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魏晉文學

中國古典文學中的魏晉文學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滅了東漢,代表中小地主利益的曹操、劉備、孫權,把天下壹分為三。曹操權力最大,文學成就最高。以“三曹”和“建安七子”為代表的建安文學,在古代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謂“三曹”,是指曹操及其兒子曹丕、曹植;“七子”指的是漢末作家孔融、陳琳、王燦、徐淦、阮瑀、楊穎和劉真。他們都擅長寫作和詩歌,與曹石父子關系密切。建安時期是中國文學史上壹個“人才輩出”的時代。出現了大量的作家和作品,發展了各種風格,尤其是詩歌,打破了漢朝四百年的沈寂。五言詩從此興盛,七言詩也在此時奠定了基礎。歷代文學批評家都把建安時期視為文學的黃金時代。

曹操(155 ~ 220),出生於孟德、沛國橋(今安徽亳州市),傑出的政治家、詩人,開創了建安文學的新局面。曹操的詩大多沿襲了漢樂府的古體題材,但並不遵循古意。而是繼承了漢樂府“從壹點出發”的精神,用“樂府題材”寫出了自己的詩歌。他的詩歌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類。壹類是抒情詩。他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表明了統壹中國的抱負。代表作品有《短歌》、《雖然龜是長壽的》、《看海》等。《短歌行》中的“山不嫌高,海不嫌深,周公吐食,天下轉心”,表達了他對人才的渴求,壹直被傳誦。《雖歸壽》中“老馬潛伏,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勇氣滿滿”這四句也是千古傳唱。全詩充滿樂觀進取精神。雖然他知道人的壽命是有限的,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沮喪。他也深信“盈縮期不只是在天上。“養好命的福報可以永存。”《看海》描寫了大海的壯闊,象征著他自己無所不能的精神,也是風景寫作的傑作。曹操詩歌的思想性決定了其作品的藝術特色。他的詩基本脫胎於漢樂府,但又有自己的風格。到了宋代,敖陶孫在《詩評》中說他“像壹個幽燕的老將,風韻很強”。的確,他的詩語言樸實,很少華麗辭藻,但形象生動,往往有慷慨激昂的悲劇意境,給人以震撼人心的鼓舞。但他也有思想藝術不好的作品,曹操的詩在建安文學中有開拓作用。對後來的新樂府詩也有很大的啟示。

曹丕(187 ~ 226),曹操次子,220年代漢朝人。雖然他想效法漢文帝做壹個賢明的君主,但他放棄了抑制豪強的進步政策。他即位時采用了陳群制定的“九品中正法”,放棄了曹操的全包用人政策。曹丕的政治態度對他的文學創作影響很大。在他的詩歌中,有壹些優秀的描寫了男女之間的愛情,留下了他們的悲傷。如《雜詩》、《清河送別水兵》、《葛炎行》等。,能生動真實地描寫旅人和思鄉女子的纏綿情愫。其中,興尤為著名。詩中說:“秋風蕭瑟,天氣寒冷,草木搖露霜。燕之群辭古南翔,思君客,思斷腸。我想念我的家鄉,妳為什麽不把它送去住很久呢?妾守空房,憂之不敢忘。”在詩中,壹個女人在壹個無眠的秋夜思念她的丈夫。詩韻優美,是壹首早期完整的七言詩。曹丕為七言詩的創作做出了巨大貢獻。曹丕還寫了壹部學術性的文學理論著作——《典論》。《典論·文》開啟了文學批評的風氣,他強調“文學以氣為主,氣清濁弱”,對後來的文學批評影響很大。

曹植(192 ~ 232),字子建。在建安作家中,曹植壹直是最受尊敬的。從當時現存的作品來看,他的作品也是最多的。* * *有80多首詩,40多首完整的、比較完整的散文、詞。曹植從小就被父親曹操賞識有才華,壹度考慮立他為太子。曹操死後,曹植受到哥哥的迫害,最後悲憤而死。曹植生於戰爭年代,深受曹操影響,所以從少年時代起,就立誌建功立業。同時,他又深受時代風氣的影響,養成了壹種無拘無束的性格,對世俗倫理持輕蔑的態度。這種拯救世界、拯救事物的理想和他倚重才能、以物為榮的性格貫穿了他的壹生,成為他作品的基本精神。

曹植的早期作品大多透露出他的興趣和抱負,其代表作有《白馬》、《名都》、《小資魚》、《王彪換壹匹白馬》。《白馬王子》中的“遊俠”形象是曹植自身政治理想的體現。他把詩中的主人公描述成壹個武功高超,憂國憂民的英雄。在詩的最後,他稱贊道:“妳可以和妳的生命和平相處。”“國難而死,則亡矣。”在《丹中之魚》中,他甚至直接表達了自己的野心:“握劍而雷音猛。泛舟者為難,誰知壯士憂!”這些英雄詩篇都表現了作者積極進取的精神。這種歡快樂觀的情緒是他早期詩歌的特點。

