時說。
長期以來,“奮鬥者文化”壹直排在吉利汽車“四大文化”之首,這不僅體現在壹口氣推出七款車型的努力和系統能力上,也體現在這次吉利銀河發布會上。作為年後汽車行業規模最大、最受關註的新聞發布會,吉利所有高層也在活動結束後接受了媒體的近距離采訪,這種溝通壹直持續到淩晨。
陳政說,雖然這壹年的發展壓力非常大,“雖然最後呈現的視頻被觀看了1000多次,但每次看都忍不住淚流滿面。”這,我想,就是設計師的幸福吧。他們努力完成了超出預期的作品,同時也能實現幫助中國品牌突圍的夢想。
標簽
20年來,中國品牌經歷了從默默無聞到夾縫中生存、從跟隨到超越的發展歷程,中國汽車設計經歷了抄襲、借鑒、原創三個階段。但是,只有原生架構才有真正原創的設計。吉利Galaxy系列采用原生新能源架構打造,因此自由度很高,給了設計師更多的想象和發揮空間。
好的設計可以讓美觀和體驗兼顧,也可以讓復雜的技術變得更加簡潔。“非常中國化、標新立異、更快樂”是陳政對《銀河之光》的另類解讀。這樣的詮釋,如同不再相同的設計,不僅成為汽車設計的分水嶺,也讓Galaxy系列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分水嶺。
不要輕輕地走進那美好的夜晚。
本文來自《華山論劍》作者浩,版權歸作者所有。如以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車改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