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威的文化遺產

杜威的文化遺產

杜威最有特色的民俗是杜威鼓樂。杜威鼓樂形成於宋代,至今已有近800年的歷史。經過數百年的民俗活動和民俗發展,形成了壹套獨特的藝術表演。杜威鼓樂在莆仙乃至福建音樂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06年被列入福建省第壹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在《中國民族器樂集》中稱贊:“閩中雅樂,古之遺風。”那麽,這種享譽興化的民樂到底有著怎樣的迷人魅力呢?筆者近日走進仙遊縣杜威鎮,近距離聆聽和感受這壹獨特民俗文化的輝煌與榮耀。據《仙遊縣誌》記載,仙遊民間音樂歷史悠久,“集古唐歌之精華,留衣羽之遺,采宮坊之集,取山村田野之曲”,經過長期演變發展,形成了濃郁的地方音樂特色,包括民歌、戲曲音樂、器樂等。仙遊器樂以十音、八音、大鼓吹著稱。“大倡導”因吹大嗩吶、打大鼓而得名。樂器有大鼓、大鑼、大鈸、二鈸、小鑼、鐘鑼和壹對大嗩吶(俗稱“男女彈”,男彈高壹個八度,女彈低壹個八度,聲音稍有復音),迎客。

據考證,杜威鼓樂是中國民間音樂史上最古老的音樂種類之壹。源於北宋,原為北方帝俊樂。傳入中原後,與大曲結合成為黃門鼓樂。世世代代來福建的中原移民,將中原的音樂文化與當地的民間音樂融為壹體。鼓樂可分為大講、小講、溫室吹、三教吹四類。小傳最有特色的是七枝子,也叫客板吹。據說宋朝的壹個藩王從南京帶了壹批號手進福建。後來由於戰亂,宮廷樂師散居全國各地,蔡、在歲末傳授技藝,壹直流傳至今。

土尾鼓樂曲調有《掛金榜》、《妳的傳說》、《狀元遊》,與古代的迎賓儀式和軍隊凱旋相壹致。杜威鼓樂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大嗩吶為主聲,中小嗩吶為主聲,鼓為指揮,鑼鼓配合,構成鼓指揮,嗩吶為主奏,鑼鼓震動的音樂引導特色。另壹方面,鼓樂的調式、盤法簡單,不繁不華麗,表現出簡約質樸之美,其演奏特點是粗獷高亢,氣勢高昂。土圍鼓樂共有古典歌曲221首,其中大曲14首,小曲46首,溫室11首,三教150首。80年代初,簡譜記載為“尺子仍與四個B結合”,後翻譯為“123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