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責任”為題,是希望這個莊嚴的話題能夠讓學生在高中學習生活中正視自己,思考人生,希望已經跨過成人之門的妳們能夠在寫作中做出莊嚴的承諾。在這個民族充滿無限生機和挑戰的日子裏,在壹個機遇與災難並存、發展與阻力並存的時代裏,我希望每壹個青年人、每壹個青年學生都能有負責任的胸懷和勇氣。
什麽是“責任”?承擔責任是壹種態度。它要求我們要有“以鐵的肩膀扛起道德”的氣魄,要有放棄他人、不計較得失、不計較功過、不在乎流言蜚語的巨大勇氣,要把自己作為基石,承擔起家庭、社會、民族、國家賦予我們的使命。不回避,不推脫,不迷失,豁達,這才是君子。
如何「承擔責任」?承擔責任需要勇氣,更需要行動、能力和智慧。承擔責任不僅是普通人的勇氣,也是魯莽人的憤怒。它需要我們有敏銳的判斷力和堅實的肩膀。
如何圍繞“責任”選材?回望歷史,朱和《摸龍》用智慧和巧言承擔了民族危機,司馬遷用屈辱和《史記》承擔了歷史賦予他的善史職責,譚嗣同用流血犧牲承擔了自己為中國政治改革的歷史使命,魯迅用大筆金錢承擔了刺破黑暗的重任。今天,面對外國叫囂反華勢力,中國人民如何揮舞愛國主義旗幟?如何承擔起普通人的責任?面對網絡色情和遊戲的現狀,年輕人應該承擔怎樣的責任?面對父母,面對生活的重擔,“啃老族”是不是還在繈褓中啼哭,不知道自己是什麽?承擔責任是壹種行動。面對能賺很多錢的網遊,馬雲用拒絕來“承擔責任”;面對河南農村的艾滋病患者和孤兒,杜聰用無邊的愛“擔當”,陳偉俊用冰冷的鏡頭“擔當”;面對韓國首爾崇禮門大火,官員辭職“承擔責任”;面對中國人民被無辜屠殺、被壹再掩蓋和遺忘的歷史,王選擇了正視,而則用真相和自己年輕的生命去“承受”...生活中太多人用不同的動作唱出了“熊”的同壹首歌。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