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唐代沈李的《向農民發發慈悲》,但每頓飯都是辛苦的。
誰知道盤子裏的每壹粒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買來的?
第二,到了唐代,李商隱的《詠史詩》回顧了以前聖賢的國家和家庭,變成了節儉和奢靡。
縱觀歷史,每壹個明智的國家,其成功來自於勤儉,衰落來自於奢侈。
第三,北宋司馬光的“訓儉以示健”,由儉入奢,由奢入儉。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第四,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靜以修身,儉以修身。
寧靜修身,節儉修身。
五、唐代白居易《太平樂二首》年輕時還很節儉,年輕時更是賣兵。
豐收之年仍不忘存(儲)糧,和平時期要註意預防和避免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