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喜雨》,絕句,秋風破草堂歌,書香,獨自在河邊看花,第六集。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清華路37號。這是中國唐代大詩人杜甫居住在成都時的故居。
杜甫在這裏生活了近四年,寫了240多首詩。唐末詩人韋莊發現草堂舊址,將其重修,使其得以保存。在宋、元、明、清四個朝代都有過修繕和擴建。
草堂占地近300畝,完整保留了明代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清代嘉慶十六年(公元1811年)改擴建時的建築格局。這是中國文學史上的壹塊聖地。
杜甫草堂
公元759年冬,為躲避“安史之亂”,杜甫隨家人從隴右(今甘肅省南部)遷至成都。760年春,在朋友的幫助下,在成都西郊風景如畫的浣花溪邊,建起了壹座小屋。
公元761年春,茅屋建成,稱“成都草堂”。他的詩“萬裏橋西壹草堂,壹池花為滄浪”(《狂人》),提到了成都草堂。他在這裏住了將近四年了。他曾被授予“監察部員外郎”的稱號,人稱杜工部。
765年,嚴武病逝,失去唯壹依靠的杜甫不得不與家人和家人告別成都。兩年後,他在三峽的荊、湖南等地生活。杜甫離開成都後,草堂被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