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社會教案我愛爸爸媽媽1設計意圖:目前我國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父母讓孩子吃好穿好。但是,有些家長過於關心孩子的生活,沒有足夠的教育。導致有的孩子只知道被別人愛,卻不知道付出。他們認為父母應該關心照顧他們,卻不懂得回報和感謝父母。因此,加強對父母的孝道教育尤為必要。
這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知道父母養育自己很辛苦,體會父母的愛,從而激發孩子對父母的愛,促使孩子采取行動孝敬父母。於是我設計了這樣壹個故事,講的是在他們父母給貝兒過生日的時候,貝兒看著自己從小到大的照片,回憶父母在自己成長過程中養育自己的辛苦,對生日有了新的認識,於是把蛋糕先給父母吃。這是活動的重點部分,感情的升華是難點。這個故事的內涵是,給孩子過生日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父母經常忘記或放棄自己的生日,卻給孩子過盛大的生日。通過這樣的故事來教育學生,更親切,更容易接受。
活動目標:
1,我知道父母養育孩子很辛苦,我也是在父母的親切關懷和照顧下長大的。
2.我感受到了父母對自己的愛,有了愛父親的感覺,也願意做壹個尊重父母的好孩子。
活動準備:
課件:我愛爸爸媽媽;故事磁帶:“看誰做得好”
活動流程:
壹.導言
孩子,這個世界上妳最喜歡的人是誰?妳家裏有哪些人,他們對妳怎麽樣?孩子,妳是怎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又是怎麽長到這麽大的?
老師:好的,剛才所有的小朋友都談到了爸爸媽媽。現在請告訴我們妳的媽媽和爸爸對妳做了什麽。妳以為誰愛妳誰不愛妳?
第二,說說妳的父母。
1,孩子暢所欲言,老師幫忙記錄。
2.孩子們說什麽話說明爸爸媽媽愛我們?誰不愛我們?
老師:媽媽和爸爸用同樣的方式愛我們。他們給我們買好吃的食物和衣服,帶我們出去旅遊...但這是否意味著爸爸媽媽不再愛我們了呢?讓孩子討論,爸爸媽媽是在什麽情況下打我們的?
大班社會教案我愛爸爸媽媽2活動目標:
1.分享父母對自己的細心呵護,盡量關註他們的需求。
2.我願意學會用力所能及的言語和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關愛。
3.在活動中展現孩子可愛的壹面。
4.探索和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和特點。
5.積極參與活動,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活動準備:
自制故事:
眼睛裏的寶貝,壹些磚塊,小卡片等。
活動流程:
首先,向上-創建場景,觸發活動
講故事的第壹段。
主要問題:鳥媽媽眼中的寶寶是誰?
第二,承諾——鼓勵分享,感受親情。
1,回顧分享父母的關愛,感受被愛的幸福。
主要問題:妳是誰?他是怎麽珍惜妳的?
2.講故事的第二段
主要問題:鳥媽媽為什麽會疲勞生病?
第三,轉向——認知沖突,導致理解
1.父母生病了還是累了?
2.妳怎麽知道妳的父母累了或者生病了?爸爸媽媽的壹天有多累?
3.小實驗:搬磚。(體會父母的辛苦)
第四,整合——整合經驗以促進成功
1,老師的例子:我感受到了寶寶的愛。
2.分析信中的秘密(對父母愛的表達)
3.子女如何分享對父母的愛?
結論:延續教育,關註未來。
時不時的向每壹個愛我們的人表達妳的感激和愛。
比方說:爸爸媽媽辛苦了。
活動反映:
這是壹個大型班級社交活動。從這個活動中,我們可以明顯感受到孩子愛的升華的情感,讓孩子懂得愛父母。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了自私,只知道索取卻不知道回報,所以關愛孩子極其重要。孩子先愛自己,再愛親人,再愛身邊的人,再愛祖國。大班額教育孩子愛身邊的親人,非常適合孩子的年齡特點,極其必要。
1,這個活動非常貼近孩子的生活體驗。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父母,都在和父母相處。孩子能壹點壹滴地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為這個活動奠定了情感基礎,讓孩子在活動中有話可說。但是很多孩子只是感覺到了,卻不知道如何表達對父母的愛。這個活動以此為起點,不僅僅是為了讓孩子知道。
2.分享父母對自己的細心呵護,盡量關註他們的需求。我願意學會用力所能及的言語和行動來表達對父母的感激和關愛。兩個目標來開展活動。
3.活動中,老師態度溫和,聲音柔和,極具親和力,使得整個活動氣氛輕松,孩子們在活動中沒有緊張感,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老師為活動創造了情景表演。雖然很簡單,但能深深吸引孩子的註意力,能很好的詮釋故事情節,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老師在活動中準備了磚塊、愛心卡和音樂。這些資料都是現成的,但都體現了老師的意圖:選取的音樂緊扣活動主題,能為活動營造輕松的氛圍;磚頭是讓孩子體驗付出和分享,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艱辛,為父母分享自己力所能及的東西,為教育目標服務。愛心卡鼓勵孩子被正在聽課的老師抽到,增強了聽眾的和諧,最後匯集愛心卡,讓孩子可以專心交流,分享彼此的經歷。
活動建議:
今天的活動是讓孩子表達對父母的愛。我覺得以後可以產生壹個關於愛的主題教育活動,從愛自己到愛父母,然後讓孩子學會愛社會上的其他人,比如養老院的爺爺奶奶,殘疾人,各行各業辛勤工作的人,也讓孩子知道要愛各種小動物,愛自然,愛祖國。相信經過這樣壹系列的主題教育活動,他們的心胸會更加開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