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所謂樂府,是指壹種音樂器官。它除了把歌頌文人的詩譜成樂譜,制作和演奏新的歌舞外,還收集民歌作音樂。《漢書藝文誌》記載:“自孝武帝立樂府以來,采歌,故趙、秦、楚代之,皆感悲喜,亦可觀風俗。”
漢代樂府詩的種類
第二,從其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貴族文人的頌歌
郊廟詩用於祭拜天地、祠堂、唐明和國家。今天有郊祀之歌,有安石坊之歌。
《燕社閣宋詞》用於朝廷宴飲。
“舞歌”可分為雅舞和雜舞。優雅的舞蹈用於郊區寺廟和宴會;雜舞用於宴會。
軍樂
“鼓吹曲”是有笛子和鼓的軍樂。
“橫風曲辭”是在馬背上用鼓演奏的軍樂。
民歌
《和諧之歌》是韓石街上的壹首奇特的歌謠。壹開始只是被人隨意背誦。"後來,管弦樂成了和聲歌曲."。
《尚青曲詞》源於三聲,大多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歌雜詞》之所以叫雜歌,是因為寫的是心裏話,抒情的是思想,敘述的是宴飲和遊覽,有怨有怨,談的是戰爭和服役,或因老佛,或因洋人和魯。
漢代樂府詩的主題內容
反映戰爭的痛苦
《城南之戰》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漢朝人民痛苦的戰爭生活。這首詩的第壹幅畫描述了激烈戰鬥的荒涼和恐怖。
後壹幅畫中,人們因戰爭而棄耕,怨聲載道,是壹首揭露戰爭痛苦生活的現實主義詩篇。再比如《東光》,反映的是漢武帝征服南越時,將士們的悲傷和憤懣。“蒼梧全是爛谷子,對軍隊的夥食不好。大軍早早流浪,多可悲。”也是壹部反戰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參軍》這首詩,描寫的是壹個在外戰鬥了六十五年的戰士,八十歲回到家鄉。
近年來,房屋被毀,成為鳥獸的巢穴,親人死亡,腹中饑餓。所以他們用野生葵花草煮書,煲湯飯,但是這種情況下怎麽吃呢?當他們走出去看地平線的時候,眼淚壹直在流。在詩中,他們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的苦難進行了無情的指責。
反映貧困
《病婦之旅》描述了壹個貧困家庭的悲慘景象。詩中,病婦病危,丈夫哭遍親友,她是孤兒。
空屋哭娘的情況,真的很感人,很難過。《孤兒之旅》描述了孤兒受到的虐待。他的哥哥和嫂子把他當成奴隸和敵人,想盡辦法折磨他,他會被殺死。《東門之旅》描述了壹個貧困老人被貧困所迫,走投無路,奮起反抗的過程。
反映流浪/在另壹個國家流浪
遊子的生活艱苦,返鄉不易,所以每次進行這樣的旅行,都表現出強烈的悲痛。
比如《飲馬長城洞之旅》:“從遠處看是不可思議的,但在過去我是夢寐以求的。做夢都想在我身邊,突然感覺身在異國。我在不同的縣沒有見過面。”這是關於壹個四處尋找好丈夫的妻子。
愛情主題
《思考》寫道,當壹個女人知道她的愛人有了他的心,她討厭立刻毀掉她即將送給他的禮物。
我表明了壹刀兩斷的決心,但是當我在幽會的時候想起生活是甜蜜的,又覺得不能壹刀兩斷,可見作者的痛苦矛盾。上謝表達了壹個女人對愛人的熱烈告白,表現了她不朽的愛情。她用火來表達自己的激情:愛情不會終結,除非山河崩塌,天地毀滅!
