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詠史詩的意義和思想是什麽?

詠史詩的意義和思想是什麽?

本期介紹:講述唐代詠史詩的意義和思想。

在唐詩中,有壹種歷史題材,我們傳統上稱之為史詩。歌頌歷史,把歷史人物和故事作為詩歌的壹個內容和壹個主題。

唐朝是壹個特別註重歷史的時期。唐朝以前,經歷了魏晉南北朝,長期分裂,國家動蕩,最終統壹。因此,唐代人們特別重視歷史經驗和教訓,產生了許多詩歌。

寫史詩始於晉代左思。他寫了壹組詩,都是關於歷史的,叫做八首關於歷史的詩,其中最著名的是:

陰沈沈的山溝底松了,留苗在山上。用壹英寸的直徑和壹根莖,妳可以遮蔽這壹百英尺。

在山谷裏,有壹棵郁郁蔥蔥、非常高大的松樹,在山頂上,有壹棵小樹苗,只有壹英寸厚。結果,這棵小樹反而蓋住了大樹。太陽照的時候,先照在小樹上,它的影子投在大樹上,被擋住了。

其實左思說的是這個社會的不公平不平等。有些人天賦很好,品德很好,但出身卑微,就像長在山谷裏的松樹。相反,有些人因為出身高貴,雖然是壹棵小樹苗,但卻長在了山頂上。

這首詩寫的是左思心中的壹種不平感,壹種對生活的感悟。最後,他指出了歷史人物。在漢朝,有壹個人叫馮唐。馮鞏並不偉大,但他的頭是白的。馮唐不是偉人嗎?他很有見地,很有才華,只是因為出身低微,做了壹輩子小官,不受重視。這樣,他既吟誦了歷史人物,又抒發了自己的壹些情懷,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詠史詩傳統。好詩基本都是這樣寫的。

那麽,唐代的史詩是什麽樣子的呢?李白和杜甫寫了許多關於歷史的詩,他們歌頌了許多歷史人物。李白最喜歡的詩是呂中蓮和張亮。

魯仲連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最大的特點是喜歡幫助別人解決困難。當然,它們都是國家大事。當趙國的首都被秦國包圍時,呂忠廉挺身而出幫助他們擺脫困境,這些事情做完後他沒有得到任何回報。李白說,他不會因為他的成就而得到獎賞,他不會接受任何官員或金錢的提議。盧忠廉說,如果我接受了,我就成為壹個商人。我不是商人,我是學者。

李白崇拜的另壹個人是漢初的張亮。他派了壹個大力士去刺殺秦始皇,但是失敗了。後來協助劉邦反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他是壹位功勛卓著的部長。然而,漢朝建立後,張亮沒有得到獎賞,他被高官厚祿所排斥,出家為僧,研究神仙。

對於李白來說,這兩個人就是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希望我能站出來為國家做貢獻,成名後就退休。所以李白贊古人,壹個是呂忠廉,壹個是張亮。

杜甫在哪裏?在他的史詩中,諸葛亮最為著名,他壹生寫了許多贊美諸葛亮的詩。杜甫到成都後,參觀了諸葛亮的祠堂,寫了壹首詩叫《蜀相》:

著名總理的廟宇在哪裏,在絲綢之城附近的壹片深深的松樹林裏。

我在找諸葛亮的祠堂。他的祠堂在哪裏?壹問,人家說成都南邊有個武侯祠,長滿了柏樹,他就去了。這首詩表達了杜甫的內心,希望他能像諸葛亮壹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詩的結尾,他說:

但是在他征服之前,他就死了,從那以後英雄們就在他們的外套上哭泣。

諸葛亮復興漢室的夢想沒有實現,帶著遺憾離開了。杜甫說很可惜,他的誌向沒有實現,他的人生結束了。後世的英雄們想到這些都會流淚,也會同情他。

杜甫同情諸葛亮,後人讀杜甫的這首詩,就有了雙重的同情,既同情諸葛亮,也同情杜甫。所以後世很多有才華的人,想為國效力,沒有機會,往往從這兩句詩中找到* * *的身影。

根據莫礪鋒教授的敘述,李白和杜甫都在古人中找到了壹個最適合自己人生理想的人物,然後在他創作的詩歌中歌頌他們。那麽唐代詩人在整個唐代史詩中最喜歡詠唱的歷史人物是誰呢?

