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邀請,由上海經香港抵達北平,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輯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議;7月參加第壹屆文學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9月,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壹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後,歷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總編輯、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並當選為第壹至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和第五屆常委委員,第壹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委員,第五屆常委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62,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的民進黨第四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民進黨中央副主席,並於1984年9月出任民進黨中央代理主席。
故居在東城區東四八條71號。
[編輯本段]筆名的由來
葉聖陶原名葉邵軍。12歲入蘇州長垣塢公立小學時,請張先生取壹字,立誌愛國強國。張先生說:妳的名字叫,又有詩說“兵君之國”,所以選“兵臣”為詞是不錯的。並教育他要愛國,首先要愛國,要了解國家的山川歷史。1911 10 10月15,蘇州在辛亥革命中光復。第二天,葉找到張先生,說:清廷已經滅亡,皇帝已經被推翻。我不能再當部長了。請換壹個詞。王先生笑著說:妳叫邵雲,有句詩說“陶俊萬物皆為聖人”,就以“聖陶”為詞吧。就這樣,葉邵軍心滿意足的走了。6月1914,10葉在小說系列第二期發表文言小說《玻璃窗裏的畫》,署名“聖陶”。後來,他把“葉”這個姓氏和“聖陶”這個筆名聯系起來,成為世界聞名的筆名。
[編輯此段]主要事跡
早期生活
葉聖陶,1894,10月28日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他父親幫當地壹個地主記賬,家裏窮。六歲時(1899)進入當地壹所私立學校,隨後跟隨父親工作。在工作中,他有機會周遊蘇州城,體驗下層社會的生活。
65438至0907年,葉聖陶進入當地草橋中學(後為蘇州公立壹中)。到了中學,我開始接觸外國小說和當時的文學思潮。他不僅喜歡閱讀這些外國小說和新文學,還和同學們組織了壹次詩歌會。1911年,中學畢業三年後,在當地壹所小學任教,嘗試了當時的新教學方法。可惜1914年被學校開除,待業在家。失業期間,他致力於中國古典小說的創作。這些小說都是寄給《星期六》雜誌出版的。後在上海商務印書館附屬學校任教,同年擔任商務印書館小學教材主編。
葉聖陶生活在壹個不穩定的時代:他出生於甲午戰爭,之後國家經歷了百日維新,但很快被列強瓜分。他早年的生活對他影響很大,使他愛國,為了改善國家的未來命運,投身於新聞事業和教育。
文學推廣運動
葉聖陶在1919年受到五四運動(也稱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葉聖陶壹生致力於推動文學運動。曾參加北大學生組織“新潮社”,發表小說、新詩、小品、文學評論、戲劇等多種文學作品。1921起,先後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中學、大學任教,與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文學研究會”。1923成為作家辦的圖書館“普舍”的編輯。
1936年聯合茅盾、洪深成立“中國作家藝術家協會”。1941,成為《文史教學》編委。葉聖陶也是當時抗日組織“反帝抗日文藝界大聯盟”的創始人。
政治生涯
葉聖陶擔任過許多職務。解放後,葉聖陶任出版總署副署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亦是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第五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及民進中央主席。
