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歌謠是中國文學的古老源泉。
在中國古代,音樂被當作歌曲,歌曲被當作歌謠。
古代歌謠是先民表達思想、抒發感情、促進生產的重要工具。它們產生於生產力極低的原始時代,是最早的文學樣式。
按題材可分為勞動歌謠、祭祀歌謠、圖騰歌謠、婚姻歌謠、戰爭歌謠等。
它們在再現生活中具有集體性、全面性和直接性,用詞簡單,節奏流暢。
2.神話和傳說
主要保存在《山海經》、《淮南子》、《楚辭》中。
◆開啟神話(創世神話)
如:盤古創造了補天女神。
◆自然神話
精衛填海,日日誇父
◆英雄神話
如:魚雨抗洪後,被射向太陽。
神話和傳說的區別:
(1)神話早於傳說;
(2)神話是傳說的原型,傳說是神話的社會歷史化;
(3)神話具有明顯的非理性超自然色彩,而傳說則包含了人類的行為準則;
事實上,在每壹個神話體系中,神話和傳說往往是並存的。
二、《詩經》
1.《詩經》導論
《詩經》是中國古代詩歌的開端,也是最早的現實主義詩歌總集。
收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詩歌,***311,其中6首為盛詩,即只有標題,無內容。
反映了從周初到周後期約500年的社會面貌。
先秦時期稱為《詩》、《詩三百》,西漢時期稱為《詩經》。
2.《詩經》六義:(1)雅歌三類是音樂曲調的名稱。
《風》:15周代歌謠,***160。《詩經》的靈魂
“雅”:周人認真雅樂分和大雅,105篇,其中大雅31篇;瀟雅的74篇文章。
《頌》:周、及貴族祠堂祭祀用的樂歌,分為、、商歌。***40篇。(2)富弼興是《詩經》的三大基本藝術手法。
“傅”:直言的人;
“比較”:把這個東西和另壹個東西比較;
“興”:先說別的,使詞傳唱。
3.《詩經》的藝術特色:
句法上,四字為主,雜字;
在結構上,它經常采用重復章節和句子的形式。每章只改幾個字,有曲折的藝術效果;
語言上準確、優美、充滿意象,多采用雙音押韻、疊字。有的句子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押韻到最後,有的轉到壹半押韻。現代詩歌的用韻規律幾乎都在《詩經》裏。
在技法上,賦、比、興的成功運用是《詩經》民歌鄉土氣息濃厚的重要原因。
內容上,多用景物描寫,起到襯托人物的作用。
在主題上,現實主義的創作特點奠定了中國詩歌直面現實的傳統。
4.詩經
國風:周南的關雎和姚濤;魏鳳忠的《割譚》、《說書》;秦風的《甲戌》
優雅:文學之王,人民勞動,
瀟雅:與采薇。
頌:清宮,的命運,西Xi。
第三,楚辭
1.屈原簡介
戰國時期楚國的詩人和政治家。沈入汨羅江而死。他是中國歷史上第壹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楚辭》的創始人和代表作家,開創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辭賦之祖”、“中國詩歌之祖”。
屈原作品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從集體唱和到個人原創的新時代。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田文》。
2.《楚辭》導論
《楚辭》是中國第壹部浪漫主義詩歌總集。
收集了屈原,宋玉,王勃,賈誼等人的詩,***17。是西漢劉向在前人基礎上編撰的。因其運用了楚的文風、方言韻、土特產等,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辭。
3.楚辭常識
①代表作:屈原的《離騷》、《田文》、《九歌》;宋玉的《鳳府》等。
②《離騷》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首政治抒情詩。
③《楚辭》與《詩經》的同構性成為中國古代詩歌史的源頭。
④《詩經》中的“騷”與“國風”,楚辭中的“離騷”。
4.楚辭的基本特征
(1)詩化的風格,豐富的想象,是楚辭的相同特征。他的作品充滿了浪漫色彩,比如《離騷》、《九歌》。
(2)在體例上,與《詩經》相比,《楚辭》篇幅有所增加,句式由四言改為長短布局。參差不齊的層次擴大了容量,豐富了詩的內容。
(3)語言上,經常使用楚方言和楚音,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大量的方言詞出現,常用的助詞有“Xi”、“有的”等。
4結構上,結構壹般宏大,篇幅壹般較長。
第四,先秦散文
1.尚書
(1)《尚書》是中國第壹部歷史散文集。
(2)最早的書叫書,寫於前五世紀。傳說《尚書》是傅生傳下來的。
(3)“上”就是“上”的意思。《尚書》是壹部古籍,是中國古代歷史文獻和壹些追溯古代事跡的著作的匯編。
2.《春秋》
《春秋》是中國第壹部編年體史書。經過孔子的修改,它描述了從魯隱公到魯哀公240多年的事件。筆記所用的語言極其簡練,但幾乎每壹句都暗含褒貶之意,被後人稱為“春秋筆法”、“大義輕言”。
3.《左傳》
(1)又名《左春秋》、《春秋左氏傳》、《春秋內傳》。
(2)《左傳》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有詳細敘述的編年史著作,也是中國第壹部大型敘事作品。相傳是左丘明為註釋孔子《春秋》而寫,切記重要。
(3)春秋三傳:《春秋左氏傳》、《春秋公羊傳》、《春秋傳》。