在整個唐代的史詩中,唐代詩人最喜歡詠歷史人物,第壹個就是漢代的賈誼。賈誼是漢初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思想家,也是歷史上的典型人物。

賈誼的才華出眾。二十出頭,漢文帝召他為大夫。現在不是博士了,古代是官名,壹年之內在太中升為博士。漢文帝要他做公職,他現在是高級幹部,地位很高。因為他才二十出頭,許多在朝廷中地位很高的朝臣都嫉妒他,比如周波和關英。這些人年紀比他大。他們見漢文帝要委以重任,不甘心,紛紛入讒言,詆毀賈誼。最後漢文帝不得不把他放逐長安。二十三歲的賈誼被貶到長沙,請他做長沙王的老師。現在長沙是大都市。在古代,這裏只是壹個非常偏僻荒涼的地方。

四年後。賈誼二十七歲,文帝召回長安。據史書記載,賈誼給當時的朝廷寫過壹首著名的詩,說現在的大漢帝國看似很強大,其實內憂外患很多。在很多地方,我們的措施和政策沒有做好,這是令人遺憾的。有兩件事讓我想哭,有六件事讓我想嘆息。

他想哭的是當時的漢朝封了很多諸侯。這些諸侯都是地方王國,比如吳國和楚國。這些國王太強大了。地方政府太強,就會大到不能輸,中央政府就很難控制。久而久之,國家就會分裂。賈誼說,這是壹個很大的隱憂,應該解決。

他最後悔的是匈奴從國外入侵,目前做的不是很好,這些都是國家的後顧之憂。他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壹些方法和具體措施,應該怎麽做,采取什麽對策,使西漢帝國能夠長治久安。

漢文帝很重視賈誼,認為這個人很了不起。後來,文帝任命他輔佐他的小兒子,小兒子被封為梁懷王。賈誼是小王子的老師,教他如何讀書,如何做人。可惜賈誼命不好。他當了幾年教師,只有十幾歲的梁意外地從馬背上摔了下來,死了。賈誼覺得自己沒有盡到責任,很難過。他經常哭。33歲時,賈誼也去世了。他給朝廷提了那麽多好建議,還沒實施就死了。歷史上,賈誼被視為典型的人才。

唐朝的詩人開始歌頌他。杜甫說,自從賈誼喪後,就沒有人,現在也沒有人像賈誼那樣關心國家大事。中唐詩人劉長卿,在賈誼貶長沙950年後路過長沙。他去悼念賈誼故居,寫了壹首詩。他說賈誼舊居荒涼,雜草叢生。夕陽西下的時候,我走進了我的老家。他太同情賈誼了,壹路貶謫到這裏,就問:

如果連好的文帝都是鐵石心腸,妳還能指望遲鈍的河湘會理解妳嗎?

響水是湘江,無情無義。自古以來就這麽浩浩蕩蕩的流著。妳賈誼在湘江,妳悼念他。他怎麽會知道?這就意味著賈誼被貶長沙,路過湘江時,賈誼寫了壹首詩向屈原致敬。

屈原自殺的古洛江是湘江的支流。屈原也忠於楚和,但他被懷疑和流放。賈誼覺得我跟他壹樣。他把寫好的賦放進湘江去祭奠屈原。劉長卿說,妳雖悼屈原,誰知?言下之意,誰同情妳?

如果連好的文帝都是鐵石心腸,有道指的是有道之君,漢文帝就是壹個有道之君。他為了讓人民休養生息,納稅輕佻。只有在漢文帝時代,皇宮裏的窗簾才是用舊布袋縫制在壹起的。這是壹個好皇帝,但是就算妳遇到這麽好的皇帝,他對妳賈誼也不是很好啊!換句話說,他沒有重用妳,沒有發揮妳的才能。

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是壹位寬厚節儉的仁義之君。賈誼早年雖遭貶謫,但四年後又被召回長安,可見漢文帝對賈誼人才的賞識。但是,劉長卿為什麽說漢文帝對賈誼不慷慨呢?