葉聖陶於1988年2月在北京逝世,享年94歲。
[編輯本段]活動年表
葉聖陶,1894,蘇州吳縣人。
1907考入草橋中學,畢業後擔任小學教師。1914被學校開除,開始寫文言小說。
1915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上工學校任語文老師,為商務印書館編寫小學語文教材。後來被聘為吳縣交趾縣第五高等小學教師。
1918年,他的第壹部白話小說《春宴》發表在《女性》雜誌第4卷第2、3期。
1919年加入北大新潮社,開始寫白話文學。
1921年,茅盾、鄭振鐸等人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倡導“文學為人生”。
65438年至0923年進入商務印書館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出版小說《倪煥之》。
1930年,他調到明凱書店主辦《中學生》雜誌。
1931,九壹八事變後,發起“反帝抗日文藝界大聯盟”。
抗戰期間,他到四川繼續主持明凱書店的編輯工作,還參與成立了“文藝界抗敵後援會”。
1946,回上海後任中華全國文聯總務部主任,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培養協會、中學教育研究會顧問。
1949,到達北平,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委主任。後擔任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
1949後,先後任教育部副部長、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中央文史館館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協副主席、第壹、二、三、四、五屆NPC常委、 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進中央主席。
[編輯此段]記者生涯
"我想說,我的第壹份工作是編輯。"
“如果有人問我的職業,我會說我的第壹職業是編輯,第二職業是教學,”葉聖陶說。葉聖陶壹生中有很多時間是在編輯出版工作中度過的。上海商務印書館是葉聖陶編輯工作的起點。他在1923成為了博物館的編輯。
1930年底,葉聖陶從上海商務印書館辭職,成為明凱書店的編輯。他開始編輯中文書籍和兒童故事書。
"編輯不是壹件容易的工作。"對於葉聖陶來說,做編輯不再是壹份簡單的工作,而是壹份職業。“編輯時不允許粗心大意,妳必須親自檢查所有的文字。編輯必須認真對待他們的出版物、他們的報道和他們的讀者。”編輯在檢查最終結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葉聖陶認為,“認真”是壹個成功編輯的關鍵。他在作品中反復重申了這壹觀點。
葉聖陶家在樂山的《天倫之樂》葉聖陶壹生致力於編輯出版工作。他從未停止過對自己“最初和最終”事業的熱愛。抗日戰爭時期,葉聖陶隨家人遷居樂山,並在國立武漢大學中文系擔任教授。從65438年到0946年,他回到上海,在明凱書店繼續他的編輯生涯。
葉聖陶的出版物
葉聖陶壹生致力於新聞事業。1925至1929時期是葉聖陶出版工作的新時期。他編輯了許多著名的雜誌和報紙。以下是他的壹些作品:
現代出版業的新時代
葉聖陶的現代漢語觀推動了中國現代新聞事業的發展。
葉聖陶熱情倡導規範現代漢語,包括規範語法、修辭、詞匯、標點、簡化字和去除異體字。他還編纂和規範了出版物中的漢字,規定了漢語拼音方案。他的努力有助於提高編輯工作的質量和組織結構。
最重要的是,葉聖陶主張在出版領域使用白話文。他的雜誌和報紙大多使用白話文,極大地方便了記者和讀者的閱讀。所有這些貢獻加速了中國新聞事業的發展。
葉聖陶是壹位傑出的教育家,也是壹位伯樂。培養和挖掘了許多優秀的作家和編輯,如巴金(1904 -2005)、丁玲(1904 -1986)、戴望舒(1905 -1950)。
每天建立公理
1925年5月30日,上海發生了壹起血淋淋的慘案,史稱五卅慘案。大約2000名上海工人和學生參加了熱烈的反帝運動,抗議帝國主義壓迫,要求徹底廢除不平等條約。示威者咆哮道:“打倒帝國主義!”。中國各地的工人通過全面罷工和集體示威的方式協調了這壹活動。然後英國警察暴力鎮壓示威者,在中國造成12人死亡。到6月1,中國已經有20多人遇難。
“誰來說實話?”
