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熟悉詩歌內容,能帶著感情讀詩。
2.感受家人之間的愛,知道每個人都在為家庭做貢獻。
活動準備:
1.孩子們談論並畫出他們的家庭成員在日常活動中做的事情。
2.圖片(飯1,媽媽2,壞玩具3,爸爸4,孩子5,全家福6)。
活動流程:
首先,對話導入:
1,老師:“爸爸媽媽在家做什麽?”
孩子:“爸爸在家打遊戲,媽媽在家看電視。”
孩子:“爸爸在家陪我玩,媽媽洗碗。”
2.老師:“除了這些,爸爸媽媽還有什麽好技能?”
孩子:“我爸爸會修自行車。”
孩子:“我媽會給我紮漂亮的辮子。”等等
第二,展示圖片,吸引孩子的興趣
1,老師出示圖片1,問“這是什麽?誰幹的?”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壹首新詩。豎起耳朵,聽聽詩裏說的。”
2.老師動情地背誦詩歌。
老師:“聽完這首詩,老師會提問。這首詩叫什麽?”
“詩裏有誰?他們做了什麽?”
老師:“我們再仔細聽壹遍。他們做了什麽?”
3.再帶著感情背詩。
老師:“詩中媽媽做了什麽?(用詩中的句子回答)”
“爸爸做了什麽?”“我做了什麽?”
老師:“我們壹起學著說這首詩吧!跟老師念。”
4.老師指著圖片念道:“伸出妳的小手,邊彈節奏邊念。”
把孩子分成兩組,分別背誦詩中的問題和答案。
5.老師:“在家裏,爸爸媽媽很愛我們,那麽我們這些孩子怎麽做才能愛爸爸媽媽呢?請讓孩子們說說吧?”總結:幫爸爸媽媽做小家務,錘肩膀,聽話等。都是愛爸爸媽媽的表現。每個人都愛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