(4)出自《左傳》的文字:以燭之力戒秦氏。
(5)《左傳》的敘事特征。
擅長描寫重大事件,往往突出壹個中心,圍繞中心寫出歷史事件的脈絡。
(2)善於把歷史事實和神話傳說、歷史傳聞結合在壹起,使歷史故事敘事化。
(3)擅長描寫謀殺、政變、暗殺等事件。
(4)善於描寫戰爭,不局限於描寫交戰的過程,而是深入揭示戰爭的起因、醞釀過程和後果。
⑤他擅長記敘文和寫人,用很多細節描寫,很生動。如坎之戰後,晉襄公放了秦三帥,元帥大怒,痛斥,可見其深謀遠慮,性情暴躁。
⑥《左傳》是先秦散文中“最敘事”的,標誌著中國敘事散文的成熟。在《春秋》編年史的基礎上,增加了大量史實和傳說,記述了豐富多彩的歷史事件,描寫了各種歷史人物。把《春秋》中的短箋發展成完整的敘事散文。
4.“普通話”
《國語》是中國最早的民族風格作品,春秋時期又稱傳記。記載了周朝皇室和魯、齊、晉、鄭、楚、吳、越諸侯國的歷史。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約公元前947年),直博被滅(公元前453年)。包括求愛、宴會、諷刺、爭論、回應以及各國貴族間的壹些歷史事件和傳說。相傳為春秋末期魯人左丘明所作。例如:曹劌辯論。
5.戰國政策
《戰國策》是壹部民族歷史著作,又稱國策。編年史始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歷史。主要描述了戰國時期說客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以說是說客的實戰演練手冊。戰國政策文本:荊軻刺秦王,鄒忌諷刺齊王。
6.儒學
(1)孔孟荀
(孔孟:孔孟的統稱)
(1)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被後世稱為“至聖”,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禮”。提出“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德治國”。
(2)孟子是戰國中期儒學的重要代表,後被稱為“亞聖”。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張“政以得民”,民本思想,反對暴政。提倡性善論。
(3)荀子繼承和發展了早期儒家的“禮樂”思想,吸收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張禮法並重,王霸,主張性惡論。
7.墨家思想
墨子,誰叫翟D?墨子是墨家的創始人,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和軍事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壹壹位農民出身的哲學家,與儒家並稱“傑出學者”。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明鬼”、“非生”、“節葬”、“節儉”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儉和尚賢為支點。
8.道教
(1)老子:
老子是春秋時期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被尊稱為“王座上的老先生”,崇尚樸素的辯證法和無為。
②莊子:
莊子是東周戰國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是繼老子之後戰國時期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道家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壹。他的作品被稱為“文學哲學,哲學文學”。
(3)莊子哲學的詩意表達。
(1)以寓言為基礎的創作手法,揭露了社會風氣的黑暗和惡劣,諷刺了統治集團的虛偽和汙穢,抨擊了壹切名利的追求。它表達了莊子對理想盛世和理想人物的熱切追求和贊美,宣揚了壹種對自由和他者的追求。本文闡述了莊子的人生哲學,充分發揮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賦予其深刻的哲理。
(2)散文中的寓言大多表現了他的想象力。
(3)推理不以邏輯推理取勝,而是以比喻和象征代替抽象推理,從而體現出回歸復象的議論文風格。
(4)語言如行雲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起伏,節奏鮮明,音調和諧,具有詩性語言的特點。
⑤句式錯綜復雜,變化多端,喜歡用偏激詞、怪詞,刻意追求新奇。
⑥在文學史上被稱為“莊騷”的莊子,開創了壹種不同於儒家的新文學傳統。
9.法家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創立的壹部政治哲學集。現存55篇,少數篇章已被後人侵占。他的著作綜合發展了前人的理論,建立了壹個以法律為基礎,集法、術、勢於壹體的極權主義法學理論體系。他的雜文多是說理、邏輯、透徹、深刻、旗幟鮮明,言辭犀利,文風陡峻,善於分析類比、總結歸納,善於用歷史故事、寓言來闡明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