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李華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李華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人物|李華平:四川師範大學教授

中小學寫作教學

03-27 18:05

+關註

李華平

四川師範大學教授,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中國高等教育學會語文專業委員會教師教育研究中心秘書長,全國語文學習科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文報業協會課堂教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是教育部“國培計劃”專家庫成員,教育部國培計劃評審專家,國家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審專家,中組部“萬人計劃”國家級教學名師評審專家。

我教過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現在常年遊走於大學和中小學之間,致力於“中國人”的培養和研究,以及學校管理、課程改革、文化建設的研究。

發起全國“正道語言”,打造國內最大、最活躍的教育研究群“正道語言”QQ群,打造“正道語言”微信公眾平臺。

25年來中國教研之路的回顧與思考

李華平(四川師範大學)

壹晃25年過去了。從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本科、研究生,教學生活是如此的豐富多彩,我壹節課都沒有錯過。其間教過語文、數學、英語、政治、歷史、音樂、體育等科目,在教育局工作壹年。25年來,壹直縈繞在心頭、縈繞在耳、訴諸筆端的,始終是那種嵌入生活深處的語言。“用我的壹生擁抱漢語”已經成為我教學生涯乃至壹生的重要信條。

第壹,擁抱語文教學實踐

本人從事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語文教學實踐25年。教學實踐給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學課文時欣然忘食,課堂教學指點。美妙的體驗無以言表。

1987 10 10月25日,我作為全年級最後壹名學生開始了在中師的學習。下半周考過,八科只過了語文。所以,我覺得我是教語文的料。我的教學生活夢想是初中在壹所鎮中學當壹名初中語文老師。我甚至能在語文課上看到自己。事實上,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我最喜歡的語文老師——夏的啟蒙老師,鄧的初中語文老師、舒占忠和蒲全超。期中考試壹結束,我就開始參加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師範三年畢業前夕,拿到了漢語言文學學院的畢業證。

1990九月底,天氣悶熱。我本可以教初中語文,卻誤打誤撞開始了人生第壹份工作——幼兒園教學。到這個時候,我其他同學都已經工作近壹個月了。令人高興的是,我很快實現了校長下達的工作目標——孩子們不應該在課堂上吵鬧。壹個月後,我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二份工作——在小學六年級當班主任教語文。然後馬上教初中語文和班主任。《少年不識愁滋味》工作之初,我從語文教學中獲得了極大的樂趣。白天上課,我沈浸在和學生的互動中。我認真地收集每壹段精彩的對話和學生們閃亮的眼睛。晚上沈浸在對每壹篇課文的仔細斟酌中,經常在昏暗的煤油燈下壹邊跳舞壹邊讀課文。在月光灑滿校園的那個晚上,我經常和幾個住校的孩子在操場上做遊戲,講故事,背詩。星夜,我們會壹起數星星,唱《熊貓咪咪》:“竹花開。嘿,咪咪正躺在媽媽懷裏數星星。星星很美。明天的早餐在哪裏……”

1992 10,參加全區(相當於現在的鎮)初中語文競賽,獲得壹等獎;1993年3月,我終於走上了夢想中的區中學的講臺。在區語文教師、研究者易紅帆老師的指導下,我開始認真思考我的課堂,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反思。我用小錄音機把我的課錄下來然後自己放給自己聽,想著自己有什麽沒說好的,對學生的隨機引導是否到位。就這樣,每天備課兩個小時,上課壹兩個小時,自己聽課四五個小時,樂在其中。直到1994年9月,他進入縣城最高學府渠縣中學,依然保持著自己聽課的習慣。就這樣,從初中到高中,2001,獲得四川省高中語文競賽壹等獎。2002年,我在全國實施語文新課程標準研討會上教了壹節示範課,因《玉琳玲》新穎獨特的教學贏得了陣陣掌聲。這個班的學生在這個班之後的很多年裏仍然和我保持聯系。

2005年起進入四川師範大學,從事語文教師培訓工作,教專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訓在職語文教師。無論什麽階段的教學,我都很用心。成都雙流中學在職研究生、教師劉曉芳在她的講課經歷中寫道:

2014年7月,蜀中暑氣沖天,夏浪翻滾。在最熱的日子裏,室外世界的壹切都被烈日烤著,房間裏的100多名中國人也在接受高溫蒸汽療法。這位蒸汽治療師是四川師範大學的李華平教授。李教授的研究生課程是四天。四天的時間裏,李教授激情滿懷,衣裝濕身,指導大家觸摸理論溫度,學習分析案例的方法,掌握教學設計的精髓。上課的強度,節奏的快,容量的大,思考的深入,給每個學生都帶來了高度的緊張。在他強大的精神氛圍中,每個人都受到了猛烈的思想沖擊,引發了內心的強烈地震。擺脫惡習、惰性、懦弱、猶豫、無知;註入的是漢語的興趣,漢語的方法,漢語的方式,漢語的情懷。每個人心中都有壹個願景:做壹個純粹的中國人,在中國人的正確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劉老師還記下了其他上課同學的想法:

“聽了李老師的課,妳餓得更快了!”

