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詩歌意象構成的基本要素,是詩人內在情感與外在生活意象的統壹,是詩人通過“意”與“象”的融合而創造的有形景象。艾青在抗戰初期的詩歌,在國難當頭、山河陷落的時候,不可避免地帶來了那個時代的悲壯氣息。因此,他詩歌中的意象必然帶有這種悲劇色彩。從“土地”、“風”、“河流”等意象中,我們不難品味到作者所經歷的風風雨雨和辛酸苦辣,以及對祖國、對人民、對土地的深深熱愛。“土地”是艾青常見的意象,可以說是他的另壹種生活。他感嘆土地的貧瘠:“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阻中國……”這裏的“土地”不再是簡單的客觀景物,而是側重於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作者對老弱病殘的祖國感到無比悲傷。當詩人用憂郁的目光環顧四周時,孤獨而貧瘠的荒原的載體——土地就進入了詩人的腦海。作者通過歌頌土地的“形象”,詛咒那些破壞它的人,幻想土地可以煥發生機。在詩中,作者的聲音沙啞卻慷慨,雖悲卻寬廣,表現出強烈的生命意識;雖然簡單,卻轟轟烈烈,因為土地是萬物之本。正是因為這種對土地的熱愛和眷戀,詩人作品中的另外兩個意象順流而下。風後面是修飾語“像壹個太悲傷的老婦人”,河流前面加了形容詞“時間”和“雪夜”,把這兩個外在的純粹的景物變成了包含作者主觀感受的“意象”,放在寒夜的森林、河流、荒野中(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生活,可見詩歌中意象的運用可以使抽象的情感變得有形,引起我們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觀察到作者在詩歌中的感受。
艾青的詩歌語言不是簡單的情感外化,而是與內心生活密不可分的,從整體上形成了詩歌生動有形的脈動生命。很多評論家說這首詩有散文之美,恰恰說明了它平實自然的藝術特色。它沒有雕刻和裝飾的痕跡,幾乎看不出有形的技藝。所謂散文之美,還表現出詩歌語言的強大彈性和張力,使詩歌的情境擴展到很遠的邊界,有壹種深邃遼闊的感覺。這就是詩的氛圍所在。“冷”“封鎖”這兩個詞雖然簡潔,卻充滿了彈性和表現力。它們包含著深刻的歷史和現實思考,為這首詩的形象和內涵增添了巨大的分量。這個重量是壹個不可推卸的負擔,它致命地落在詩人的心上,引起了深深的顫動──這是雪落在中國大地上的冰冷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