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位女詩人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這位女先驅就被稱為夫人,是魏嫁給公的女兒。周惠王十七年,夫人的弟弟魏荒淫失政,德乘機攻滅。夫人想去大國求援,卻被許和他的臣民們阻止了。“夫人之死,憫威之小,不可救;我覺得對不起我哥哥。”於是他創作了《在池》這首詩。這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篇,比屈原的《離騷》早了300多年。
蔡文姬
漢代文學家蔡邕之女,家世深厚。蔡文姬的人生經歷與東漢末年的混亂局面驚人地相似。她的悲憤詩,用血淚寫出了她坎坷的經歷,同時也成為漢末那段歷史的書記員。“韓濟失勢,董卓大亂,欲篡位,先害賢。.....見此崩五內,恍惚生狂癡”。在戰爭年代,人民當然是受害最深的,但是他們卻被亂兵俘虜了。在南匈奴生活了十二年的蔡文姬更加不幸。幸運的是,曹操後來與金碧壹起將她從匈奴手中解救出來,她的經歷反映了時代的悲哀。她也是時代女性的代言人。
薛濤
文字泛濫。她的詩趨於內斂溫柔,她的詩飄逸輕盈。比如著名的《春望詩話》,就頗有《古詩十九首》的遺風。雖然是盛唐盛世,國泰民安的氛圍,但薛濤的小生活環境,又不免使她的詩歌帶有壹些哀婉的情懷。“峨眉山在水中如油,我心不系舟。帆離金浦,聲聲齊唱。”從詩中的嘆息中,我們仍能感受到她心中奔騰的激情和豪邁的氣勢。在成都市郊,離杜甫浣花草堂不遠的地方,至今仍有壹座薛濤“詩樓”,點綴著錦江雷宇的美景,是薛濤晚年居住和吟詠的地方。
於玄寂
與薛濤壹起,余是壹位女道士。於,字幼微,又字慧蘭。余的詩豪放深情。她幾乎不隱藏自己強烈的感情和獨特的想法,她的歡樂、悲傷、憂郁和溫柔都會公開地展現出來。在這裏,打動人心的是撲面而來的真摯情感,而詩歌的構圖和技巧並不那麽重要。比如“求無價之寶容易,有情人難...為什麽能看到宋玉就討厭王暢”——我們可以大膽追求壹個才華橫溢、風流倜儻的男人玉,為什麽要為那個薄情的情人傷心呢?他思想的大膽和開放,在今天也是令人驚嘆的。
葉莉
她長相清秀,才華橫溢。她從小就表現出詩歌天賦,相當有才華。成為女道士後,她結交了很多詩人,並付出了很多贊美。她長相瀟灑,醉心書法,生性浪漫,愛優雅俏皮,擅長彈琴,尤其擅長格律。當時的著名作家陸羽(鴻漸)和超脫世俗的石皎然與她非常契合,著名詩人劉長卿也與她交往密切。她與朱芳、韓培、顏伯鈞、蕭叔子等人也很投緣。其中《送》《送顏二十六到單縣》等詩,壹掃女作家的羞澀,坦誠地將男女社會化,這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是不多見的。天寶年間,玄宗聽說她有詩才,特地召她到北京入宮。那時,她已步入暮年,正生活在著名的花都廣陵。接到命令後,我不得不北上。她有七法,“恩明追思廣陵故友”(《四庫全書提要》),認為“其意詳,不列為作品”,似乎缺乏依據。)壹首詩。
李清照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常被人喻為其婉約詞“知其綠肥紅瘦”。“簾比黃花薄”等等。與她的詞相比,李清照的詞有著完全不同的風格。大家都知道她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但她的詩豪放豪邁,內容廣泛。李清照雖然是壹個封建禮教陰影下的女人,但她有著清醒的政治頭腦和敏銳的政治眼光。通過大量的社會現象,李清照清楚地看到,北宋末的政治形態很像安史之亂前夕李隆基治下的唐朝。李清照對此十分擔憂,極為反感。她在詩中用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的巨大災難來警示那個朝代的皇帝註意吸取歷史的教訓:“五十年成如電掃,華清花柳似鹹陽草。“李清照的詩歌創作可謂有勇有識,說她有勇是因為北宋嚴控言論;她學識淵博,因為她的政治洞察力非凡。
朱,
宋代有壹位女詩人,名叫舒針,是壹位隱士。關於朱的籍貫和身世,歷來眾說紛紜。在《四庫全書》中,他被定為“浙中海寧”、“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她出生在安徽周舍(今安徽歙縣)。她生活在南宋初期,據說是朱的侄女。朱出生於壹個官宦家庭,父親在浙西為官,家境殷實。年輕的應暉,博古通今,能文能畫,精通音律,尤其擅長詩歌。被稱為才女。相傳因為父母當家,所以嫁給了壹個文法辦事員。因為興趣不同,婚姻生活很不如意,他抑郁而死。他的墓在杭州吳青芷。
其他不算特別出色的女詩人還有劉和唐婉。他們是陌生的,比如蘇、、和關。...
元代主要的文學形式是詞曲,女作家也不少,現在只有十幾個有名字可考。明朝以後,由於道教的盛行,封建對女性的束縛加強了。雖然女性寫的詩少了,但她們仍然很有才華。例如,清代吳興的壹位著名的婦女沈采,能夠寫詩和文章,她寫了十四卷《春雨樓集》,其中包括七卷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