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杜甫詩歌欣賞

杜甫詩歌欣賞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很多優秀的詩詞,這些詩詞壹般都充滿了想象、聯想和幻想。那麽妳真的理解過詩歌嗎?以下是我為妳整理的杜甫詩歌賞析,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杜甫詩歌欣賞1《房兵曹駙馬詩》

作者:王朝杜

房兵的馬是壹匹大宛國的馬,它的細骨像刀刃壹樣清晰。它的耳朵尖得像壹片竹子,跑起來像四風,好像蹄子沒被踩過。

那匹馬飛奔起來,從來沒有以壹種開放的方式,騎著它壹切都很自在,敢於漫遊戰場,甚至生死與共。好快好快,能不辜負生活的才是好馬。它可以為國家犯罪。

翻譯:

曹的馬是大宛縣的名馬,瘦骨如柴。

它的耳朵尖得像斜竹片,跑起來像沒練過的蹄子。

這匹馬飛奔,從不為路的寬和遠而尷尬。騎著它可以安全大膽地馳騁在戰場上,甚至可以托付生死。

有這麽快的好馬,能生能死,真的能跑到千裏之外,為國家做貢獻。

贊賞:

這首詩分為兩部分。前面四句寫的是正面,但寫的是實字。詩人像壹只絢麗的丹青之手,用生動的筆觸為我們描繪了壹個“人”。出自大宛(漢代西域名稱,以出產“血馬”聞名),與凱爾相比自然不凡。然後,描繪了馬的形象。南齊謝赫《古畫目錄》中提出了六法,第壹法是“傳神”,第二法是“用筆寫”,作為傳神的首要條件提出來的。所謂“骨法”,就是寫對象的風度氣質。杜甫寫的是馬的骨頭:嶙峋高聳,像壹把利刃,勾勒出雄偉的輪廓。然後寫馬耳朵像刀斧壹樣鋒利,這也是好馬的特征。至此,那匹雄壯的馬已經躍然紙上,我們仿佛看到了它的噴雲吐霧,躍躍欲試。很自然的把它四蹄飛起,急速飛奔的雄姿寫在下面。動詞“皮”和“如”極其形象。前者用直耳寫字,有壹種雄渾的力量;後者不寫四蹄生風,寫風入四蹄,別有韻味。根據騎手的感覺,他在快速飛行的時候,好像馬是靜止不動的,兩邊的景物快速閃過,風在他的蹄間呼嘯而過。詩人的描寫細致生動。在“二二壹”的節奏中,對聯突出了每句話的最後壹個字:“君”形容馬的精神,“光”形容它的馳騁,可見詩人的別出心裁。這壹部分用大量的草圖描述了馬的風格,省略了不必要的細節,只寫了它的骨骼外觀、耳朵和奔馳的姿態,因為這三個最能體現馬的特點。正如張彥遠在《評畫》中所說,“筆不過壹二,象已正。當妳遠離繪畫時,妳會看到它的缺乏。雖然寫得不好,但也很有思想。”《歷代名畫》這就是所謂的“寫意”。

詩的前四句描寫馬的動態外貌,後四句轉而描寫馬的性格。用想象的寫作手法,從詠物轉向抒情。頸對聯出自奔馬,寫它馳騁自如,穿越京城,活動天地無限;它克服壹切障礙的能力足以讓人信任。這裏看似寫馬,其實是寫人,其實是忠友、猛士、俠士的形象。對聯開頭用“蕭騰有如此之道”來概括這匹馬,最後寫道:“萬撒野”,蘊含著無盡的期待和抱負,把意境發展得非常深遠。這幅對聯不僅廣受好評,而且很開放。它不僅是關於萬裏奔馬,而且是關於期望曹為國家做出貢獻,這也是詩人自己的抱負的寫照。盛唐國力強盛,疆域發達,激起了人們的豪情。文人墨客都渴望為萬裏建功立業。這種蓬勃的精神用壹匹好馬來表現,確實是最恰當不過的了。這和杜甫後期通過對病馬的悲天憫人來表現對國家的關心真的不壹樣。

南朝宋人宗炳的《畫山水序》認為“平心靜氣”的道理可以通過傳神的文字來達到。如果壹個藝術形象不能“流暢”,即傳達作者的感情,那麽再酷也是沒有生命的。杜甫的詩把物和抒情自然地、天衣無縫地結合在壹起。寫馬也是寫人,寫人離不開寫馬。壹方面,這賦予了馬兒鮮活的靈魂,用人的精神進壹步讓它們活了起來;另壹方面,人有馬的性格,人的情感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達。前人說“詠物詩最難,太切題則粘帶,不切題則捕風捉影。”錢泳的《遊園談詩》要求杜甫這樣做。