上海的報紙都沒有報道這場悲劇。頭版新聞大多是中國京劇演員的八卦。由於當局的壓力,上海報紙拒絕提及此事。作為壹名記者,葉聖陶在公開場合指責道,“為什麽記者對這起可怕的血案如此無情地視而不見?為什麽他們如此害怕真相?可笑的是沒人敢說實話。”葉聖陶與鄭振鐸、胡愈之(1896 -1986)壹起創辦了《公理日報》。他們不顧帝國主義的強大壓迫,以全景展示悲劇,以喚醒普通民眾的良知和愛國主義。同時也是為了促進“五卅精神”在中國的傳播。
新聞報道的新方法
為了更多報道真相,《公理日報》提供了壹個供大眾討論的論壇,名為“社會裁決處”,鼓勵讀者發表對社會的看法。葉聖陶和《公理日報》的其他編輯激烈地批評社會不公。這份報紙扮演了專制政權監督者的角色,同時也啟蒙了中國早期現代社會的“新聞自由”觀念。
由於財政困難和編輯之間的分歧,《公理》雜誌最終在成立22天後停刊。葉聖陶從未停止對真理的追求。抗日戰爭(1937 -1945)中,參與反對國民政府的鬥爭,爭取民主國家的新聞自由。
[編輯本段]公文寫作
6月20日1983,葉老寫了壹篇專題文章《大家註意提高公文質量》,在文章中提出了如何提高應用文寫作質量。葉老讓大家記住壹句話:“人們理解妳的方針、政策、具體措施等等,全靠妳寫在公文上的書面語言,所以書面語言不能馬虎。”葉老強調,寫作壹定要“清晰流暢”,即“要想清楚自己想表達什麽。”想不清楚,連文章都做不到清晰流暢。想清楚了,公文的組織結構自然就是意思本身的組織結構,所以寫下來,才能有序。這樣的官方文件能讓人不折不扣地理解。“其次,葉老認為應該在語法、修辭邏輯等各方面多下功夫。”不僅僅是看壹些書,在實踐中也要時刻註意。“葉老的意思是,要善於把書本上的這些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實踐,並巧妙地運用到說話和寫文章中去。
此外,葉老認為,要提高寫作質量,“壹定要把字潤色到停頓和結尾,拿出來發表我的看法。”所以,在我們的寫作中,“要盡壹切努力,改壹個字,絕不出門否定商品。”
葉老在寫作中多次論述文風問題。比如1956寫了“反對新八股,形成新文風”;1958《文風有什麽問題》《如何改進文風》;1959的《寫的好聽》;1961年《改進人物風格》;1979“文風端正”等等。葉老認為“文風也是思想作風”,“端正文風是大家的事”。“當我說每個人時,我不限於記者和作家,任何寫壹些手稿甚至寫壹封信或壹張便條的人。文風就是風,風吹來互相影響。所以大家都吹好風,才能互相促進,互相提高。”
如何提高文筆?首先,葉老反對說假話,說空話,包括黨八股、洋八股,現在還是有影響的。“說謊無誠意,空談無意義”,“黨八股和外國黨八股的精神在說謊和空談上是壹樣的”。其次,葉老還強調了風格二字。因為寫作,尤其是應用文,壹定要特別註意“刻意表現給大眾看。”葉老極力主張“寫信要想到收信人,要為討論的人打什麽草稿;寫出來的稿子要為打字員和排字員做好印刷排版的準備。“第三,葉老反復強調改進文風,要努力充實自己,包括思想認識和表達能力,努力使文章正確、有特色、生動。(摘自《應用寫作》第4期1989葉聖陶論應用寫作)
[編輯本段]文化教育思想
“教是為了不教”
葉聖陶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他為中國教育引入了壹個全新的概念,他說:“應該教會學生學習方法,而不是長期詳細地灌輸書本知識。”這種觀點突破了傳統的語文教學觀念,習慣於嚴重依賴記憶和灌輸。此外,葉聖陶促進了批判性思維,使人們認識到個人價值判斷的重要性。他認為,這些學習技能應該用來建立學生的基礎,也將成為學生終身學習的起點。
為生活而文學
葉聖陶在反思現實生活的作品中動情地寫道:
“在我的記憶中,我似乎從來沒有寫過自己模糊或不清楚的知識。換句話說,我寫不出只能想象的東西,但我並沒有失去想象力。我住在城市、城鎮和鄉村,我寫下我在那些地方觀察到的東西。作為壹名教師,我對教育圈裏的生活有所了解,也有所記錄。在壹些相當基本和簡單的層面上,我關註著中國革命的逐步發展,同時,我也記錄了這些事情。”
——夏誌清的CT Hsia(中國現代小說史),引自第59頁。
他的新聞作品大多以人民生活為靈感。他認為文學作品不僅僅是用來娛樂的,更是反映生活、啟發讀者思考現實的工具。他覺得有義務讓讀者知道他們身邊真實發生的事情。這也是他想把文學和新聞報道聯系起來的原因。他認為還應該用文學作品來喚醒年輕人對社會的關註和敏感。這種觀點就像記者講真話的基本原則。葉聖陶也以記者為終身職業。
可讀性
