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見提問方式:“這首詩向我們展示了壹幅怎樣的圖景?詩人表達的是壹種什麽樣的情感?”(意境)或者“這首詩塑造了怎樣的人物,請簡要分析壹下。”(圖像類)
2.解決問題的技巧:
意象類的解題主要是找出詩中的意象;(2)用自己的語言再現詩中的畫面;(3)指出景物所營造的氣氛的特點,壹般用孤獨、冷峻、豪放、壯闊等詞語;④詳細分析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比如:
西樓(曾鞏)
浪翻雲去而復返,北風吹數雷。
朱樓四周都是鉤子和薄箔,躺著看千山驟雨。
問:這首詩描述了什麽?詩人表達了怎樣的感情?請分析壹下。
答:這首詩描寫的是沿海風暴來臨前的壯麗景象,寫的是天上驚濤駭浪伴著雷聲而來。在北風的怒吼中,海浪拍打著堤岸,呼嘯而去,渲染出壹種氣勢磅礴的氣勢。詩中寫道,暴風雨來臨時,關門避雨是常識,但詩人卻掛起窗簾,打開窗戶,為的是欣賞“千山急雨”的奇觀,表達詩人開闊的胸懷和內心的豪情。
意象類的解題主要是找出描寫意象的詩詞;(2)結合詩歌分析意象;③指出刻畫形象的作用或效果;
比如:
表白(陸遊)
回想起當年,為了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單槍匹馬去了邊防軍梁州。現在防守邊境要塞的軍旅生活只能出現在夢裏,而夢裏是不知道身在何處?灰塵覆蓋了舊貂皮裘。
胡人未滅,鬢角已秋霜,多情淚流幹。此生誰能預料,原打算將敵人留在天山,如今卻命歸滄州老死!
問:請分析壹下詞中的人物。
答:詩中描寫了壹個遊手好閑、壹事無成、無力報國的抗金英雄形象。詩中用“萬裏”“騎馬”來表達人物曾經的金馬馳騁沙場,用“關河夢斷”“淚流滿面”來寫自己老而棄,“老在滄州”卻“心在天山”,有報國之誌,身在抗金前線,從而表達詩人因理想與現實格格不入而產生的痛苦和怨恨。
二,詩歌語言的範疇
1.常見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的語言特點是什麽?”或者“欣賞壹首詩中壹個詞的美。”
2.解題技巧:以提煉出來的詞類為例,說明該詞在句子中的含義;(2)將單詞放入原句中描述場景;③解釋這個詞所表達的情感:
比如:
董馬成(朱)
壹縷草比沙綠,流水穿花護田。
養蠶忙,春色不知為誰。
問:第二句中的“暗”字很形象。請簡單分析壹下。
答:“暗”字的意思是“無聲無息”、“悄無聲息”。它用擬人化的手法描繪了馬東芳草萋萋的景象,繁花似錦,流水從中流過,靜靜地滋潤著農田,透露出詩人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第三,詩歌技巧
1.常見的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什麽表達方式?簡要分析。”
2.解題技巧:①指出所用的表達手法(如表情、修辭、表達、文本結構);②結合相關詩歌談談這種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應用;(3)解釋這種技術的好處和所表達的感受;
比如:
馬尾(袁枚)
別唱長恨歌了,世界也有自己的銀河。
在石昊村,丈夫和妻子說再見,眼淚比在永生宮還多。
問:這首詩的主要表現手法是什麽?簡單分析壹下。
答:詩中運用了對比法,將《長恨歌》中描寫的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與普通百姓遭受徭役離京、家破人亡的苦難進行了對比,表現了詩人關心和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四,詩歌的主題
常見的提問方式:“這首詩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解題技巧:①分析所涉及的詩歌描寫的內容,說明描寫的特點;②闡述主題或情感;
比如:
小星(張文濤)
人夢頻驚,鐘聲動人。飛沙重露,殘月滿雞。
我走了壹千多裏,心都碎了。回到河邊的房子,星漢離平明很近。
問:欣賞詩中第二聯“飛沙重露,殘月帶雞鳴”。
答:第二次聯運采用了情景交融的方法,通過飛沙、露珠、殘月、雞叫的意象,描繪了壹幅霧沈飛沙、雞聲帶殘月的畫面,表現了旅途的蒼涼和憂傷,表達了詩人的憂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