杜甫詩歌欣賞第二部分杜甫詩歌欣賞:登高

攀登高峰

朝代:唐朝

作者:杜甫

原文

風又急又高,猿猴叫得很傷心,鳥兒在白沙的白沙裏打轉。

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下樹葉,長江不可預料地在奔騰翻滾。

悲涼秋景裏的李,常年遊子,在疾病纏身的今天獨自生活在高臺上。

歷盡艱辛,苦盡仇恨,白發滿發,酒杯杯殘損懸。

翻譯

風急天高,水清沙白的江面上有鳥盤旋,很是傷感。

壹望無際的樹簌簌落葉,壹望無際的長江滾滾而來。

悲到秋色,感覺萬裏常年漂泊,壹生多病,今日獨在高臺上。

歷經千辛萬苦,白發滿鬢,愁杯懸。

給…作註解

①壹首名為《九天登高》的詩。中國古代有在九月九日爬山的習俗。選自杜甫詩歌詳解。它寫於唐代宗大理二年(767年)秋天的重陽節。

(2)哀號:指猿猴淒厲的叫聲。

⑶朱(化身):水中小洲;水中的壹小塊陸地。鳥兒飛回來:鳥兒在強風中飛翔、盤旋。回:迂回。

(4)落木:指秋天落葉。沙沙聲:模擬植物掉落的聲音。

5]萬裏:指遠離家鄉。常客:長期在國外流浪。

【6】壹百年:我還是說我的壹生,這裏指的是我的晚年。

(7)困難:也指國家運氣和自身命運。苦與恨:極度仇恨,極度後悔。苦,極了。鬢角霜多:白發增多,如鬢角霜雪。無數,這裏作為動詞,增加。

落魄:沮喪和挫敗。這裏指的是年老多病,野心不伸。新站:剛停。杜甫晚年因病戒酒,故稱“新停”。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唐代宗大歷二年(767)秋,杜甫在夔州。這是壹位56歲的詩人在極度困窘中寫的。當時安史之亂已經過去四年了,但是地方軍閥趁機互相爭奪地盤。杜甫進入嚴武幕府,依托嚴武。嚴武死後不久,杜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離開經營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買船南下。本想直奔夔門,但因為生病,在雲安待了幾個月才到達夔州。如果不是當地政府的關心,他不會在這裏住三年。在這三年裏,他的生活依然很艱難,身體也很不好。壹天,他獨自爬上夔州白蒂城外的高臺,心中百感交集。妳在希望中看到的,激起了妳心中的感動;秋江淒涼的景色喚起了他漂泊的生命體驗,滲透著他的舊病和孤獨。於是,就有了這首《登高》,被譽為“七律之冠”。

辨別和欣賞

這首詩被收錄在《杜工部文集》裏。全詩通過登高看秋江風光,講述詩人長期漂泊、老病纏身、孤苦伶仃的復雜心情,慷慨激昂,感人至深。

這首詩的前四句是關於爬山的。第壹副對聯對上了。詩人著眼於夔州的特定環境,用“風急”二字帶動中華全國聯合會,從壹開始就寫出了千古傳誦的絕句。夔州因其眾多的猿類而聞名,而峽谷更因其多風的天氣而聞名。秋天天氣涼爽,但是這裏有風。詩人登高,峽中傳來“高猿嘯”之聲,意為“空谷回響,悲轉悠悠”(《水經註·江上》)。詩人把視線從高處移向江湖,在碧水白沙的背景上,點綴著隨風飛舞、不回頭的鳥兒。這真是壹幅美麗的畫。其中天、風、沙、朱、猿嘯、鳥飛,都是天作之合,自然成對。不僅上下句正確,句子也自我正確,如上句“天”對“風”,“高”對“急”;接下來的句子“沙”對“朱”,“白”對“青”,節奏十足。經過詩人的藝術提煉,十四個字,每壹個字都準確恰當,都是虛名。用文字來說,“謝謝妳的斧頭”,已經到了壹種奇妙而艱難的境界。更值得註意的是,該對的第壹句通常在結尾用平聲發音,但這首詩是用平聲押韻的。沈德潛有壹句稱贊“兩句仍用韻,只是風格變了”(《唐詩》)。