曹植死後,受到曹丕的迫害,人生經歷豐富。所以他這壹時期的作品體現了生活的深度和廣度,比以前進步了很多,在藝術上也更加成熟,寫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如《王彪·白馬》《六雜詩》《傅亮泰山詩》《野田黃雀行》《七傷詩》等。他通過這些詩歌,控訴了曹丕、曹睿等迫害自己骨肉的殘暴罪行,也寫出了自己向往自由、建功立業的信心。這壹時期曹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為其弟曹標所作的《白馬王彪》。在詩中,他憤怒地抗議曹丕對他的迫害:“貓頭鷹叫,狼是路。”蒼蠅見白不見黑,巧妙的“讓親朋疏”的話語,是情緒怨恨的吶喊。這首詩不僅成功地表達了他的感情,還生動地描述了路上的風景:“纏綿無止境,相思無止境。秋風微涼,蟬兒在我身邊響。袁野郁悶的時候,天就消失了。把鳥兒還給喬林,拍打著翅膀。孤獨的動物是群居行走的,它們不想吃草。感物傷懷,撫心久矣!”這段描寫他與曹標分手時周圍的景物,展現了《秋夜》中壹片淒涼悲涼的景象,表達了他的悲憤,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能深深打動讀者,成為傳世佳作。曹植晚年雖然環境惡劣,但野心不減。《雜詩六首》等表現了他投身統壹大業的願望:“但願能有壹只獨木舟,可惜沒有方舟。遊手好閑不是我的誌向,我願意到鄉下去煩惱。”曹植的詩歌在藝術手法上也富有獨創性,歷來為評論界所稱道。他的詩講究藝術形式,講究修辭和對仗,警句常放在詩的中間或末尾,使全詩豐富多彩。他很少用典故和奇奇怪怪的詞,更不會用壹堆詞來掩蓋內容的缺失。他的詩充滿了生活和真情。鐘嶸說他的詩“意氣風發,詞取自華懋”,是說他的詩筆法蒼勁,用詞優美時能保持壹種蒼勁的氣氛。

曹植的主要貢獻雖然在詩歌方面,但在散文和辭賦方面也有不少佳作。他的《致楊祖德書》和《致吳姬書》充滿了意象,頗能表現他自己的性格。在“求自測表”和“求交流吻表”的字裏行間,有壹種憤懣和向往自由的感覺。曹植的辭賦填補了漢賦堆砌怪詞的習慣,用華美而不艱澀的文字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他的著名作品有《洛神賦》、《杜甫》等。

建安七子中,王燦的文學成就最高。王燦(177 ~ 217),字。代表作有《七傷詩》、《參軍詩》等。《七傷詩》真實地描述了關中戰亂的情形:“路上有饑婦,抱子棄草。溫孤嚎啕大哭,獨自揮淚。如果不知道自己死在哪裏,怎麽可能完成?”這樣壹首感人的詩表達了詩人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參軍詩》表現了詩人建功立業的理想,歷來為人們所傳誦。除詩歌外,王燦還擅長作賦,代表作有《樓臺賦》等。劉震(170?~ 217),字正商,還擅長詩詞。他的三幅代表作品《哥哥的禮物》主要表達了他個人的誌向和興趣,尤其是其中的兩幅:《雅山松》、《蕭蕭谷》和《筆畫》。風大的時候,松枝壯。霜降悲催,歲月總是對的。不冷,松柏有性。”詩中語言簡練,善於比喻。詩中松樹的意象是作者情趣和個性的寫照。除王燦、劉真、、徐幹外,其他四位作家現存作品不多,成就不佳。陳林和阮瑀壹直以他們的文章而聞名。孔融在七子中各具特色,曹丕評價其作品“其善令人振奮”。散文代表作有《褒米衡表》等。

由於政治壓力和知識分子逃避現實的傾向,魏晉後期的作品大多不如建安作家那樣寫實。所以《文心雕龍·史明》說:“明道之初,詩仙心中雜。言和人民是膚淺的。”但還是有優秀的作家。嵇康和阮籍是代表人物。嵇康的代表散文作品有《與山居元絕交》,詩歌有《四言十八詩贈兄士從軍》。阮籍擅長詩歌,代表作是《詩八十二》,壹直被人傳誦。

從西晉建立到東晉滅亡的壹百多年間,湧現出了左思、劉琨、郭璞、陶淵明等壹批傑出的傑出詩人。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陶淵明。

陶淵明(365 ~ 427)性格鮮明。旬陽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誕生。我年輕的時候,家裏很窮。29歲時在江州當了酒祭,不久便辭官退休。十幾年後,他再次做官,做了80多天的彭工作。因為他“不想為了五鬥米向村裏的孩子低頭”,所以又辭職退休了。從那以後,他壹直致力於自己的資本,直到去世。古代思想家,尤其是儒家和道家對陶淵明影響很大。但他並不局限於儒家和道家。到了晉代,文人以莊老為宗,臨摹六經,他不僅像壹般文人壹樣學習老子、莊子,還學習儒家六經和文學、歷史、神話等“異書”。受時代思潮和家庭環境的影響,他接受了儒道兩種不同的思想,培養了“誌存高遠”和“本性愛山”兩種不同的誌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