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班老師講如何教好孩子。

中班老師講如何教好孩子。

培養兒童記憶力的有效方法

壹、利用教具,生動記憶具體的形象、生動的物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

激發孩子情緒的東西很容易被孩子記住。在幼兒學習知識時,教師可以適當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讓幼兒有生動的記憶,提高記憶能力。

比如學習數字的構成,加減法,知識比較抽象,老師用教具演示講解,孩子可以理解知識,孩子通過動手操作可以快速掌握知識。又如:音樂課學習歌曲,用圖片或實物教具給孩子講解歌詞,有助於孩子記憶歌曲內容,達到教學目的。其他科目也是如此。適當使用不同的教具,會讓孩子很容易記住知識。

第二,玩遊戲。興趣記憶遊戲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

高爾基說:遊戲是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的確,遊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孩子的知識,發展孩子的語言和智力。老師可以將知識融入遊戲中,讓孩子在遊戲中學習記憶。比如認識水,把五顏六色的塑料玩具放在裏面,讓孩子先玩水,通過在水中玩塑料讓孩子知道水是無色的,然後讓孩子把水裝在壹個小竹籃裏,用手去抓,這樣就知道水是會流動的,孩子可以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水的性質。再比如《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老師講完故事後,要求孩子們表演遊戲。小蝌蚪尋找他的媽媽在哪裏。孩子們在濃厚的表演興趣中記住了青蛙的外貌特征和成長過程。

三、多種感官,嘗試記憶調動孩子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可以獲得最佳的嘗試記憶效果。

比如認識紙,讓孩子用手把紙放進水裏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用手撕。通過實驗,孩子們記住了紙的四個秘密。再比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認識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後讓幼兒畫出蘋果,經過嘗試加深了對知識的記憶。

四、動作示範,準確記憶壹些知識,利用動作示範,孩子會準確理解和記憶。

比如古詩《靜夜思》中有壹句“擡起頭來看,我發現是月光”,其中“擡起頭”這個詞通過老師的動作示範和孩子們的嘗試練習,在以後的提問中被形象地記住了。再比如:看圖講“猴子過河”的故事。畫面中,壹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撓腮。在教學中,孩子們可以學習猴子焦慮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入“撓耳朵、撓臉頰”這個詞,讓孩子理解這個詞的意思,並在故事中準確運用。

第五,善用比喻。

理解記憶在兒童教學中,無論是吟詩、唱歌、給孩子講故事,還是示範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不僅要正確規範,還要善於運用壹些通俗易懂的比喻來解決困難,給孩子的頭腦留下難忘的印象。比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以告訴孩子尾巴的分叉就像壹片片的柳葉,讓孩子記住尾巴的樣子,很容易畫出來。

六、鑒別異同,比較記憶在引導孩子認識相似事物時,可以通過比較發現異同,幫助孩子進行比較記憶。

比如妳認識壹只鴨子,妳可以在知道它的嘴和腳的情況下給雞看,讓孩子比較它的嘴和鴨嘴的形狀,以及它的腳和鴨腳的樣子。根據這些差異,妳可以清楚地記住雞和鴨的特征。

7.發散思維,創造記憶發散思維是思考者根據問題提供的信息尋求變化,獲得各種答案的壹種思維形式,其特點是具有極大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因此,孩子可以更多的發散思維,創造性的掌握和記憶知識。在教孩子學習知識時,要引導孩子多角度考慮同壹個問題,尋求多種答案,創造記憶知識。比如,引導孩子用“日”這個詞組成“天氣”、“日”、“星期日”等不同含義的詞。再如:要知道高低起伏,教師可以展示壹個大小顏色相同的球和壹個鐵球,讓孩子想出多種方法來區分不同材質的球,讓孩子在發散思維中達到最佳的記憶效果。

八、作業、任務記憶積極發展有意記憶,對孩子順利進入小學具有重要意義。

壹開始可以把記憶任務和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聯系起來,然後逐步給孩子壹定的任務,讓孩子有目的地記憶某件事,培養孩子的有意記憶能力。比如認識壹個長方體,孩子要回家去搞清楚什麽是長方體,才能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再比如:在幼兒園學習兒歌或歌曲,讓孩子回家告訴父母,用任務記憶知識。

九、綜合分類。

邏輯記憶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孩子壹些方法,讓孩子把新舊知識有機地聯系起來,建立對象之間的邏輯關系,從而拓寬記憶的廣度。比如認識各種船,可以教孩子把船歸類為水上交通工具,最後老師引導他們歸類為交通工具。

十、加強復習,強化記憶所學知識。

不復習,時間長了就忘了。所以要不斷幫助孩子復習,但復習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能達到強化記憶知識的目的。

總之,教孩子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不斷開發孩子有意義的記憶。同時,兒童記憶力的培養和兒童觀察力、註意力、思維力、想象力、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只要我們願意努力,積極開發孩子的智力,孩子的記憶力會發展得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