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建設目標
生態繁榮導致文明繁榮,生態環境是人類生產和發展的基礎。清澈的海水和蔥郁的山巒是無價的財富,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美麗中國目標的基本實現,是我國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之壹。
二、內容要求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汙染治理仍需深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任重道遠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改變原有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充分認識碧水青山是無價財富的深刻內涵,培育良好的生態價值觀。
第三,路徑系統
黨制定了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要求從文化路徑、經濟路徑、制度路徑、政治路徑、技術路徑五個方面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構成了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實踐邏輯。
建設美麗中國的意義;
1.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美麗中國建設體現了從詩意棲居的夢想到美麗中國現實的升華,實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對於塑造國家認同、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義。
2.美麗中國夢還倡導多元文化的存在和交流,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理解、尊重和包容,有助於建設和諧、多元、互利的世界文明。壹個自然環境優美、文化底蘊燦爛、社會生活穩定的國家更有吸引力,更能贏得國際社會的尊重和認可。
3.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提出,不僅實現了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的創新,也是發展理論的創新,體現了黨對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文明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對於實現美麗中國夢、建設美麗清潔和諧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以上內容長安客:百度百科-美麗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