婚姻/女性的悲劇命運/封建禮教的束縛
《山上拔草》講述了壹個被遺棄的妻子和亡夫偶然相遇時的簡短問答。它沒有從正面寫被遺棄的妻子。
愁,而不是寫她對老伴的留戀,說明女主家的遺棄是無辜的。雖然她的勞動比別人好,膚色也不比別人差,但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拋棄。她的不幸只是因為男人喜新厭舊。
孔雀東南飛> & gt
問題二:樂府詩的特點漢代樂府的藝術特點。
1.韓樂府藝術表現最突出的特點是敘事元素的增強。首先,漢樂府中出現了完整的敘事詩如《論桑》、《古詩為焦仲卿妻》等,對中國敘事詩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標誌著中國敘事詩出現了壹個新的、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其次,漢樂府中的壹些抒情詩也很有敘事性;這些詩往往抓住生活中的特色片段來現場抒情,具有生動真實的藝術效果。
2.漢樂府的另壹個藝術特色是。在記敘文或敘事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描寫,也經常出現對人物動作的詳細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表達作品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漢樂府的語言直白自然,表現出民歌特有的清新質樸的風格。
問題3:與《詩經》相比,漢樂府的詩有什麽特點?漢樂府民歌最大的藝術特點是敘事性,《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點是長於抒情性。漢樂府民歌通過個性化的對話、有特色的典型動作、鋪張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古詩十九首主要通過心理描寫、情景交融來刻畫人物。前者語言樸實自然口語化,後者語言含蓄雋永,回味無窮。《漢樂府民歌》中的《尚墨》和《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熱行》就是兩個典型的作品。
在內容上,漢樂府民歌與《古詩十九首》有相同的壹面,即都反映了丈夫(遊子)與妻子的相思之情,都表現了追求生活享樂、及時行樂的生命觀;而漢樂府民歌多反映社會面貌,《古詩十九首》多關註生活,題材各異。
除了以上* * *帶有表現的內容外,其余樂府民歌多為揭露統治階級,表達反抗,歌頌愛情,* * *封建禮教,封建婚姻的作品。講述生活的艱辛,抨擊社會不公和人民對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反抗。對愛情的贊美,對封建禮教和婚姻的* * *贊美。其余《古詩十九首》是大量反映中下層知識分子受傷時的失意,感嘆人生苦短,知己難遇,要求建功立業的作品。
從風格和創作特點來看,由於樂府詩采自民間,正如十五國風也采自民間壹樣,這些“市井歌謠”繼承了《詩經》中“饑者唱其食,勞者唱其事”的傳統,形成了“感悲喜,因事而起”的特點。這壹特點,“使漢樂府的題材、思想、藝術和形式具有了活躍而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詩經》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的新源頭。《古詩十九首》以柔美、悲涼、悠遠的風格被譽為“壹字之金”、“五言之冠”。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再加上當時五言詩這種新形式的運用,使得《古詩十九首》成為自《詩經》、《楚辭》以來的新經典。可以說,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風格迥異,各具風采,都在中國詩歌史上大放異彩。
1.表現方法:敘事與抒情:漢樂府“悲喜交加,因事而起”的特點使詩歌具有敘事與抒情的雙重特征,但“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征是敘事;
《古詩十九首》全是抒情詩,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從漢樂府民歌中汲取營養,以其精湛的藝術手法抒發深情,增加了對短暫生命意識的慨嘆。
2.詩風:多樣單壹風格:漢樂府詩形式多變,自由靈活,有飛揚之勢,有流動之美。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是文人受樂府詩影響和借鑒的結果。
3.語言清晰含蓄:樂府詩大多用第壹人稱直接表達感情,以引起讀者的* * *。然而《古詩十九首》卻是深情而委婉的。
4.口語的直白與文人詩化語言的精煉:樂府民歌樸實直白,口語化,清新自然,富有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古詩十九首》語言精煉,用詞自然生動。
問題四:漢樂府在語言形式上有什麽特點?這些特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有什麽影響?漢樂府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藝術特色:1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語言簡單,自然,富有感情。3形式自由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雜言,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雜言、五言詩。4浪漫主義的色彩。兩漢的樂府詩也表達了強烈的生而樂,死而恨的願望。兩漢樂府詩講究剪裁,重敘事而略抒情,鋪陳場景,詳述中間過程,勾勒首尾。壹方面,兩漢時期的樂府詩作品對中國古代詩風的演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四言詩向雜詩、五言詩的過渡。
影響:漢代樂府民歌對後世詩歌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上,這種傳統是以悲喜為基礎的,是由事件引起的。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下,漢代直面人生的詩人的創作逐漸活躍起來,從最初的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建安魏晉風度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壹面旗幟。盛唐時期大詩人杜甫的《三官三別》等不朽詩篇,中唐時期白居易、元稹推動的新樂府運動,晚唐時期的皮日休正樂府,以及整個唐代,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對現實主義詩歌創作起到了指導作用。就連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在舊民主革命時代也自覺地走上了樂府哲學。樂府民歌開創的五言詩體,壹直是我國古典詩體的主流,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
問題五:樂府詩的特點。什麽是樂府?