可讀性是葉聖陶作品的壹個突出特點。意味著讀者可以更高效地感知和理解文章內容。作為壹名記者,葉聖陶在作品中強調文字的運用。這大概是因為他在成為編輯之前已經當了10多年的老師。他認為文章是寫給讀者看的,同時他又把文章看作是讀者與作者交流的工具。作者當時面臨的壹個巨大問題是,他們不具備出色的寫作能力。他們的表達不準確,含糊不清。只有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能欣賞他們的文章。作者不重視實用性的重要性。所以文學作品很難被普通大眾接受。葉聖陶認為,只有寫實用易懂的文章,才能寫出高雅的作品。如果讀者不理解文章的內容,文章是沒有用的。
[編輯此段]文學貢獻
現實主義:生活的鏡子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壹。他的作品就像壹面鏡子,折射出社會和人性的陰暗面。
因為他是壹個教育家,所以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描寫了很多知識分子,很多被剝削的,無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的作品總是反映真實和現實。他在《火》、《離線》、《稻草人》等小說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這些文章關註的是社會底層人民的悲慘生活。他廣受好評的小說《倪煥之》描述了壹個知識分子的悲慘生活。
葉聖陶發現新中國很多人自私、冷酷、虛偽、保守。人們為了穩定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意識,正視這些社會弊病。葉聖陶不僅寫故事,也報道社會歪理邪說。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的,而是用對現實的認知和思考來填充人們的閑暇。"...寫作的基礎是壹雙洞察壹切、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沒有多少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為了寫作而訓練自己的眼睛。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人生。”(摘自——葉聖陶《談往事》第46頁)
兒童文學:培養幼小的心靈
葉聖陶關於兒童文學的第壹篇學術論文題為《兒童的概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不良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壹位童話作家。作品《稻草人》發表於1923。這本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中很受歡迎。另壹件作品《古代英雄石像》講述了壹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形象的故事。這個通俗易懂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和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稱贊他的童話故事啟發了人們對社會的更多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故事很簡單,卻有著深刻的內涵。他認為,孩子對周圍環境有個人看法,所以批判能力要提高。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對這個社會和他們的關系有壹個清晰的認識。
語言和修辭
葉聖陶語言簡潔感人,以用詞恰當表達能力著稱。葉聖陶在報告中強調感覺和情感。葉聖陶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生動活潑,他對人物的內心世界有著深刻的洞察。著名作家趙稱贊葉聖陶是寫作界的異數,才華出眾,令人驚嘆。他美麗的文章將在世界上流傳很久。他所表達的情感和感受構築了真實和現實的基礎,也使他的文章充滿了無窮的力量。“情感就像閃爍的燈光,但敘事卻因為這燈光而引人註目,”葉聖陶說。這段對話在某種程度上說明,葉聖陶不僅是壹個善於講故事的人,還是壹個藝術家。
註入外語元素
葉聖陶的現實主義寫作風格成為許多作家模仿的對象。他承認讀壹些西方小說家的作品對他的寫作很有幫助。“如果我不讀英語,如果我不接觸英語書,我就不會寫小說。”他的作品具有反思性和思辨性。這些未知取決於感知,但也取決於實際和客觀的觀察。葉聖陶不僅是作家,還是記者。對現實的觀察成為他寫作的源泉,為中國現代文學開辟了壹個新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