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唐詩三百首從何而來?

唐詩三百首從何而來?

《唐詩三百首》是壹部廣為流傳的唐詩選本。唐朝(618 ~907)的290年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期。著名詩人很多,唐詩五萬多首。孫勤安的《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引論》指出,“尚有三百多種唐詩選本大量失傳。”其中,唐詩三百首是最受歡迎和最著名的壹首。“《唐詩三百首》詩的範圍很廣,有77首,***311,其中杜甫詩38首,王維詩29首,李白詩27首,李商隱詩22首。是中小學生接觸中國古典詩詞的最佳入門書籍。

《唐詩三百首》編者,恒唐推事(1711 ~ 1778),原名孫鑄,江蘇無錫人,祖籍安徽休寧。從小家境貧寒,敏感好學。在寒冷的冬天學習時,他經常拿著壹根木頭,說木頭可以生火禦寒。乾隆九年(1745),考入順天舉人,教景山官學,任上元郡諭。乾隆十六年(1751)進士,歷任盧龍、大成知府。後來被捕罷官,被任命為山東省鄒平縣知府。二十五年(1761)和二十七年(1763),乾隆兩次主持鄉試,推薦名士。他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勤奮好學。他的書像歐陽詢,他的詩在杜工部,他是《恒堂漫稿》的作者。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渚和他的後妃許商議,開始編纂唐詩三百首。之所以編這本書,是因為《千家詩》選詩標準不嚴格,體裁不備,風格各異。希望換成新的選本,成為適合家校的教材。他們選詩的標準是“因專精唐詩中最膾炙人口的作品而選其最要”。既好又好背,以體裁為經,以時間為緯。《唐詩三百首》是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的。該書的書名有的是根據民間諺語“熟讀唐詩三百首就能背詩”,有的是根據“詩三百首”,見仁見智。《唐詩三百首》被世界紀錄協會收錄為中國流傳最廣的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