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是西漢歷史學家司馬遷所著的壹部傳記性史書。它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記錄了從傳說中的黃帝時代到漢武帝四年三千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創制《太史公書》,後稱《史記》。建成前後用了14年。?
《史記》壹書包括十二部列傳(歷代帝王政績的記載)、三十部家傳(諸侯國和漢朝諸侯興衰的記載)、七十部列傳(重要人物言行錄,主要記敘人物和大臣,最後壹部為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錄禮、音樂、性情、歷法、天文、禪定、水利、金融),* * * 130篇,526500余字。
擴展數據:
壹、創作背景
東周時期王權被廢,秦朝破壞古代文化典籍,導致明堂和石室珍貴典籍流失。
漢朝建立後,蕭何修法,韓信肯定軍法,張蒼制定章程,蜀確定禮儀,人品、學識俱佳的文人雅士逐漸發揮作用,各地文學愛好者不斷搜羅、贈送廢棄的詩文書籍等古籍。
二、創作過程
司馬輩為太史,整理論述歷史。《隋書經籍誌》載:“譚以《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為據,而後成家言。”
可見司馬遷之父司馬談有意繼續編撰《春秋》之後的歷史事件。司馬談曾任太史令官,以修史為神聖使命。不幸的是,他的野心沒有得到回報。元豐元年,漢武帝舉行了封禪儀式。司馬談作為壹個官員,錯過了參與當代大事的機會,導致他終身遺憾,憤而死去。
《史記》以關禪之書為其八書之壹,即見其先父之意。司馬遷遵循《春秋》,在漢武帝開國大典元年寫下了《史記》。
司馬遷繼承父業,繼位太史令。早年師從孔安國、董仲舒,四處漫遊,了解風俗,收集謠言。作為壹名初診醫生,他在西南部服役。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創制《太史公書》,後稱《史記》。
然而,意外發生了。天漢三年(98年),李陵戰敗投降匈奴。司馬遷因向漢武帝辯護始末而被捕入獄,並被處以宮刑,給他的身心造成了極大的創傷。
出獄後,他被任命為書記處書記。他忍辱負重,含辛茹苦,努力完成自己的史記。他以“究天人之際,明古今之變,成家之言”的歷史知識,前後經歷了14年,創造了中國第壹部傳記通史《史記》。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