這幅對聯體現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詩人擡頭看著無邊無際沙沙作響的樹葉,低頭看著壹望無際滾滾向前的河流。他壹邊寫風景,壹邊深情的抒發自己的感受。無邊無際,取之不盡,讓沙沙滾滾更為生動,既讓人想起落花樹的沙沙聲,又讓人想起洶湧澎湃的長江,無形中傳遞出青春稍縱即逝,壯誌難酬的感覺。通過陰森悲涼的對話,展現了高超的筆力,確實有“修宮”和“傾百川於東”的磅礴氣勢。前人稱之為“古今絕步”、“句中改造”是有道理的

前兩副對聯極力描寫秋景,直到項鏈才點出“秋”字。“獨在臺上”表現的是詩人從高處俯瞰,將眼景與心緊緊聯系在壹起。《常客》點出了詩人的漂泊人生。“百年”的意思是有限的生命,這裏指的是暮年。“悲秋”二字寫得很痛苦。秋天不壹定是悲傷的,但當詩人目睹了荒涼壯美的秋景時,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流放、老弱病殘,於是生出了無限的悲傷。詩人總結了壹個最容易傷心生病,愛壹個人上臺的久客的感受,讓人深深感受到他沈重跳動的情感脈搏。這幅對聯的“萬裏”、“百年”與前壹幅對聯的“無邊”、“無盡”也有相互呼應的作用:詩人的旅行憂慮和孤獨,像落葉和河流,取之不盡,趕之不走,感情和景物融為壹體。至此,詩已賦予了思念壹個異鄉人的壹般含義,增添了久別寂寞的內容,增添了悲秋病苦的感覺,增添了萬裏背井離鄉、已是暮年的人們的感嘆,詩意更深。

尾巴打結,分成五六句。詩人飽受困苦貧窮之苦,憂國憂民,頭發越來越花白。除此之外,因為疾病和酒精的剝奪,更是讓他們難以釋懷。詩人的矛盾心理很好理解,因為他曾渴望登高望遠,現在卻無端挑起仇恨,平添憂愁。前六句是“飛搖”,此處“柔冷,無限哀愁無以言”(《詩》)。

詩的前半部分描寫風景,後半部分抒情,文筆各有千秋。第壹聯著重描繪眼前的具體景物,就像畫家的工筆,把形、聲、色、態壹壹表現出來。第二副對聯重在渲染整個秋天的氣氛,就像畫家的寫意,只應該生動易懂,讓讀者用想象來補充。三聯表達感情,從縱向(時間)和橫向(空間)兩個方面,從漂泊異鄉到病殘。翻兩番從白發多,護病戒酒,歸結起來就是時代的艱難才是貧窮的根源。就這樣,杜甫憂國憂民、傷國之時的情懷被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這首詩的八個句子都是正確的。乍壹看,開頭和結尾好像都“不對勁”,胸腹部好像也“不對勁”。仔細琢磨,“文章裏的每壹句話都是法律,句子裏的每壹個字都是法律。”不僅“整篇文章都可以教”,而且“遣詞造句”,“古今之人,皆不敢言,也絕不會言”。能贏得“佳作”的美譽是理所當然的(見胡應麟的詩)。

杜甫詩歌賞析3生離死別時有嗚咽,生離死別時有反復。

在南方河流有毒的潮濕中,妳沒有給我帶來壹點流放的跡象。

直到妳昨晚出現在我的夢中,我們壹直記得彼此。

然而,從妳羅網的最中間的網中,妳怎麽能舉起妳的翅膀並使用它們呢??

我懷疑這真的是妳,冒險長途跋涉。

妳穿過綠色的森林向我走來,妳消失在壹座陰暗的城堡前。

我醒來,低低的月亮在椽子上閃爍,似乎是妳的臉,仍然漂浮在空中。

有水要穿過,它們是野生的,如果妳掉下去,會有龍和河中怪物。

作品欣賞

杜甫《李白之夢》兩首,分別敘述夢前、夢中、夢後。據清代邱說,兩者都是四、六、六行分層,所謂“壹頭兩腳”(見《集詳註》卷七)。夢見李白有嗚咽當死亡是離別的原因描述了杜甫第壹次夢見李白時的心理,表現了他對故人吉兇的關心。

"當死亡是離別的原因時,人們會哭泣,但生命卻壹次又壹次地離別。"詩要寫夢,先說再見;沒有告別,先說死,用死來襯托告別,寫出李白被流放和久無音信在詩人心中造成的痛苦。剛開始的時候,就像壹陣突如其來的陰風,吹來壹股彌漫全詩的悲傷氣氛。