“在李老師的課堂上,思維需要高強度的奔跑!”

“我好緊張。這幾天上課沒日沒夜的做夢!”

“老王是這樣解釋的?!"

“原來我根本不懂《歸Xi詞》!”

“我從來沒有想過。後面的情緒是內疚!”

"如何把這種方法付諸實踐,我們需要的是李老師的示範."

“聽了李老師的課,真的覺得讀研可以提高我的教學。”

2005年至2012,大學工作期間,還在成都市石獅中學和成都市第七嘉祥外國語學校兼職過中文課。除了研究需要,我也舍不得離開壹線的語文課堂。我喜歡漢語教學的過程。帶領學生在語言的叢林中穿梭,體驗冒險,發現驚喜,收獲快樂。在這七年中,我非常重視“教學論的實踐”,有意識地將高校的研究成果運用到語文教學實踐中;通過實踐,對理論進行驗證和修正,以提高理論的實用性。

第二,擁抱語文教材改革

從65438到0994,我按照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基本規律,重新整理了初中語文教材。我當時努力的是說明文。因為說明文的語言“枯燥”,學生不願意學,老師不願意教。解釋性文字在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閱讀和寫作說明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必須解決的問題。我大膽的重新整理了教材,不到半個學期就把教材裏的說明教完了。重組的基礎是解釋文本的基本要素:解釋對象、解釋對象的特征、解釋順序、解釋方法和解釋語言。以這些要素為核心,我“不止壹次”地教課本上的條目,而壹些具體的條目往往“不止壹次”地教。每教壹次,就抓壹個元素,使勁錘。學生學得有趣又深刻。

“訓練型”語文教材首先要突出三個基本功能:(1)定義“思路”——運用統籌兼顧、系統論的原理,根據中學生學習心理和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按照語言運用“規範、簡潔、連貫、得體”的總原則,選擇“最基本、最有用”的語文“訓練點”。(2)展示“例題”——將最能承載“訓練點”的“例題”展示給師生,讓師生帶著“例題”進行訓練。通過訓練,使學生了解規律、原理和方法。舉個例子,可以是壹句話,壹段話,當然也可以是整篇文章。“例”屬於語文訓練,以“訓練點”為主。在訓練壹個“訓練點”的時候,還可以展示多個例子或者多個例子進行重復訓練。(3)指“道”——通過“例”向學生展示實現培養目標和要求的途徑。“方法”作為“文本”的壹部分,應緊緊圍繞“訓練點”,引導學生從“例”到“練”,實現其“舉壹反三”的遷移功能。“課文”中的“訓練方法指導”也是給師生創造思維留有余地的,所以壹定要“簡潔、易懂、有效”,切忌繁瑣復雜。這種“訓練型”教材“以“思路”為綱,“例題”為依據,“方法”為橋梁”,紮實、生動、有序、得當地訓練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編寫“訓練型”語文教材要處理好以下三個關系:(1)語文訓練與實施基礎知識的關系。語文基礎知識也是為了語文訓練,貫穿於語文聽說讀寫訓練的全過程。(2)語文訓練與養成良好習慣的關系。它們互為條件,相互依存,互為因果,相輔相成。(3)語文訓練與人文精神培養的關系。相比語文素養培養,人文精神不是外在的。教材要編最能承載人文精神(思想性、審美性、情感性)的“例題”和“習題”,但人文精神的培養必須依靠語文訓練。

第三,擁抱中國理論的學習

1990我剛工作的時候,背了很多王暢老師家的語文教學簡訊,他曾經教過初中語文,現在依然熱愛語文。這堆雜誌從1983開始,每壹期都有。如果我得到了寶藏,我會把雜誌拆開,分門別類裝訂起來。然後我會壹篇壹篇地細讀,圈圈勾勒,把目光放在易、、、寧宏斌等語文教育專家身上,關註“教學實踐的理論化”。我不願意當壹輩子老師。

