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亮
天上的月亮壹輪又壹輪,
它像大海中的玉盤壹樣閃閃發光。
壹群魚遊了過來,
玉盤碎成了兩三塊。
魚害怕地跑開了,
壹直跑到巖石那裏。
回顧過去,
月亮還是圓圓的。
2.《小童話》
在雲層的南面,
那個遙遠的地方,
壹群葉子說:
我們希望像花朵壹樣開放。
壹群花說:
我們想像鳥兒壹樣飛翔。
壹群孔雀說:
我們想像樹壹樣成長。
3.石榴
石榴開花。
夏阿姨紮的。
明亮的弓
石榴果實成熟了
是秋的媽媽在搖它。
收獲紅鈴
4.十四歲,藍色港灣
生活是壹條長河,
十四歲是藍色港灣,
有壹股巨大的沖動,
也有思維波。
有愛,但朦朧。
我不明白,但我知道壹點,
像晨霧中的河流,
能看出來,但很難分辨。
我滿腹心事掛在臉上,
有話就不會在舌尖上打轉。
天真如波浪跳躍,
從來不知道什麽是悲傷。
說男生勇敢很勇敢,
就算子彈飛了,也不眨眼;
說女生膽小真的是膽小。
我看見豆蟲跳得很遠。
希望感嘆號多壹點,
讓成年人刮目相看,
但是我腦子裏的問號怎麽也拉不直。
古怪的問題經常讓老師尷尬。
妳談理想,他談理想,
理想像潮水壹樣不斷變化,
妳想成為英雄,他也想成為英雄,
我經常冒險成為英雄。
啊,十四歲,藍色港灣,
十四歲,理想的天堂,
從這裏啟動生命之船,
朝霞為它們編織了美妙的花環。
5.“巴德”
春天來了。
天氣很暖和。
快出來。
芽芽
不要只露出頭。
樹皮外面多美啊。
快出來。
太陽會給妳
穿上綠色的衣服
春風會給妳。
甜蜜的露珠
6.漁火
夜很靜。
河水
是個好孩子。
聽月亮媽媽的話。
去睡覺
漁夫點燃了漁火。
河水
就像睜開眼睛壹樣
說夢話
7.竹筍
平靜地
拱出地面
想打聽壹下
在春天
樹綠的秘密
花開的消息
8.《童年相冊》
爸爸有壹本童年相冊。
裏面有他童年的照片,
哈,這些照片真搞笑。
沒想到爸爸又調皮又好玩。
妳看到他騎在木馬上,
掛在胸前的望遠鏡,
壹支小槍別在腰後,
那神氣真像個將軍。
最有趣的是這個,
爸爸穿著長衫,搖著小風扇。
鼻子向上翹得很厲害,
我正在給我的同學講壹段簡短的相聲。
那個更有趣,
爸爸為海灘上的每個人做飯。
花花擦臉,
袖口也有大洞。
啊,我真羨慕爸爸,
有壹個快樂的童年,
還有這本童年相冊
永遠陪著他。
我寧願爸爸,
給我壹個童年,
讓我離開這本書,
去看窗外的春天。
然後拍壹些彩色照片,
把它放在童年相冊裏
當我長大後,
讓童年留在妳身邊。
9、《郭郭為盲婆婆》
我高興地把它抓了回來
壹條綠色蛞蝓,
我滿心歡喜地把它給了妳
鄰居的盲人婆婆
婆婆,
這是壹只會唱歌的蛞蝓,
當我在學校的時候,
這樣它就能為妳為我歌唱。
歌聲將帶妳進入山野,
看著清澈的波浪在溪流中翻滾,
聞聞山花的芬芳,
聽到鳥兒壹起歌唱。
婆婆,
這是壹只會唱歌的蛞蝓,
聽,它唱得多好,
果果,果果,果果...
10,昆蟲和鳥類
洗媽媽的襪子。
壹只被夾在繩子上。
繩子變成了多足蟲。
在陽光下爬行
我洗了姐姐的手帕。
壹只被夾在繩子上。
繩子變成壹群在微風中飛翔的白鷺。
發展
詩歌的功能
(1)以弗所書V 19和歌羅西書III 16的經文,雖然沒有教導我們如何遇見或敬拜主,卻教導我們詩歌和我們屬靈追求之間的關系。
(2)以弗所書V 19:“用詩章、頌詞、靈歌,彼此談論,用真心贊美主。聖經的這段話,是要討論被聖靈充滿的表現之壹,就是成為壹個常唱詩的人。同時也告訴我們,唱詩可以實現兩種不同的功能:贊美主和彼此交談(即彼此交流)。不難理解,唱詩贊美主,我們可能沒有想到唱詩是為了彼此溝通。其實不難理解;因為詩歌可以幫助我們表達我們的感情和思想。有時我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但詩人為我們表達了。我們可以通過這些詩詞與兄弟姐妹分享自己的感受,可以有效的達到交通的目的。
(3)歌羅西書3: 16:“要用各樣的智慧,將基督的真理充實在心裏,用詩篇、頌詞、靈歌彼此教導,勸勉彼此感恩,贊美神。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如何學習主的話語。除了用各種各樣的智慧來充實我們心中主的話語,我們也應該用不同的方式來應用我們所學到的真理。這裏有壹個我們平時想不到的應用主的話的方法,就是通過詩歌來應用主的話。以下是幾個方面:
1.互相教導。其實大部分詩都是寫詩的人為了傳授壹些道理而寫的。比如著名的詩《奇異恩典》,就是要教導我們主的恩典對我們是多麽奇妙。
2互相勸誡。詩歌的另壹個目的是勸誡人們。詩歌確實有勸誡的作用。很多鐵石心腸的人,不容易被人的文字打動,卻在吟詩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3)贊美上帝,就是贊美上帝。贊美上帝是歌唱詩歌的主要目的,這也是詩歌最重要的功能。
當今教會使用的詩歌壹般都是分類的。從這些分類中,妳可以看到每首詩的功能幾乎包括了我們屬靈生活、服事和敬拜的方方面面。由此可見,詩歌的功能是非常全面的。如果使用得當,肯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4)在上面提到的經文中,保羅提到了當時他們所唱的三種贊美詩:聖歌,贊美詩,靈歌很可能像今天的短歌。可見,在早期的教會時代,不僅唱詩非常普遍,而且詩歌的類型也非常多樣,幾乎可以和我們今天使用的相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