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作文升級了,微作文進入全民享受時代。微作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橋梁,是真情流露的草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場,是重拾寫作信心的園地。我們來看看微寫作的技巧。
微寫1有什麽技巧?首先,直接表達問題的意思,不要鋪陳細節。
微寫作以精準為手段,以直接表達問題的意思為核心。不渲染也不細說,按要求直接圍繞主題寫中心內容。壹般來說,微寫作只能寫受物質要求限制的特定時空內的人或事,不能超越這個時空,不能不受時空限制地自由發揮和聯想。由於中國人“螺旋式”思維習慣的影響,很多學生總是很難達到這樣的要求。如果他們不註意,作文的字數會達到要求,但中心內容還沒有完全表達出來。比如作文“請用200字左右的篇幅描述壹下在學校升國旗的場景”,寫作時必須圍繞“場景”中心直接描述國旗、國歌以及與“場景”密切相關的人物,與場景無關的天空、校園環境無需描述。
第二,布局精美,適當升華
微寫雖“小”,布局必不可少。同樣的事件,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時空順序來寫,這就需要對文章結構進行必要的布局規劃,如象征隱喻、逆序、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增加布局的微妙技巧,使其具有獨特的效果。微寫作也要強調“畫龍點睛”,即“升華主題”。主題的升華就是在結尾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在主題基礎上自然延伸或改進的部分。寫作技巧是:根據事件,寫感受;通過聯想寫出感受;謳歌贊美,書寫嘆息;描述經歷,寫下影響。這樣會使作文更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會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提高“微寫作”能力的教學策略
第壹,創建寫作平臺,豐富寫作素材
首先,我們應該為學生創造壹個表達自己的平臺。從某種意義上說,學會說話是寫作的基礎。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話語權,讓學生多說話,引導學生詳細回答問題。比如通過在課前五分鐘開展演講比賽、朗讀比賽、講故事等活動,給學生更多展示口才的機會,做到“作文從說開始”。其次,豐富微寫作的教學資源。微作文寫作涉及的文體更多樣,表達更靈活,內容更廣泛,對學生閱讀的要求越來越高。高中生壹般住校,很少接觸社會。讀書是他們了解社會,感受生活,感受人生的最好方式。平時可以讓《微型小說選》、《短篇小說選》、《思考與智慧》、《散文詩》、《雜報》等報刊進入課堂,讓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泉。
第二,加強方法指導,加強交流互鑒。
首先,對各種寫作風格給予方法論指導。微作文寫作涉及的文體更多樣,表達更靈活。至少常用的文體,如記敘文、討論文、解說文、應用文都要掌握。比如,敘事風格包括兩種:敘述體和敘述體。寫作人的敘事風格應掌握語言描寫、人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敘事要掌握場景描寫、鏡頭描寫等。其次,寫作模塊是循序漸進的訓練。老師要長期規劃學生的寫作,高中三年要對學生進行各種文體的訓練,訓練要精細化。比如高壹前半學期,要重點訓練敘事模塊和討論模塊;下半學期的重點是培訓指導模塊和應用模塊。在訓練敘事模塊的時候,我們會分別練習對人物、敘事、景物的描寫。所以要從精細化訓練中取得成效。第三,相互學習,擴大交流。集體寫作,互動評價,學生課堂寫作,集體寫作,課後寫作,評價和欣賞。打破了傳統的評價方式,學生們可以在互相聊天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知識,彼此更加熟悉。遇到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會聊個沒完,忘了時間。老師也會了解學生的日常想法和興趣愛好,然後會靈活地把興趣運用到教學中。
第三,整合延伸閱讀和寫作練習
現實生活是習題的來源,課外閱讀是習題的調料。閱讀和寫作合二為壹,讓寫作更有說服力。妳可以在微作文裏寫壹本好看的書,可以做筆記,也可以談感受,還可以用文字畫圖,為書中的人物畫圖,做角色海報,然後互相分享,表達自己的想法。教師在出題時也要盡量接地氣,引導學生觀察日常生活,討論生活現象,讓微寫作收到氛圍,讓學生寫出有生活溫度的文章。
微作文雖然“微”,但也不是壹蹴而就的,還是要從“松散開放”向“主題特定”循序漸進的訓練轉變。“寬松開放”的百字訓練,培養學生寫作的熱情和習慣,養成“我手寫我心”的寫作思路。“主題特定式”是百字訓練的指定類型,意在通過不同的指定“類別”劃分練習所需的各種能力,並在階段時間內逐壹訓練鞏固。
微寫作有哪些技巧?2微作文的寫作方法有哪些?