有壹首詩說明了這個問題。晚唐李商隱寫了壹首贊美賈誼的詩,叫《賈生》。賈生就是賈先生的意思。這首詩說:

在宣傳室裏,求賢訪臣,賈更是語無倫次,半夜可憐兮兮,不問百姓問鬼神。

漢代未央宮的正殿叫做宣石。漢文帝把賈誼從長沙召回,在宣石與他會面。文帝和賈誼面對面坐著,壹直聊到半夜。賈誼講得好,文帝聽得入迷。鄧文迪不自覺地把身體往前挪了挪,也就是所謂的前座。這樣可以更近壹點,聽得更清楚。可惜這是個空的前座,空著。妳應該知道賈誼最大的才能是為國家帶來和平與穩定。如果妳向賈誼請教,妳應該問如何治理國家,如何把國家建設好,如何讓人民生活得更好。妳應該關心普通人,但文帝沒有這樣做。那天我壹直在說這件事。那是什麽?是關於鬼魂的。

這不是賈誼的強項,不是他的主要本事,所以李商隱覺得很遺憾。這是不是連好皇帝文都鐵石心腸的關鍵。表面上看,漢文帝很重視賈誼。四年後,他被召回,親自接見,與他談話,請他輔佐太子。但是,在最根本的國家政策和計劃上,妳沒有采納賈誼的意見。說到底,妳還是沒有重視他。

唐朝的詩人覺得賈誼無能,所以寫了很多詩來贊美賈誼。

還有壹個歷史人物,在唐代的史詩中大放異彩。她雖然只是壹個弱女子,卻引起了眾多文人為她誦經。她是誰?

還有壹個歷史人物,在唐代的史詩中大放異彩。她是個弱女子,很多文人都為她誦經。她就是古代四大美女之壹的王昭君。

王昭君,西漢元朝人,宮廷選美時被選入宮中。王昭君在宮中。他很多年都沒有機會見到皇帝,就默默的待在宮裏。幾年後,南匈奴的首領呼韓邪單於出現在漢朝皇帝面前。為了拉攏匈奴,他決定從宮中挑選五位美女,與呼韓邪單於結婚。

這個選擇不重要。王昭君被選中了。但王昭君主動去登記了,因為她已經很多年沒有在宮裏見到皇帝了,她沈默了。報名後,我真的被選中了。出發那天,皇上設宴款待胡壹行,然後把五個宮女叫出來,交給可汗,說妳們可以帶走了!

這五位女士壹出場,就驚艷了。妳讀過白居易的《長恨歌》,有壹句關於楊貴妃的話,六宮粉黛化為烏有。也就是說,只要壹出現特別漂亮的人,看其他美女都會失去光彩。王昭君壹出現,整個皇宮頓時失去了光彩,漢朝皇帝壹看就楞住了:怎麽把這麽壹個美女送給匈奴?我從未見過這位美女。我應該想要她。我可以讓她成為女王,但是現在名單公布了,我後悔了。就這樣,王昭君嫁給了匈奴人呼韓邪單於。這次旅行之後,她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死於匈奴,葬於匈奴。

《漢書》和《後漢書》都記載了這件事。其他書籍如《西京雜記》也記載了壹些細節:為什麽王昭君入宮多年,始終不見皇上?原來漢元帝也是個官僚的家夥。他沒有壹個壹個看選美,而是看了看畫像。那時候還沒有照片。宮裏的畫師給每個美女畫了壹幅畫,讓皇帝看,讓他選擇。

我在《西京雜記》裏記得很清楚,那些畫師趁機賺錢。如果哪個宮女給我錢,我會把她畫得很漂亮。如果妳不給錢,我會把妳畫得很醜。王昭君認為我是宮中最時髦的,天生麗質,所以不會花這個錢。可能她家窮,沒錢。總之她沒有給畫家送錢,所以人家當然不會給妳好畫。所以,文帝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漢宮裏最美的女人。

王昭君這樣的事跡,引起了後人無盡的同情和感嘆。李白和杜甫都為她寫過詩。李白寫的壹首詩叫王昭君:

漢家琴月,投影照公主。

壹旦上了玉關,天涯就壹去不復返了。

約翰也從東海出去了,費明嫁到了沒有前途的西方。

燕子枝長在冷雪裏,飛蛾憔悴,胡子拉碴。

活在控金浪費畫面,死在墓中讓人覺得別扭。

王昭君嫁西,漢朝的月亮,跟著她壹路到了玉門關,到了天涯海角。玉門關外,不是漢朝的地盤,而是匈奴的地盤。約翰依然從東海出海,繼續陪著王昭君西進。明天月亮到了,它會回來,從東海升起。但王昭君嫁到了西方,再也沒有回來。

在匈奴的另壹邊有壹座山叫閻誌山。據說在那座山上,出產壹種叫做閻誌草的草,當地婦女用它來化妝和美容。漢武帝時期,漢朝軍隊攻占閻誌山後,匈奴有壹首民歌:丟了閻誌山讓我女人沒了顏色,丟了閻誌山,我們匈奴女人沒了化妝品。

