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南宋著名女詞人,辛棄疾是南宋偉大的愛國女詞人。
個人差異是李清照是女的,辛棄疾是男的。
文學上的區別是李清照婉約,辛棄疾奔放。
梁衡有兩篇文章,《亂世中的美神》和《射滿欄桿》,很有價值。
兩人相距不遠,辛棄疾晚於李清照。清代學者王世貞說:“婉約之人,以易安為宗,豪放而幼和為先。都是濟南人,難以為繼。”“濟南二安”,他們分屬兩個不同的詞派,看似截然相反。然而兩者之間卻有著深厚的淵源,頗耐人尋味。李清照對辛棄疾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楊敏如《論李清照詞》說:“辛棄疾吸收了愛國詞人的傳統,應該包括李清照的影響。"
與李清照同時代的代詞賈後羿,在他的《嘎庫詞》中,有壹篇題為《眼神迷人》(花信風《高雨豐收》)的文章說:“蕭藝安替。”辛棄疾甚至還有《醜奴近》(李易安亭博山路中學)。這是壹個不容忽視的寶貴信息。形象的說明辛棄疾深受李清照影響,兩者之間有* * *關系。《李清照研究論文選》中有唐玲玲的《論易安體》,其中說:“值得我們註意的是,這兩句話的內容並不是關於兒童閨房的,所以不要在傷心的時候去恨它;而是講述了他穿越南方後對國家大事的不滿,表達了他在農村的生活和憂慮。"
關於辛棄疾對李清照詞的學習與繼承,前人早有論述。李清照《向星子》(草蛉)壹詩的結論是:“牽牛織女,無非是隔於中間,必有晴雨風。”清代周易《虞書詞鑒》引雲:“辛稼軒三山作:‘壹會陰,壹會雨,壹會晴。’脫胎於易安語。"
李清照的《蝶戀花》詞:“徒然夢長安,認作長安路”,辛棄疾的《菩薩蠻》詞“望西北長安,憐無數山”,都是故國的象征。這兩個人以同樣的方式表達他們的思想和感情。他們夢寐以求的,是失落的故都汴京。身處亂世的李清照和辛棄疾,都有著憂國憂民的高尚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