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寫作的步驟,作文也是壹個人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最好體現。感覺生活不應該有很強的目的性。寫作技巧可以提高我們的寫作水平,寫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閱讀積累。看微寫的步驟。
微作文1的步驟壹、微作文重在能力(技巧)
(壹)審題能力
小作文的材料中往往會有壹些寫作要求,如手法、人稱、鍵長等。如果妳不仔細閱讀它們,妳很容易出錯。
(二)規劃文章布局的能力
短作文是零碎的作文,不是章節。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忽視結構的完整性。小作文如果能做到結構完整,協調,效果會更好。
(三)聯想和想象
想象力是指綜合運用聯想和想象的能力。聯想和想象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既有區別又有密切聯系。考生要想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必須學會運用各種聯想和想象的方式。聯想包括類比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和層次聯想。想象可分為再造想象(或再現想象)和創造想象。只有恰當地運用聯想的方式,才能做出合理的推斷;只有發展豐富的想象力,敘事和描寫才能生動。
表達能力
1,熟練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文章的表達方式有五種:敘述、描寫、解釋、議論、抒情。敘事是寫作中最基本、最常見的表達方式之壹,是作者對人物經歷和事件的發展變化,以及場景和空間的轉換的敘述。描寫是壹種表達,描繪出被描寫對象的外觀和形態,並再現給讀者。描寫根據描寫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三類:人的描寫、景物的描寫和物的描寫;根據描寫手法可分為細致描寫和粗略勾畫;根據寫作順序可分為由遠及近、由高及低、由大及小、由靜態到動態、由整體到局部。
2.盡量做到簡潔、美觀、簡潔。
首先是句序,這是作文在語言表達上的基本要求。小作文的特點是“小”,因此,考生壹定要有壹絲不茍的寫作意識。壹篇好的文章應該內容簡練,構思巧妙,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力求語言簡潔優美,力求達到脫俗的境界。
第二,小作文常用表達的例子
(1)描述
1,什麽是描述
描寫就是用鮮明的色彩、強烈的立體感、生動的形象,生動具體地描繪物體的狀態,給人以生動、身臨其境的感覺。是壹種形神兼備的表現方法,是寫人物、敘事、景物文章的主要表現方法之壹。
2.描述的作用
只有通過描寫,才能生動、傳神、傳神、傳神、傳神。這是因為作者用具象的視覺語言來寫人和事,把客觀存在的物體寫得有聲有色、曖昧有形,使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如見其人、聽其聲、聞其味、見其色、體驗其事。
微寫作的步驟2 1。短小精悍。
對字數沒有嚴格要求。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及時寫下自己的煩惱或快樂,並有新奇的發現。這樣學生心裏就不會害怕寫作,輕松應對,減輕心理壓力。在記錄的過程中,不需要強調文本結構的完整性,句子也不需要仔細推敲,要停筆就停筆,想寫多少就寫多少。二是內容生動活潑,素材新鮮及時。
當天的事件都是當天記錄的,文章也經常是新寫的。就像玩微信的人,隨時找,隨時錄,馬上記錄自己的想法,不放過稍縱即逝的靈感。換個模式,可以寫“每日回顧”、“摘抄日記”、“班級趣談”、“每周心情播報”等。當妳和父母磕磕碰碰的時候,它會成為壹個親子交流的平臺,也可以拓展成壹個師生、家長、老師的交流舞臺,壹切以交流為目的。
第三,互相學習,拓寬交流。
集體寫作,互動評價,兒童課堂寫作,集體寫作,課後寫作,評價和欣賞。打破傳統的評價方式。在互相聊天的過程中,同學們收獲了更多的知識,彼此也更加熟悉。遇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就會聊個沒完,忘了時間。老師也知道孩子每天的想法和愛好,然後會靈活地把興趣運用到教學中。
第四,閱讀實踐的整合
現實生活是習題的來源,課外閱讀是習題的調料。閱讀和寫作合二為壹,讓寫作更有說服力。可以在微作文裏寫出好看的書,可以做筆記,也可以談感受,還可以用文字和圖片做書中人物的海報,然後互相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孩子更喜歡這種形式。
五、小目標,小技巧,聚沙成塔
微作文從壹開始的“松散開放”變成了“主題特定”。“寬松開放”的百字訓練,培養孩子的文筆、熱情和習慣,保持自由獨立的童心,倡導大膽的寫作思路。“主題特定式”是百字訓練的指定類型,意在通過不同的指定“類別”劃分練習所需的各種能力,並在階段時間內逐壹訓練鞏固。
微寫作的步驟:1。基於“圈子感覺”的微寫作
“圈子感知”是最簡單的“微寫作”,類似於現代人評論博客。這種批判性的“微寫作”具有很強的即興性,是讀者思想的閃現。如果能長期堅持,日積月累,我們的思維能力會逐漸提高,思想會逐漸豐富和深化,讓讀者和作者對事物、對世界、對文字保持敏感,作文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比如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時,可以根據原文註釋對伯牙和子海洋深的理解。有同學在該處評論“博雅古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好,巍峨如泰山……’”:“鐘子期是俞伯牙的知己,所以他清楚自己的性情。兩人的心讓我羨慕。“短短兩句話其實是壹篇精彩的小議論文;另壹名學生評論“博雅說童年死時世上無知己,卻斷琴終身不打鼓”:“博雅!我欽佩妳和鐘子期的深厚友誼!然而古人雲,莫愁未來無知己。也許妳能找到壹個更熟悉旋律的知音!這樣弄壞鋼琴太可惜了。“這樣真誠的話難道不是孩子的真實感受嗎?
