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762),本名太白,被封為青蓮居士。祖籍隴西(今甘肅天水附近)季承,生於西域睢野(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長於綿州長隆(今四川江油市)。他是繼屈原之後又壹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成就達到了中國古典詩歌發展史上浪漫主義藝術的頂峰,無論是在精神上還是在表現手法上,都對唐朝及後世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唐朝的韓愈已經給他很高的評價了:“杜麗的文章在那裏,火光不絕。”唐代以後的許多作家,如宋代的蘇軾、陸遊,明代的高啟,清代的龔自珍,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他的影響,取得了不同的成就。
盛唐文化孕育了無數傑出的詩人,其中李白無疑是最有才華和魅力的詩人。盛唐詩歌的精神、情感和精神在李白的詩歌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把他的詩作為壹個整體,既能看到平白無故的澎湃激情,又能領略到神奇宏大的美好想象。在他的詩中,既有遼闊壯觀的壯麗奇觀,又有象征風韻的自然優美的意境;它既有“濟貧”、“安國”的宏大理想,又有非凡的浪漫色彩。他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大膽運用高度誇張的比喻,藝術地描繪眼前所見,使其形象具有扣人心弦的強大藝術感染力。他的想象力奇特而豐富,在遙遠的時間和廣闊的空間裏,毫無拘束地在影像中馳騁思維。為了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他還利用各種歷史傳說和神話故事,創造出獨特的、令人驚嘆的藝術形象。更值得註意的是,他總是將誇張的比喻、豐富的想象力等浪漫主義表現手法與神話傳說巧妙結合,使他的許多浪漫主義詩歌具有豪邁的氣勢、昂揚的情調、奇特的意象、非凡的意境,從而對讀者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此外,他生動,清晰,華麗和自然清新的語言使他永遠光榮和著名。
李白的上述創作風格,在他的絕句、格律詩、樂府、歌行等詩歌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1,絕句李白的詩歌創作,無論是五言還是七言,都引人入勝。《望天門山》是李白的七大名作之壹。大自然的景觀在李白開放的胸懷和浪漫的情懷下,越來越顯示出豪放壯闊的魔力。這首詩描寫了詩人在大自然懷抱中的美感和壹瞬間的情感,是壹揮而就的自然之作。第壹句和第二句已經表現出夾江對峙、波濤洶湧的磅礴自信,而最後兩句親切而精彩,給人豐富的想象和悠遠的趣味。全詩意境廣闊,層次清晰,形象生動。那壹瞬間的感覺,無窮的魅力,自然的美,普遍的人性和人情,簡單而真實,生活中很有情趣,給人壹種“清水出芙蓉,天然雕琢”的美。當然,僅僅靠壹句“遙望天門山”來解釋李白七大奇觀是不夠的。李白的七絕多為山水詩和送別詩。在這些詩中,有壹種與天地、與自然融為壹體的氣質。詩人以他天真的童心,將感情與山川融為壹體。無論他怎麽寫風景和浪漫,都有壹種瀟灑爽朗,清新的境界,卻又飄逸自然的內涵,比如看廬山瀑布,早送白帝城,山中問答。瀑布筆直地飛著,就像銀河壹樣,是多麽神奇壯觀,又是多麽自然純凈美麗優雅。“兩岸猿猴不能哭,輕舟已過萬重山。”詩人被貶夜郎,途中被赦。他回到江陵的時候是多麽的儒雅,多麽的優雅!李白的四行絕句是唐代七絕之冠。同樣,李白的五行絕句無人能及。盛唐詩人中,只有李白壹人擅長。他的五行絕句往往風格活潑,以通順的語言表現出無窮的情感魅力,做到既自然含蓄,又真實凝練,內涵豐富,這是絕句的最高境界。比如“獨坐”
2.李白的樂府歌行詩,不僅絕句優秀,樂府歌行作品也不錯。比如樂府詩《蜀道難》就是李白的名作。詩人初訪長安何時,對這首詩表示贊賞,說:“人不生非白星?”李白被稱為“謫仙”。《蜀道難》全詩大致可分為三段。第壹段是從開頭到“然後梯子和石垛連在壹起”。“餵,危險!”聲音,淩空;“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想從天上掉下來聞聞。然後回憶秦時的開道之痛,讓蜀道之難籠罩上壹層濃重的神秘悲壯色彩。第二段,從“高如大旗,六龍驅日”到“喜兒”,具體描寫了情逆靈的兇險,悲涼的氣氛,險象環生的處境。勸朋友們早點回長安。開頭、中間、結尾都高呼“難於上青天”,唱了三聲嘆息,讓人心酸。