漢代所謂樂府,是指壹種音樂器官。它除了把歌頌文人的詩譜成樂譜,制作和演奏新的歌舞外,還收集民歌作音樂。《漢書藝文誌》記載:“自孝武帝立樂府以來,采歌,故趙、秦、楚代之,皆感悲喜,亦可觀風俗。”
漢代樂府詩的種類
第二,從其內容來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貴族文人的頌歌
郊廟詩用於祭拜天地、祠堂、唐明和國家。今天有郊祀之歌,有安石坊之歌。
《燕社閣宋詞》用於朝廷宴飲。
“舞歌”可分為雅舞和雜舞。優雅的舞蹈用於郊區寺廟和宴會;雜舞用於宴會。
軍樂
“鼓吹曲”是有笛子和鼓的軍樂。
“橫風曲辭”是在馬背上用鼓演奏的軍樂。
民歌
《和諧之歌》是韓石街上的壹首奇特的歌謠。壹開始只是被人隨意背誦。"後來,管弦樂成了和聲歌曲."。
《尚青曲詞》源於三聲,大多反映了當時人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雜歌雜詞》之所以叫雜歌,是因為寫的是心裏話,抒情的是思想,敘述的是宴飲和遊覽,有怨有怨,談的是戰爭和服役,或因老佛,或因洋人和魯。
漢代樂府詩的主題內容
反映戰爭的痛苦
《城南之戰》非常深刻地反映了漢朝人民痛苦的戰爭生活。這首詩的第壹幅畫描述了激烈戰鬥的荒涼和恐怖。
後壹幅畫中,人們因戰爭而棄耕,怨聲載道,是壹首揭露戰爭痛苦生活的現實主義詩篇。再比如《東光》,反映的是漢武帝征服南越時,將士們的悲傷和憤懣。“蒼梧全是爛谷子,對軍隊的夥食不好。大軍早早流浪,多可悲。”也是壹部反戰作品。
反映徭役的痛苦
《十五參軍》這首詩,描寫的是壹個在外戰鬥了六十五年的戰士,八十歲回到家鄉。
近年來,房屋被毀,成為鳥獸的巢穴,親人死亡,腹中饑餓。所以他們用野生葵花草煮書,煲湯飯,但是這種情況下怎麽吃呢?當他們走出去看地平線的時候,眼淚壹直在流。在詩中,他們對不合理的徭役制度和人民的苦難進行了無情的指責。
反映貧困
《病婦之旅》描述了壹個貧困家庭的悲慘景象。詩中,病婦病危,丈夫哭遍親友,她是孤兒。
空屋哭娘的情況,真的很感人,很難過。《孤兒之旅》描述了孤兒受到的虐待。他的哥哥和嫂子把他當成奴隸和敵人,想盡辦法折磨他,他會被殺死。《東門之旅》描述了壹個貧困老人被貧困所迫,走投無路,奮起反抗的過程。
反映流浪/在另壹個國家流浪
遊子的生活艱苦,返鄉不易,所以每次進行這樣的旅行,都表現出強烈的悲痛。
比如《飲馬長城洞之旅》:“從遠處看是不可思議的,但在過去我是夢寐以求的。做夢都想在我身邊,突然感覺身在異國。我在不同的縣沒有見過面。”這是關於壹個四處尋找好丈夫的妻子。
愛情主題
《思考》寫道,當壹個女人知道她的愛人有了他的心,她討厭立刻毀掉她即將送給他的禮物。
我表明了壹刀兩斷的決心,但是當我在幽會的時候想起生活是甜蜜的,又覺得不能壹刀兩斷,可見作者的痛苦矛盾。上謝表達了壹個女人對愛人的熱烈告白,表現了她不朽的愛情。她用火來表達自己的激情:愛情不會終結,除非山河崩塌,天地毀滅!
