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店鎮的名稱始於五代天府時期。天府二年(公元937年),嘉興鎮讓王魁在此居住。“植百畝李子樹,集貨交易,必有其道,謂之王店”(嘉和之)。“簪纓之後,此起彼伏,越來越盛,成為巨鎮”(《風流錄》)。到明朝中葉,此地已成為嘉興四大重鎮之壹。唐代至清代,大鵬鄉在鎮東,嘉惠鄉在鎮西,鎮橫跨兩鄉之間。“宣彤元初,自治之議始於各區之劃分,名為王店鎮”(《梅裏北誌》)。辛亥革命後,雖歷經數次軍事災難,但仍是貨物集散地,並設立王店鎮。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從商業鎮發展成為以紡織、家電、輕工為主的工業鎮。
王魁喜愛李子,並以種植李子而聞名,因此該鎮也被命名為梅裏、惠美和李美慧。這個城鎮的形狀像壹條尾巴彎曲的長龍。鎮內主街,東西長1.5公裏,尾街南北長約800米。城河在中間,歷史上稱為梅溪,河流沿著蓮場水庫以西的主街。
王店古鎮歷史文化悠久,以燈籠、剪紙、民間工藝聞名於世。元宵節是王店鎮的壹大習俗。早在明清時期就已流行,被譽為“鶴城壹奇葩”。彩燈種類繁多,有亭燈、臺燈、落地燈、亭燈、船燈、塔燈、牛燈、龍燈等,都很出彩。民國以來有過六次大型燈會,分別是建國二十三年,抗戰勝利,1950,1956,1959,1976。名匠朱紮的燈籠別具壹格,五彩傘燈更是他的拿手好戲。他的作品,還有《關帝的燈籠》、《莊家的旗燈》被收入1934年舉辦的燈會,深得觀眾贊賞。
當代剪紙藝術家龔先生是壹位自學成才的藝術家。作品多次在全國剪紙比賽中獲獎,並被壹些工藝美術博物館收藏。現為中國剪紙協會會員,浙江省剪紙協會理事。
民間藝人層出不窮。著名木匠朱祥林擅長小木家具,尤其是古典家具。他制作的家具工藝精湛,著名雕塑家黃聖佑擅長雕花、浮雕、梅、蘭、竹、菊等。他精通所有的傳統戲劇。1959年國慶10周年,他應該是南湖紅船所刻,花紋圖案精美。1960被評為省級名師、工藝美術師。1969年雕刻成小紅船,工藝精湛,堪比大紅船。被評為“杭嘉湖著名雕刻師”。
我們鎮的文化事業發展迅速,有茶館、書店、劇院、圖書館、體育場、俱樂部、老年活動室等文化活動場所。鎮業余藝術團每年舉辦歡樂春音樂會,十多位藝術家多次在省、市、區獲獎。各種文化藝術協會——梅李集郵協會、梅李書畫社、梅李攝影協會、梅李花卉協會、王店信鴿協會等民間協會,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業余文化生活。廣播和有線電視網絡覆蓋了整個城鎮。全民健身活動深入人心。該鎮建有遊泳池、溜冰場、門球場、籃球場、乒乓球室、棋牌室、羽毛球場等體育設施。各種歌廳、歌舞廳、賓館飯店應有盡有,文物古跡也不少。是浙江省旅遊百強鎮之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