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漫遊西南的經歷

杜甫漫遊西南的經歷

漫遊蜀中

甘源二年(759)夏,化州、關中發生大旱。杜甫寫了《夏嘆》和《夏夜嘆》,感嘆中國難民的苦難。這年立秋以後,杜甫對時政的骯臟感到痛心,放棄了在化州的秘書職位去參軍,到了西部的周琴(今甘肅天水)。

杜甫在華州任職期間寫了30多首詩。杜甫幾經輾轉,終於到了成都。在嚴武等人的幫助下,他在城西浣花溪畔建了壹座草堂,史稱“杜甫草堂”或“浣花草堂”。後來被嚴武推薦為節日之都,全家居住在四川奉節縣。

廣德二年(764)春,又遷蜀,杜甫回到漂泊近兩年的草堂。嚴武推薦杜甫擔任員外郎,工部檢校,並出任嚴武的參謀。後人也稱杜為工部。不久杜甫又辭職了。

在這五六年間,杜甫還在過著艱苦的生活。他說,“厚厚寬厚的故人之書斷,恒饑之子淒涼”(《狂人》)“愚人不知父子之禮,故謂怒而討食哭至東門。”

他用壹些生活細節來表現他生活的艱辛。他說他的孩子,不懂事,不懂得尊重父親,也不懂主人的禮。當他們餓的時候,不管是不是父親,都要遵循父子之禮。餓了就吵著要吃的,在東門哭。秋風暴雨中,杜甫的小屋破舊不堪,妻子饑腸轆轆,徹夜難眠。他寫了《茅屋被秋風吹破》。

廣德三年(765)四月,嚴武病逝,杜甫離開成都。經嘉州(樂山)、戎州(宜賓)、渝州(重慶)、中州(忠縣)、郁南(雲陽),於唐代宗大歷元年(766年)抵達夔州(奉節)。多虧了夔州知府白茂林的關照,杜甫才得以暫時留在這裏,打理東屯的100公頃公地,自己租了壹些公地,買了40畝果園,雇了幾個雇工,和家人壹起參加了壹些勞動。

這壹時期,詩人的創作達到了高潮。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寫了430多首詩,占現存作品的30%。在這壹時期,他的作品包括《《春夜喜雨》》、《秋風破草堂》、《書香》、《皇軍收復黃河兩岸》、《登高》等多部名著。

其中最著名的壹句詩是:“安得千萬樓,天下窮人皆大歡喜。”而《登頂》中的“葉落如瀑,而我看長河總是滾滾向前”則是千古絕唱。

擴展數據

四十五歲到四十八歲,是杜甫人生的第三個時期,捉賊為官時期。這是安史之亂最猛烈的時期,國家危亡,人民災難深重,詩人也經歷了艱難險阻。安史之亂是民族矛盾性質的,當時的戰爭是關乎國家存亡的自衛戰爭。

所以杜甫對待戰爭的態度和以前不同,不是反對,而是積極呼籲。他悼念為國捐軀的“四萬叛軍”。他警告文武官員“全力掃混炮”。壹方面,他大力揭露兵役的黑暗,同情人民;壹方面,它仍然鼓勵人們參與戰爭。

由於他深入人民生活,投身於實際鬥爭,寫出了《為悲傷》、《艾將頭》、《春望》、《羌村》、《北伐》、《洗兵馬》、《三官》、《三送別》等壹系列膾炙人口、愛國主義的詩歌,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頂峰。如其詩《登嶽陽樓》:“久聞洞庭湖,今終於登此樓。

浩瀚無垠的湖面撕裂了吳楚,仿佛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我的朋友和親戚都沒有消息。我又老又病,在壹條船上漂流。北境城門之戰又開始了,我隔著欄桿看著哭了。“在這首詩中,詩人站在嶽陽樓上,透過遠方,想到了戰火紛飛、戰火紛飛的社會形勢,以至於他情不自禁地靠在窗前哭泣,與家人交流。

另壹個例子:黃河兩岸被皇軍收復,這個遙遠的西站的新聞!北方已經被收復了!起初,我止不住淚水湧上我的外套。我的妻子和兒子在哪裏?他們臉上沒有壹絲悲傷。,然而我瘋狂地打包我的書和詩。在綠色的春日,我開始回家,大聲唱我的歌,喝我的酒。從這座山回來,經過另壹座山,從南邊上去,再往北——到我自己的城鎮!。“在這首詩中,我對朝廷收復失地的消息欣喜若狂。這兩首詩是杜甫流浪時寫的。

因為安史之亂,社會壹片混亂,所以杜甫壹直期望平息叛亂,恢復社會穩定。所以,壹想到國家要遭殃,戰爭不滅,生靈塗炭,他就流淚了。當他聽說官軍收復了濟北,喜極而泣,無法克制。

可見杜甫的憂患來自於國家,他的快樂也來自於國家。這是儒家知識分子不得不以天下為己任的社會責任感和憂患意識。

百度百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