壹、“圈感”型“微寫作”
“圈子感知”是最簡單的“微寫作”,類似於現代人評論博客。這種批判性的“微寫作”具有很強的即興性,是讀者思想的閃現。如果能長期堅持,日積月累,我們的思維能力會逐漸提高,思想會逐漸豐富和深化,讓讀者和作者對事物、對世界、對文字保持敏感,作文就會有源源不斷的動力。比如學習文言文《伯牙絕弦》時,可以根據原文註釋對伯牙和子海洋深的理解。有同學在該處評論“博雅古琴,誌在高山,鐘子期曰:‘好,巍峨如泰山……’”:“鐘子期是俞伯牙的知己,所以他清楚自己的性情。兩人的心讓我羨慕。“短短兩句話其實是壹篇精彩的小議論文;另壹名學生評論“博雅說童年死時世上無知己,卻斷琴終身不打鼓”:“博雅!我欽佩妳和鐘子期的深厚友誼!然而古人雲,莫愁未來無知己。也許妳能找到壹個更熟悉旋律的知音!這樣弄壞鋼琴太可惜了。“這樣真誠的話難道不是孩子的真實感受嗎?
二、“微博發表”式“微寫作”
“微寫作”也可以用在長篇敘事文章的閱讀中,不僅有助於總結敘事的要素,梳理文章的結構,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還有助於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培養對事件進行簡要描述和概括的能力。比如《開國大典》很長,但是場景很清晰,詳細記錄了開國大典的全過程。為了讓學生了解開國大典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習現場描述,老師讓學生寫儀式微博:“如果妳是記者,請用微博告訴外面看不到儀式的人。”老師還舉了個例子:“從早上六點開始,四面八方的隊伍入場。有些人舉著紅旗,有些人舉著紅燈,還有壹些...進入會場後,按照預定的位置進行排列。在工人中...郊區的農民是...老人帶著女兒拖著孩子...到了中午,天安門廣場已經變成了人山人海。”然後依次給出學生在微博中寫的場景詞:“宣布儀式……升國旗……宣讀中央人民政府公告……遊行……群眾遊行……”場景描寫性強的寫作,既讓學生紮實地走進文本,又理清了開國大典的過程,避免了枯燥的段落劃分和分析,讓學生真正體驗到如何完整生動地描述壹個場景,從而舉壹反三。
三是以“仿例”形式的“微寫作”
葉聖陶先生說:“語文課本無非是例子。有了這個例子,學生應該能夠舉壹反三,發展閱讀和寫作的熟練技能。”比如,學完課文《四季》後,老師看到了學生濃厚的興趣,於是布置了壹個小作業——幼兒詩歌創作《四季》,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進行創作:可以只有壹句話,比如“桃花紅了,它對小鳥說,‘我是春天’。”可以是壹段話,兩段話,也可以是壹整首詩:“燕子呢喃,它對柳樹說:‘我是春天。’荷花芬芳,它對蜻蜓說:“我是夏天。”柿子紅了,用燈籠寫著‘我是秋天’。北風吹著口哨,驕傲地說:“我是冬天。”“壹個孩子創作出這麽優秀的詩,我們還用擔心她不喜歡寫作嗎?