"直到妳昨晚在夢中來到我身邊,因為我壹直在想妳。"不要夢見故人,要說故人夢;故人之所以睡著,是因為詩人長久的向往。寫李白幻影突然出現在夢裏的場景,也表現了詩人對故人壹見鐘情的喜悅和釋然。但這種快樂只是壹瞬間,然後我就覺得不對了:“然而,從妳羅網的最中間的網中,妳怎麽能舉起妳的翅膀並使用它們呢??"意思是:“妳既然被流放到遙遠的南方,怎麽能飛出羅網,千裏迢迢來找我呢?”聯想到世間種種關於李白行蹤的不祥傳聞,詩人不禁暗自思忖:“他真的死了嗎?”眼前的他是生是死?路遠沒有丈量好!“第壹眼,我很開心,但是我很懷疑,然後是深深的擔心和害怕。詩人對自己夢境心理的刻畫非常細膩,非常寫實。

"妳穿過綠色的森林向我走來,妳消失在壹座陰暗的城堡前."詩人還在思索靈魂回歸的夢:壹個故人的靈魂在壹個星夜從江南而來,在壹個星夜從周琴歸來。他來的時候要飛越南方郁郁蔥蔥的千裏楓林,回來的時候要穿越秦龍的黑暗關,很遠,很難,很孤獨。“我醒來,低低的月亮在椽子上閃爍,似乎是妳的臉,仍然漂浮在空中。”在房間裏皎潔的月光下,詩人突然覺得李白憔悴的面容還在,仔細分析後才知道是朦朧的幻覺。以為故人魂魄已壹路歸家,夜深路遠,江湖間風浪險惡。詩人祈禱著,催促著:“有水要過,它們狂暴而顛簸,如果妳掉下去,會有龍和河中怪物。”這恐怖的壹幕只是李白險惡處境的象征;這種焦慮的祈禱反映了詩人對老朋友命運的焦慮。這裏用了兩個關於屈原的典故。“妳穿過壹片林的綠向我走來”出自《楚辭招魂》:“湛江水上有楓樹,眼望千裏,傷春,魂歸哀江南!”舊論是宋玉為了召喚屈原的靈魂而寫的。“龍”壹詞見於南梁吳郡《續齊和論》。東漢初年,有人在長沙見到壹個自稱屈原的人,聽他說:“我嘗祭,卻遭龍之苦。”通過典故把李白和屈原聯系起來,既突出了李白命運的悲劇色彩,又表達了杜甫對李白的贊美和崇敬。

杜甫詩歌賞析4原文

顏色巖山徑,高寨水門。

薄雲宿巖間,孤月波翻。

鸛追逐寂靜,豺狼喧鬧地進食。

失眠焦慮,無法努力。

給…作註解

《黃鶴》編於大理元年。杜預:春江亭,即曹格,故雲是“高官水門”。如果是西亭,名字就不好起了。

顏色巖山徑①,高寨時代水門②。薄雲宿巖間,孤月波翻。

鸛追靜飛⑤,豺狼吃鬧⑤。沒有睡眠,沒有煩惱,沒有戰鬥,沒有力量。

(延色,當留。次水門,西閣之地。最後兩個問題,第二節分山川。雲掠過群山,像夜晚壹樣停駐。月亮浮在水面上,波浪在轉動。這第壹個夜晚場景。鸛鳥靜靜地飛翔,就像在水邊看到的壹樣。狼吃得響,山聞得見。這個夜景。憂慮困擾著我,所以我晚上睡不著。"薄雲從巖石中浮現,第壹輪月亮波在中間升起."何仲淹的詩還在現實中。這是前人造的句子,只改了壹兩個字,感覺自己想飛。鶴註意到鸛是中士,豺狼是小偷。戰爭爆發時,蜀國發生了壹場崔暴動。這首詩的八個句子都是正確的。)

(1)謝靈運詩:“林中盡彩。”孟子:山間小路。

②香綿集:城內有高寨,梁昭明作《文選》於此。晉安王文健時,引等人放入這部詩集,定名為《高齋》。第二次就是第二次放棄。《易》:“遊則二次”。《漢書·正史》:召信臣開溝,開水門。梁健·文帝詩:“寒潮浸門。”杜毅:《名勝記》載有關建孫《瞿塘關遊記》,故高寨關,孫建與客飲此,吟詠少陵孤月,嘆此老人有眼。真才是糙邪,少陵的紀律卻是獨壹無二的。