燕之山,這匈奴山,壹年四季都很冷,沒有花。天山上的雪花是它的花,王昭君在。盡管她很美,卻憔悴衰老,最後死在了那裏,壹個滿是黃沙的異國。

最後兩句:活在黃金浪費畫面,死在墳墓裏讓人覺得別扭。如果妳死前沒有給畫家金子,妳就沒有機會被皇帝看重。妳死後只會留下壹座墳墓,後人會來這裏悼念妳,為妳嘆息。仲卿指的是王昭君的墓,在現在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傳說當地的草都是白色的,只有青藏上的草是綠色的,所以叫青藏。

杜甫還寫了壹首詩向王昭君致敬。杜甫晚年來到夔州,緊挨著長江三峽。那個地方有許多歷史遺跡。杜甫接連寫了五首詩紀念五位古人。魏晉南北朝最後壹位大文豪庾信,楚辭當代作家宋玉,還有壹對古代英雄劉備和諸葛亮。前兩個是男作家,後兩個是男古代英雄,第三個是王昭君,壹個弱女子。

在杜甫心目中,這五個人是平等的,都是具有重大意義的歷史人物。在《詠史詩五首》中,第三首是關於王昭君的。

萬壑近荊門,光女生於斯,長於斯。

三峽地區,兩邊都是山,從瞿塘峽到巫峽,再到西陵峽。兩邊的山從高到低,最後是荊門山。出門之後,沒有山。費明就是王昭君,原名王強,字昭君。因為晉文帝叫,古代皇帝名字裏的字別人不能用,所以王昭君裏的趙字不能用,改成了,所以叫。

群山中有壹個小村莊。這裏是王昭君的出生地,叫昭君村,在湖北省秭歸縣。有壹條美麗的河叫湘西。湘西發源於神農架,流入長江。昭君村位於香溪河畔,三峽中部,東臨西陵峽,西接瞿塘峽和巫峽。

在明朝,有壹個人叫胡振亨。他說杜甫這首詩的前兩句寫得不好。群山壹路向東飛去,氣勢磅礴。這裏應該誕生壹個英雄。現在王昭君這個弱女子誕生了。兩者不相稱。

阿清王朝的壹個名叫吳占泰的人不同意他的觀點。吳占泰說,這是壹個非常好的開始,山河壯麗。然後鐘靈很美,山川精華濃縮於壹點,在壹個小村莊裏,出現了壹個王力可昭君的身影。這兩句詩,他用了八個字來評價:窈窕之美,驚天動地雖然它產生了壹個弱女子和壹個美女,但她是壹個驚天動地的大人物。

客觀地說,王昭君遠嫁匈奴,促成了南匈奴與漢朝的和平友好。王昭君結婚後,40年沒有戰爭。

主觀上來說,對王昭君個人來說是壹個悲劇。她那絕世的美貌在漢宮裏並沒有得到重視,她永遠也回不了故鄉,回不了祖國。杜甫在這裏對王昭君表示了深切的同情:

她的玉吉他上的韃靼之歌,訴說著她永恒的悲傷。

在琵琶音樂中,有壹首特別的曲子叫《昭君怨》,演奏的是昭君心中的怨恨。

杜甫的這首詩,被清代金聖嘆評價為壹種對才華未遇之人的控訴。王昭君不是才子。她是壹個美麗的女人。美貌不被重視,為什麽和才華壹樣?

在封建社會,男人因為他們的才能而對社會更重要,而女人因為他們的長相而對社會更重要。在封建社會,女性不參與社會活動,也沒有經商的可能。所以在封建社會,女性的美貌被忽視,和男性的才華壹樣,價值壹樣,是人生的悲劇。

如果說史詩中不符合人才這壹主題是很重要的,那麽我們可以把有關賈誼的詩看作是這壹主題的男性版,而有關王昭君的詩則是這壹主題的女性版。歌頌男人,才華未遇,贊美女人,長相未遇。他們的悲劇性質引起了後人的感慨,他們也壹樣。

封建社會有句話,叫郎才女貌!現在先不說絕配。後人在吟誦歷史的時候,對沒有才華的人表示同情,因為他們同樣沒有才華。在這種價值取向中,選擇歷史人物賈誼、王昭君是首選。在唐詩中,這兩個人是吟誦最多的,也是最好的。

百家講壇01唐詩:唐詩氣象

百家講壇“唐詩”02:詩言誌

長按二維碼關註我們。

每天送妳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