從1994到2004年,我花了10年研究壹個關鍵詞——“國學培訓”。

“訓”是指將“訓”與“練”的動態矛盾相互依托、激活(喚起、激發)、滲透、轉化,直至統壹的貫徹語文教學原則、調度語文教學方法的策略。“訓練”這個詞既是聯合結構(訓練+練習),也是動賓結構。我解讀過訓練的操作意義:(1)“訓練”:a .引導——激發興趣和動機,按照壹定的科學程序促進學生的言語練習,發現學生的“真問題”和“真興趣”,根據課堂動態生成的情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b .解釋——憑借具有教學功能的知識向學生傳授知識;c .指出——指出重點,抓住重點和難點,暗示重點;d .挑挑揀揀——撥開困難的迷霧,凸顯思維的光芒;e .評價——肯定、表揚並在此基礎上指出不足;f規範——通過直接糾正或誘導學生糾正的方式使其正確。統稱為“六訓”。(2)“練習”:a .練習思維——提高思想素質、思維品質和思維能力(“思維”是貫穿於聽、說、讀、寫系列活動並促進其健康發展的“內在動力”);b .練習傾聽——調整自己的傾聽態度,學會微笑和點頭,做到“當妳在傾聽壹個人的意見時,要讓他覺得此時此刻他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如辨別聲音、判斷意思、理清輕重緩急、梳理語言脈絡、把握差異等;c .練習說話——學會自信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提高自己的發音、場控、表達輔助等能力;d .練習閱讀式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提高運用認讀、速讀、精讀、略讀、參與式閱讀、朗讀、記憶式閱讀等方法和文本解讀方法的能力;e .練習寫作——提高寫作(姿勢、技巧、習慣)和記筆記的能力,樂於用文字表達,提高寫文章的能力(審題、構思、選材、構思、寫作、修改、潤色)。統稱為“五練”。壹句話,“學生說話就是練習,所有使用語言的地方都是練習”。

我解釋了“訓練”和“培養”的戰略關系。“訓”是主導,“訓”是主體,“訓”為“訓”服務。“訓練”作為壹種策略,是指兩者相互交融、相互交織、相互膠著、相互依存、相互激活,成為壹條辮子般的“線索”,使語文課堂成為師生之間多向交流語文信息的緊湊、有節奏、多渠道的開放、立體的網絡系統。在這個體系中,學生得到了全方位、高效率的語言訓練。當學生“自聽話、自說話、自讀書、自寫作”時,“訓練”的表現形式往往是基於學生個體的主動自我訓練、自我實踐。學生自己安排訓練程序,自己定步調,試著回答問題,查閱資料或請教他人,自我評價,提高水平。這時,“訓”與“練”才真正達到了最高意義上的和諧統壹——“同”,即“訓與練合壹”。這是實施“培養”戰略的最終目的。

在隨後的八年時間裏,我圍繞語文訓練進行了壹系列的研究:(1)訓練與語文課改中主要概念的關系——與語文素養的關系、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關系、與熏陶、感悟和體驗的關系、與對話的關系。(2)語文訓練的原則——動機、興趣、量變與質變、結構與能力、目標整合、預設與生成和諧、開放與遷移並重;(3)語文訓練的過程——語文訓練過程的要素、維度、結構和優化;(4)語文訓練的重點——語感訓練;(5)漢語培訓課程的基本特征;(6)漢語培訓班教學實例分析;(7)漢語培訓教材的設想。

2004年至2014,10第二年,我潛心研究語文教學中的“文本解讀”。看了很多書和文章,寫了壹系列理論文章和文本解讀實例,發表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學語文》《教育科學論壇》等雜誌上。他撰寫了我國第壹部綜合性的漢語文本解釋專著(正在出版),共百萬字,全面梳理了文本解釋所涉及的理論和實踐問題:(1)提出了“壹體兩翼”的漢語文本科學解釋觀——以文本意圖為主體,以作者的原意和讀者的理解為兩翼;(2)從不同角度對“文本解釋”進行理論審視;(3)提出漢語文本解釋的基本原則——自洽性、經濟性、整體性和循環性;(4)提煉了近20種文本解讀的基本方法。