③庾信詩:“雲宿鳳凰門。”

4梁健文帝詩:“晚波照孤月。”

⑤《左傳》:鄭偏愛鸛,其禦本為鵝。《抱樸子》:穆鄭,壹軍盡,君子為猿為鶴,小人為蟲為沙。

⑥秦朝的國策:“如狼群集羊。”《後漢書張綱傳》:“豺狼當道”

⑦《楚辭》:“夜不睡,直到醒。”孔:身在刀光劍影的世界,為英雄服務。[1]

創作背景

公元766年,年近六旬的杜甫遷居夔州(重慶奉節,即劉備的孤兒地白帝城)。當初山裏有個客廳。秋天,我搬到了西閣。這首詩描寫的是作者搬家前在西閣過夜時的所見所聞所感。

作品欣賞

第壹副對聯對上了。“顏色”周期表示時間。壹條遠足小徑蜿蜒直伸到展館的前面。“顏”有連接的意思,把“顏色”和“山道”連接起來,仿佛顏色被山道迎接,賦予了毫無生氣的自然景色以生命。這句話寫的是遠方傳來的蒼白暮色的形狀。“高宅”指西亭,居高臨下。西閣位於瞿塘關附近,瞿塘關位於長江邊上。

詩人在西亭徹夜未眠,端坐眺望。顓頊寫下了當時的所見所聞。欣賞絕望的尋找,詩人第壹夜就被江面上的山水所吸引,寫下了名句“壹片薄雲留在巖間,壹輪孤月翻在浪中。”秋解釋的這兩句話:“雲過山,巖止如夜。月亮浮在水面上,波浪在轉動。”總結的很好。薄薄的雲漂浮在巖腹裏,仿佛就在那裏停留。江面上波濤洶湧,壹輪孤月在水中閃耀,仿佛月亮在滾動。這兩句是由何遜的壹句“薄雲巖出,月初波在頂”(《去西塞顯南院同事》)。詩人從眼前生動的景物出發,只改了四個字就把前人現成的詩句和自己的真情實感結合起來,使自己煥發出耀眼的光彩。秋把它比作張僧繇的《畫龍》,是壹幅絕妙的“點睛之筆”。何遜的詩寫的是金陵附近西塞山前的雲起夜景。杜甫這首詩,寫的是夔州附近的曲塘,薄雲閉山,孤月無波時的第壹夜景色。夔州山壹望無際。飛雲在峰巒峽谷中緩緩飄動,夜晚光線昏暗,就像待在那裏壹樣。詩人用“蘇”字,極穩。夔州地區的河流以波浪洶湧而聞名。這首詩用“浪裏翻”四個字來表達江面上的月光,它自然地飛翔。詩人沒有真情實感是寫不出來的。讀者在藝術表現上可以體會到“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道理。

頸聯裏的詩人們夜不能寐時的所見所聞。這時傳入耳中的,卻是水鳥猛獸的聲音。鸛,形似鶴的水鳥。鸛和鶴是專門捕食魚類生物的水禽。它們白天在水面追逐、搜尋食物,但現在已經停止了捕捉和捕捉。貪婪的豺狼,這時候公然出來抓動物家畜,鬧得沸沸揚揚。這兩句表達的場景,很符合夔州附近既有大好河山的自然環境。也在壹定程度上喚起了讀者對當時黑暗的社會現實的聯想。鸛抓的魚,豺狼吃的獸,不過是戰爭中被掠奪壓榨的勞動人民的象征。

兩副對聯中間打了個結,寫的都是詩人不眠的經歷。這副對聯點出了“不眠不休”的原因。765年(永泰元年)五月,杜甫離開成都草堂東,於次年春末來到夔州。顏武剛死後不久,繼位的郭英愛遭到漢州刺史崔玨的襲擊,逃跑後被殺。瓊州牙將軍白茂林等人聯合起來討伐,於是蜀國大亂。杜甫留在夔州,擔心“戰伐”。在西閣登船時,聽到鸛和豺狼的吵鬧聲,引起他的感慨。詩人早年有“忠君”、“永懷約粟”的政治抱負,如今卻四處漂泊,無法實現其匡正幹坤的夙願,社會動蕩更是讓他憂心忡忡,徹夜難眠。這幅對聯是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和貧窮艱難處境的真實寫照。

這首詩通篇使用對仗,筆法蒼勁,無雕琢痕跡。它既寫風景,也寫情懷;先寫風景,再寫情懷,是壹部融風景與情懷於壹體,充滿場景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