第四,“拓展延伸”式“微寫作”
文學這門課之後,拓展延伸“微寫作”,有助於學生學習後思維的提升。比如學完七園的對聯,老師找課外對聯讓學生做下聯。在學生們理解了第壹副對聯的結構和對仗之後,他們真的做出了壹系列令人驚訝的下壹副對聯。老師給的第壹副對聯是“梅、桃、李、杏、李帶頭”,有同學把第二副對聯做成“春夏秋冬春先來”。老師還贈送了第壹副對聯“雪中白梅,雪中白梅梅”,同學們贈送了第二副對聯“風中柳,風隨柳在劉穗豐”,“雨中青山,雨點綴青山山”,“花間彩蝶,花愛彩蝶,蝴蝶愛花”。
五、“想象”型“微寫作”
教科書上的壹些文字,往往在某些地方留白,給人以無盡的遐想和感悟空間。我們可以把思維根植於文本,在書本之外進行想象。例如,在文本“Cher”的第二和第四部分的末尾有省略號。通讀課文,想象,然後描述“我”和雪兒看到了什麽,他們在想什麽,雪兒是怎麽飛的...讓孩子們理解雪兒受傷後對自由的渴望,以及獲得自由後的快樂心情。簡單的描述,卻讓孩子產生* * *音,感受語言的神奇魅力。
第六,“批評與理解”的“微寫作”風格
生活中充滿了漢語,“句句由心生”。所謂“見微知著”,文中的壹些細微之處,如果妳能用心去探究、去感受,也能顯示出“魅力”。這樣就可以通過語言訓練“搭橋鋪路”,從細節中體會人格魅力。比如《艾滋病小鬥士》壹文中,“雖然恩科西覺得自己的生命隨時可能結束,但他還在憧憬未來”這樣的句子就很有價值。從文章中選擇妳最感興趣的部分,寫下壹批。在感悟中,我們能真切地感受到恩科西這位“艾滋小鬥士”的巨大正能量,他的心靈也受到了感染,讓文與道在這壹刻自然統壹。
見微知著成為常態,與時俱進。“微作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橋梁,是真情流露的草原,是提高寫作能力的訓練場,是重拾寫作信心的園地。微作文堪稱習題中的“輕騎兵”。通過長期實踐,學生的語言積累、理解和應用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高。有效的“微作文”會讓學生愛上作文,為成就“大作文”打下基礎。
微寫作有哪些技巧?30分鐘微寫崩潰
第壹,做輕呼吸吸收正能量。只有妳有正能量,才有利於他的能量釋放。方法是先準備壹杯溫水,喝幾口。然後保持穩定的姿勢,放松坐好,閉上眼睛,放松肩膀,讓眼睛和嘴角向上翹。深吸壹口氣,慢慢嘔吐,感受鼻腔內空氣的流動,感受從外界吸入的無數光點,正能量湧入體內,感受身體變亮、溫暖、平靜,壹分鐘後,睜開眼睛。
然後輸入鼓勵的關鍵詞。拿起身邊壹本能鼓勵妳的積極向上的書,壹分鐘內壹頁壹頁地翻,眼睛只盯著頁碼。從書的掃描中,找到3~7個鼓勵妳的話,寫在便利貼上,就可以不翻頁了。不用擔心書有沒有被翻過,也不用擔心這些話只在書的前半部分看到。
最後,利他輸出。在便利貼上畫壹個簡單的笑臉,壹個圓圈,兩只眼睛和壹張嘴。想象壹分鐘,妳要鼓勵的對象可以是親人、朋友、同事,是在向妳表達感謝的笑臉和話語,並真正接受它。然後在便利貼上組合3~7個單詞,創作壹篇可以互相鼓勵的文章,發表出來。
十分鐘,滿滿的正能量輸入輸出,因為利他,妳的個人品牌會充滿能量,妳的個人影響力會有機會改變整個領域的生態系統。每天花十分鐘為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