婚姻/女性的悲劇命運/封建禮教的束縛
《山上拔草》講述了壹個被遺棄的妻子和亡夫偶然相遇時的簡短問答。它沒有從正面寫被遺棄的妻子。
愁,而不是寫她對老伴的留戀,說明女主家的遺棄是無辜的。雖然她的勞動比別人好,膚色也不比別人差,但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拋棄。她的不幸只是因為男人喜新厭舊。
孔雀東南飛> & gt
問題6:樂府詩有什麽特點?如何寫好樂府詩【思維解析】
樂府是壹種古典詩歌。
[問題解決流程]
樂府古樂處。“樂府”之名始於秦,秦、西漢均有樂府令。漢武帝時期的樂府規模很大。它負責宴會和道路上使用的音樂,也采用民間詩歌和音樂。詩體名。這是指樂府官員收集和創作的音樂歌曲。也用來指魏晉唐時期可以欣賞的詩歌和後世模仿樂府古詩的作品。宋元以後的詞、散曲、戲曲,因與音樂配合,有時被稱為樂府。
古詩詞從形式上可以分為古詩詞和近體詩。(1996年高考和2001年春季高考都表現出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的區別。)古典詩歌和現代詩歌相比,基本上有四種詞:四言、五言、七言、雜言。作者往往是隋唐以前的;隋唐古詩中,標題壹般有“行、詠、歌、引”等象征性詞語。近體詩是指隋唐時期比較註重韻律和節奏的詩歌,也稱“格律詩”,大致可分為絕句和格律詩;絕句和格律詩分別分為五言和七言;現代詩對韻格要求嚴格,講究二、四、六、八的韻腳;壹首詩的句數也是有限制的:四行絕句,四行八句,其中壹兩句叫首聯,三四句叫並列聯,五六句叫頸聯,七八句叫尾聯。對聯的對仗和格律詩的領口是必要的。
古代風格的詩歌
(古風)四言古詩,如:《詩經》古詩的特點
(1)作者是唐以前的詩,壹般是古體。(2)唐詩中,凡是帶有“行、詠、歌、引”等象征性詞語的標題,都是古詩。②每首詩的句子數量不限,可長可短。
五言古詩,如陶淵明《歸園》。
白居易《琵琶行》等七言古詩
李賀《李平語錄》
李白《夢裏登天目山》等雜古詩。
杜甫《秋風破草堂》
“現代風格”詩歌
五言絕句(格律詩)如王之渙現代詩《登雀樓》的特點
壹首詩的句數是有限的,也就是四絕句八律詩。(2)詩歌有嚴格的韻律要求,絕句用24韻,格律詩用2468韻。
七言絕句如:杜牧的《博秦淮》
五言律詩,如杜甫的《春望》
七言詩,如杜甫的登高。
此外,根據不同的標準和角度,詩歌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比如在藝術手法上,有寫景抒情的詩,有吟誦事物、抒發心聲的詩;從表現內容看,有田園詩、邊塞詩、懷鄉詩、遊子詩、鄉愁詩、寄宿詩、閨閣情詩、哲理詩、遊歷詩、送別詩、史詩。
詩歌體裁
□古典詩詞(樂府/雜言/詞/五言/七言)
□現代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詩/七言詩)
□新詩(或白話詩)
詩中的特殊曲牌:
黃忠:月圓了。它覆蓋了大地和風。日日夜夜都很好玩。它是壹件紅色的長袍。恭喜
盛超。
主宮:鸚鵡歌(又名:黑漆弩)。甘草子·韓東山(又名:搖
山)。綠色時代。普天樂。慶納n。
盧希安:金成美人,泰,祖籍三番,元。
路楠:幹荷葉。三棒鼓音響。
呂中:喬抓過蛇,鸛撞過兔子,還換過四次頭。他打破了他的攤位,迎接春天。
達什:新生嬰兒。陽關三疊紀。
小石:清星兒。天空中的謠言。快樂回歸。
商調:百言知秋令。秦樓月。玉抱肚。桃花波。香蕉長壽。
越調:唐多令。平湖樂(又名小桃紅)。霜角。
雙調:百字月桂疊令,胡道連,大德歌,喜年,十棍鼓。上帝很著急
新河下起了陣雨。楚天遙。薄海玲。玉匣。棗七兒。芝蘭兒。華。
彥贊。河西六娘子。
山丹花。魚在泉水中遊泳。河西水仙子。
小玲套音樂卡兩用:
黃忠:別排隊了。越爬越高。刺古者。沈醉在花中。Xi·錢瑩。四扇門。掛斷電話。
金鎖竹枝閣(又名竹枝兒)滴滴劉孜,包老崔,雙生子,太平。
秩序。黃龍周。
主宮:道雕陵。賽邱虹。脫掉妳的襯衫。小涼州。醉太平(淩)飾。
六次。雙鴛鴦。風松了。涼州下命令。這些鵝很吵。
盧希安:寄生草。妳是西蒙。* * *鮮花。醉酒的傅...> & gt
問題7:樂府詩的特點漢代樂府的藝術特點。
1.韓樂府藝術表現最突出的特點是敘事元素的增強。首先,漢樂府中出現了完整的敘事詩如《論桑》、《古詩為焦仲卿妻》等,對中國敘事詩的發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標誌著中國敘事詩出現了壹個新的、更加成熟的發展階段。其次,漢樂府中的壹些抒情詩也很有敘事性;這些詩往往抓住生活中的特色片段來現場抒情,具有生動真實的藝術效果。
2.漢樂府的另壹個藝術特色是。在記敘文或敘事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對話描寫,也經常出現對人物動作的詳細描寫,對塑造人物形象、展開故事情節、表達作品主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3.漢樂府的語言直白自然,表現出民歌特有的清新質樸的風格。
