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西溪滁州古詩賞析

西溪滁州古詩賞析

西溪滁州——賞析

獨自壹人,小草長在溪邊,樹上有黃鸝鳴唱。

春潮帶來雨來的晚來的急,野渡上沒有船。

【賞析】此詩為魏任滁州刺史時所作。詩中描寫了西溪滁州的幽靜景色:幽靜的草在山溝旁默默生長,幽靜的草旁有幽深的樹林,那裏有黃鸝在歌唱。傍晚,春雨驟起,溪水奔湧。野地裏的擺渡很平和,周圍沒有人,只有擺渡過河。這首詩動靜結合,格調深遠,像壹幅寧靜的水墨畫。

===========================

魏·《西溪滁州》賞析

獨自壹人,小草長在溪邊,樹上有黃鸝鳴唱。

春潮帶來雨來的晚來的急,野渡上沒有船。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是壹首著名的山水詩,也是魏的代表作之壹。此詩作於唐德宗建中二年(781),詩人出任滁州刺史。唐朝統治滁州,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省滁縣,西簡在滁州市西郊。這首詩寫的是壹次春遊西澗賞風景,壹次晚雨之旅。詩人寫情景是帶著感情的,借情景來抒發感情,寫自己喜歡的和不喜歡的情景,說自己愜意的和不愜意的處境,但內心平靜,感情憂傷,自然就表現出來了。但是,詩歌中是否有寄托,有什麽意義,壹直爭論不休。有人認為是“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刺;有人認為“沒必要把西溪風光托付給這對情侶。”其實各有各的偏向。

詩的前兩句,在春色繁華中,詩人愛山溝邊的孤草,卻無意在深樹上唱誘人的黃鶯兒,所以襯托對比。幽草窮而清醒,黃鸝高而諂媚之時,其對官場世界的隱喻顯而易見,清楚地表現了詩人從容的心態。最後兩句,晚潮春雨,水更急。而鄉村渡口,本來行人就不多,此刻更是冷清。所以,連船夫都不見了,空蕩的渡船自由自在,無憂無慮地漂浮著。因為渡口在農村,沒人管。如果妳在金曜,傍晚的雨裏會漲潮,正好是渡船大派用場的時候,妳不能閑著。所以在這種水過舟的悠閑場景中,有壹種不到位,用不上的無奈和傷感。前兩句和後兩句,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用“孤憐”、“急迫”、“橫”等醒目的詞語加以強調,應該說是有發人深省的用意。

從這個角度來說,這首詩是受托的。但是,詩人為什麽會有這樣的寄托呢?

中唐前期,魏是壹位清廉的詩人,也是壹位關心民生的好官。在他的為官生涯中,他“病了,想起鄉下的家,不好意思領工資,而許多人都在閑散”(《致我的朋友李丹和袁熙》),經常處於入仕和退隱的矛盾之中。他擔心中唐的政治失敗,對人民的貧困感到內疚。他不願意改革,但又無力改革。他左右為難,只好順其自然。莊子說:“聰明而知之者,憂也;無能的人什麽都不要,除了吃飯和旅遊。不系舟,則白行。”(《莊子。列禦口》)魏對此深有體會,曾明確表示自己是“壹葉扁舟不系於心”(《自公螺洲入黃河,寄友於郡》),說自己雖憂知者,但恥於無能,所以仕途如遊子,無所事事,悠閑自在。其實,《西溪滁州》就是要表達這樣壹種矛盾而又無奈的處境和心情。我要隱退,所以獨憐小草;什麽都不做只是順水推舟。因此,這首詩流露出平靜的心態和悲傷的感情。

誠然,說通俗是好的,但歸結為嘲諷“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也是死板的;說偶然的風景沒有寄托,就是把詩和人割裂開來,變得膚淺,不符合詩人的本意。所以,與其欣賞陌生,不如分析疑惑,博采眾長。

/question/7356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