從2014開始研究和宣傳語文教學的基礎理論。2013 12與先生和小先生在昆講學。討論中,老師們對壹個特級教師教的“背”的教學感到不解。雖然他們覺得他錯了,但是如果對方老師是有名的特級教師會錯嗎?我感覺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著名的特級教師,如果他們的課很好,有很大的正面影響;帶壞課會有很大的負面影響。特級教師的“背”教學是為了創新而創新,嚴重偏離了文本解讀和語文教學的正道,於是我提出了“語文教學要走正道”的命題。“正道語文”理論得到了、、、倪等眾多壹線教師和研究者的大力支持。2065438+2004年4月,主持“正道語文”高端論壇首屆全國學術研討會。錢夢龍先生和尼·金文先生作了主旨發言。宇易先生由於身體原因未能出席會議,他的書面報告由劉永康教授宣讀。我寫的《迷失在學科叢林中的語文課》壹文發表在《語文教學通訊》2014第10期,引起了激烈的反響:壹位老師說我的文章說出了他“早就想說卻沒有說”的話;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是“及時雨”,“澄清了語文教學的壹些亂象”;有老師說我的文章“打響了語文教學回歸正道的第壹槍”。有的地方組織上百名教師集體學習討論。

第四,擁抱中國生活

在中國人面前,我對人壹點都不禮貌。我主張待人處事真誠低調,學術討論真誠高調。心裏裝著中國人,不太在乎別人的眼光,別人的評價,也不太在乎別人的臉色。我常說:“我在中國人面前從來不放過任何壹個。”我總是以壹種極具穿透力的犀利之勢出現在大家面前。人教社劉先生說我“不把語文當人情”。川大青年朋友馬小淘說,我“見物之骨”,不僅要見骨,還要把魚刺挑出來,清理幹凈。他稱我為“徹底的人”。成都青羊區語文教師、研究者鐘亮老師給我這樣寫道:

人們稱之為“眼神犀利,言語辛辣”,但我壹個人卻感受到了“愛得深沈,恨得強烈”的情形。為什麽文字裏往往蘊含著激情,因為深愛著語文;為什麽前面這個字這麽尖?因為我用自己的鐵肩膀勇敢地肩負起道德。“誤讀文本,誤導學生”的現象讓王老師憂心忡忡;骨幹教師課堂上的壹些排華現象讓王老師震驚。於是我感嘆:這位先生是壹個真性情的中國人,對中國人的愛是深沈而真摯的。只捍衛真理和中文的價值,不要給蛇壹個嘴唇。妳好,我好,大家好。

現在生活中,我有很多時間打理“正道中文”的QQ群。群裏贏得了老師們的壹致喜愛,早上五六點鐘就有老師在群裏問候;晚上,老師們應該在睡覺前互相說“晚安”。每天都在群裏討論中文和生活,尤其是中文生活——日常生活的語言和文化。在群第壹次升級擴容之前,有個老師為了讓自己同樣熱愛中文的朋友同事進群,拒絕吃午飯,留下壹個電話在左邊,壹個電話在右邊。壹位老師說:“右語群溫暖了太多曾經絕望的中國人!”(吳江)壹位老師說:“這是我加的群裏最正能量的。”(唐曉晴)壹位老師抑制不住自己熾熱的愛:“相望不厭,唯對群。”(金誌平)“正道語文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道風景。”(黃鑫)老師們對“正道語文”這個群體的生活充滿了信任和依賴:“只要看到這個群體的logo在QQ上閃爍,心裏就充滿了期待。”(鐘亮)“我天天想著掛QQ,就是為了步入語文的正道。”(翟周曉)“每天再忙,也要等到最後壹個人說再見。”(黃鑫)這是壹種令人感動的關心:“關心這個群體,關心群體中的議論,關心群體中的引導,關心這個群體中的陌生人,關心群體中語言的正道精神。”(翟)壹位老師告訴我,他們的同事和朋友的問候已經從“妳吃飯了嗎”變成了“妳在正確的軌道上嗎”。這種關心和信任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集團成立8個月以來,成員超過5200人,是國內最大的教育研究集團,匯聚了全國的語文教研精英。我們定期舉辦研討會,氣氛非常熱烈。據騰訊軟件系統統計,該團周活躍度全球第壹。“正道語文”正在成為壹面旗幟,號召全世界的語文教師“重讀葉聖陶,向那壹代人學習”,“探索正道語文,堅守正道語文”。壹位老師深情地說:“讓正道語文陪我們慢慢成長,直到我們老。”(李開賢)

在25年的漢語教研道路上,我得到了很多中國人真誠的幫助和指導。借此機會感謝那些在我身上,或者說在我的文章上,度過了人生中寶貴時光的人,和我壹起享受每壹次風風雨雨,和我壹起體會語文教育的悲歡離合,和我壹起觸摸春花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