問題8:與《詩經》相比,漢樂府的詩有什麽特點?漢樂府民歌最大的藝術特點是敘事性,《古詩十九首》最大的藝術特點是長於抒情性。漢樂府民歌通過個性化的對話、有特色的典型動作、鋪張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古詩十九首主要通過心理描寫、情景交融來刻畫人物。前者語言樸實自然口語化,後者語言含蓄雋永,回味無窮。《漢樂府民歌》中的《尚墨》和《古詩十九首》中的《行行熱行》就是兩個典型的作品。
在內容上,漢樂府民歌與《古詩十九首》有相同的壹面,即都反映了丈夫(遊子)與妻子的相思之情,都表現了追求生活享樂、及時行樂的生命觀;而漢樂府民歌多反映社會面貌,《古詩十九首》多關註生活,題材各異。
除了以上* * *帶有表現的內容外,其余樂府民歌多為揭露統治階級,表達反抗,歌頌愛情,* * *封建禮教,封建婚姻的作品。講述生活的艱辛,抨擊社會不公和人民對統治階級剝削壓迫的反抗。對愛情的贊美,對封建禮教和婚姻的* * *贊美。其余《古詩十九首》是大量反映中下層知識分子受傷時的失意,感嘆人生苦短,知己難遇,要求建功立業的作品。
從風格和創作特點來看,由於樂府詩采自民間,正如十五國風也采自民間壹樣,這些“市井歌謠”繼承了《詩經》中“饑者唱其食,勞者唱其事”的傳統,形成了“感悲喜,因事而起”的特點。這壹特點,“使漢樂府的題材、思想、藝術和形式具有了活躍而旺盛的生命力,形成了《詩經》開創的現實主義傳統的新源頭。《古詩十九首》以柔美、悲涼、悠遠的風格被譽為“壹字之金”、“五言之冠”。這兩個因素的結合,再加上當時五言詩這種新形式的運用,使得《古詩十九首》成為自《詩經》、《楚辭》以來的新經典。可以說,漢樂府民歌和《古詩十九首》風格迥異,各具風采,都在中國詩歌史上大放異彩。
1.表現方法:敘事與抒情:漢樂府“悲喜交加,因事而起”的特點使詩歌具有敘事與抒情的雙重特征,但“漢樂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征是敘事;
《古詩十九首》全是抒情詩,繼承了《詩經》《楚辭》的優良傳統,從漢樂府民歌中汲取營養,以其精湛的藝術手法抒發深情,增加了對短暫生命意識的慨嘆。
2.詩風:多樣單壹風格:漢樂府詩形式多變,自由靈活,有飛揚之勢,有流動之美。古詩十九首都是五言,是文人受樂府詩影響和借鑒的結果。
3.語言清晰含蓄:樂府詩大多用第壹人稱直接表達感情,以引起讀者的* * *。然而《古詩十九首》卻是深情而委婉的。
4.口語的直白與文人詩化語言的精煉:樂府民歌樸實直白,口語化,清新自然,富有表現力,充滿生活氣息。《古詩十九首》語言精煉,用詞自然生動。
問題9:漢樂府在語言形式上有什麽特點?這些特點對後世的詩歌創作有什麽影響?漢樂府最大也是最基本的藝術特色是敘事性。藝術特色:1通過人物的語言和動作來表現人物的性格。語言簡單,自然,富有感情。3形式自由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雜言,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雜言、五言詩。4浪漫主義的色彩。兩漢的樂府詩也表達了強烈的生而樂,死而恨的願望。兩漢樂府詩講究剪裁,重敘事而略抒情,鋪陳場景,詳述中間過程,勾勒首尾。壹方面,兩漢時期的樂府詩作品對中國古代詩風的演變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實現了四言詩向雜詩、五言詩的過渡。
影響:漢代樂府民歌對後世詩歌的健康發展影響深遠。這種影響,當然首先表現在對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上,這種傳統是以悲喜為基礎的,是由事件引起的。正是在漢樂府民歌的滋養下,漢代直面人生的詩人的創作逐漸活躍起來,從最初的模擬到創新,為建安詩壇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建安魏晉風度是初唐陳子昂詩歌革新運動的壹面旗幟。盛唐時期大詩人杜甫的《三官三別》等不朽詩篇,中唐時期白居易、元稹推動的新樂府運動,晚唐時期的皮日休正樂府,以及整個唐代,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對現實主義詩歌創作起到了指導作用。就連晚清著名詩人黃遵憲,在舊民主革命時代也自覺地走上了樂府哲學。樂府民歌開創的五言詩體,壹直是我國古典詩體的主流,樂府民歌在敘事技巧、語言藝術等方面發揮了顯著的作用。,這是有目共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