二、“微博發表”式“微寫作”
“微寫作”也可以用在長篇敘事文章的閱讀中,不僅有助於總結敘事的要素,梳理文章的結構,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還有助於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培養對事件進行簡要描述和概括的能力。比如《開國大典》很長,但是場景很清晰,詳細記錄了開國大典的全過程。為了讓學生了解開國大典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習現場描述,老師讓學生寫儀式微博:“如果妳是記者,請用微博告訴外面看不到儀式的人。”老師還舉了個例子:“從早上六點開始,四面八方的隊伍入場。有些人舉著紅旗,有些人舉著紅燈,還有壹些...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位置進行排列。在工人中...郊區的農民是...老人帶著女兒拖著孩子...到了中午,天安門廣場已經變成了人山人海。”然後依次給出學生在微博中寫的場景詞:“宣布儀式……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遊行……群眾遊行……”場景描寫性強的寫作,既讓學生紮實地走進文本,又理清了開國大典的過程,避免了枯燥的段落劃分和分析,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如何完整生動地描述壹個場景,從而舉壹反三。
三是以“仿例”形式的“微寫作”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課本無非是例子。有了這個例子,學生應該能夠舉壹反三,發展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比如,學完課文《四季》後,老師看到學生對它感興趣,就布置了壹個小作業——兒童詩《四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創作:可以只有壹句話,比如“桃花紅了,它對小鳥說,‘我是春天’。”可以是壹段話,兩段話,也可以是壹整首詩:“燕子呢喃,它對柳樹說:‘我是春天。’荷花芬芳,它對蜻蜓說:“我是夏天。”柿子紅了,用燈籠寫著‘我是秋天’。北風吹著口哨,驕傲地說:“我是冬天。”“壹個孩子創作出這麽優秀的詩,我們還用擔心她不喜歡寫作嗎?
第四,“拓展延伸”式“微寫作”
文學這門課之後,拓展延伸“微寫作”,有助於學生學習後思維的提升。比如學完七園的對聯,老師找課外對聯讓學生做下聯。在學生們理解了第壹副對聯的結構和對仗之後,他們真的做出了壹系列令人驚訝的下壹副對聯。老師給的第壹副對聯是“梅、桃、李、杏、李帶頭”,有同學把第二副對聯做成“春夏秋冬春先來”。老師還贈送了第壹副對聯“雪中白梅,雪中白梅梅”,同學們贈送了第二副對聯“風中柳,風隨柳在劉穗豐”,“雨中青山,雨點綴青山山”,“花間彩蝶,花愛彩蝶,蝴蝶愛花”。
五、“想象”型“微寫作”
教科書上的壹些文字,往往在某些地方留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和感悟空間。我們可以把思維根植於文本,在書本之外進行想象。例如,在文本“Cher”的第二和第四部分的末尾有省略號。通讀課文,想象,然後描述“我”和雪兒看到了什麽,他們在想什麽,雪兒是怎麽飛的...讓孩子們理解雪兒受傷後對自由的渴望,以及獲得自由後的快樂心情。簡單的描述,卻讓孩子產生* * *音,感受語言的神奇魅力。
第六,“批評與理解”的“微寫作”風格
生活中充滿了漢語,“句句由心生”。所謂“見微知著”,文中的壹些細微之處,如果妳能用心去探究、去感受,也能顯示出“魅力”。這樣就可以通過語言訓練“搭橋鋪路”,從細節中體會人格魅力。比如《艾滋病小鬥士》壹文中,“雖然恩科西覺得自己的生命隨時可能結束,但他還在憧憬未來”這樣的句子就很有價值。從文章中選擇妳最感興趣的部分,寫下壹批。在感悟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恩科西這位“艾滋小鬥士”的巨大正能量,他的心靈也受到了感染,讓文與道在這壹刻自然統壹。
見微知著成為常態,與時俱進。“微作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橋梁,是真情流露的草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場,是重拾寫作信心的園地。微作文堪稱習題中的“輕騎兵”。通過長期實踐,學生的語言積累、理解和應用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有效的“微作文”會讓學生愛上作文,為成就“大作文”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