全詩錯落有致,變化多端,運用大膽的誇張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觀感受,以恣意的文筆形成磅礴的氣勢,這將使他的詩歌創作繁榮有力。再比如“入酒”。李白把自己的浪漫氣質帶入樂府,給樂府帶來了新生。這首詩雖似“擬古”,卻充滿了“我”,凸顯了別人無法模擬的鮮明個性,將樂府的詩歌創作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當時詩人把劍放在長安,希望施展才華,拯救世界。但長安的詩歌創作。喝酒唱歌排遣煩惱。這首詩以兩個平行的長句開始,“妳看不到黃河的水是如何移出天堂,進入海洋,壹去不復返。妳看不到在高高的房間裏明亮的鏡子裏可愛的頭發,雖然早上是絲綢般的黑色,到了晚上已經變成了雪。”壹出,氣勢磅礴,遠在千裏之外,表達了對生活的深刻感受。然後好像“悲傷”壹下子就變成了“歡樂”和“喜悅”。其實,“皆大歡喜”就是“幸福”的意思,狀態極其狂野,但實際上他是沮喪和無助的。李白被譽為“酒仙”,他的飲酒詩很多,這首詩是其中的傑出代表。李白的歌曲創作成就高於樂府。如《夢裏登天目山》、《梁》等作品,以自己的主觀感受和意圖為軸展開篇章,天馬行空的想象,虛實交替,筆勢開合,時而順流,時而逆流。想怎麽寫就怎麽寫。例如,在《登上夢裏的天目山》中,哦,我怎麽能莊重地向那些永遠不會被人看到真誠面孔的高官厚祿卑躬屈膝呢?”李白的抒情無疑是流露出來的,像暴風雨,驟然落下,像水銀瀉地,仿佛是從他的胸膛裏直接傾瀉出來。李白的歌曲完全打破了詩歌創作的壹切固有格式,筆法多變,達到了任性、隨意揮灑的境界。充分體現了盛唐的詩情畫意。充滿情感、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具有成長的陽剛之美。縱觀李白的詩,不難看出,李白是壹個非常鮮明的藝術個性;在中國詩歌史上,其作品的藝術個性也是獨壹無二的。他的詩歌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在註重表現英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意象和具體事件進行細致描寫。李白的抒情風格最鮮明的特點就是經常爆發,壹旦感情被激起,便毫無節制地奔湧而出,猶如天空中肆虐、漫溢的火山。結合爆發式感情的表達,他的詩的想象力變幻莫測,往往毫無根據,千奇百怪。他詩歌中的意象多為壯美奇特之物,如大鵬、鯢魚、長鯨、大江、雪山等,為他提供了更多更廣闊的想象空間,創造了更多的浪漫。李白詩歌語言風格清新明快,明快明快是其詞的基本基調。他不假思索脫口而出的詩歌,
為什麽李白的創作風格如此浪漫、飄逸、奔放?這就讓我們來看看李白的人生經歷。我認為李白的壹生是貫穿兩條主線的:壹是他的仕途,二是道家思想對他的影響。李白出身富貴之家,受過良好的教育,這使他“五歲誦六戒,十歲觀百家”。他十幾歲就在蜀中長大。蜀地是壹個道教氛圍濃厚的地方,環境對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響很大。道教影響很大。幾乎用壹生的時間,在18歲左右學習縱橫藝術。我想,正是因為有了這些東西,他在青年時代受到了它們的影響,才變得高傲、飄逸、灑脫,他的詩也有了那種強烈的、奔湧的感情和奔放的氣勢。開元十二年(724),李白開始遊歷生活,多次求人推薦,未果。天寶元年,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但不久之後,他遭到權貴的詆毀,仕途再次受到打擊,這讓他對朝廷充滿了不滿和失望,但他也關心國家大事,希望做出成績。自安史之亂後,李白認為報效國家的時機已到,進入永旺墓慷慨從軍,但後來被判謀反,途中被赦免。他去李光弼打東南。他因病去世。我認為李白理想化了盛唐士人積極入世的人生哲學,同時又具有唐代詩人“濟貧”、“安身立命”的儒家思想。所以他過於理想化的人生設計必然會走向失敗。但他壹直向往著這樣的理想,於是不斷在成功與失敗之間來回徘徊,使他經常陷入悲痛、委屈和失望之中,並維持著。李白壹生深受道家、縱橫家和儒家思想的影響。其中,道教影響了李白壹生。之所以單獨提出這壹部分,是因為神仙道教信仰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少年時在四川壹個道教濃郁的地方生活,自然學會了縱橫藝術。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他舉行了許多道教儀式。因為這個。及時吃喝玩樂。此外,他的狂傲灑脫的氣質也來源於這種思想基礎。何張之曾稱他為神仙。"李白性格中最突出的特點是獨立不羈."這是魏晉以來人類覺醒高峰的產物,是盛唐精神高度升華的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