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過對盛唐時期李白、杜甫詩歌的簡要分析,揭示詩歌與酒文化的繁榮,並通過對隋朝以來酒稅政策的分析,解讀唐代詩歌繁榮的內在因素。
唐朝的文化繁榮在中國歷史上是有目共睹的。在文化繁榮的背後,我們總能看到酒的影子,從而形成了唐代獨特的酒文化。
文學最癲狂的境界是詩,喝酒最癲狂的境界是酒,而唐朝恰恰形成了獨特的詩酒文化。
其他朝代雖然也有詩酒交融的現象,但難以成團,無法形成像唐朝那樣的“詩酒文化”。
在杜甫現存的1400多首詩中,關於飲酒的詩有300首,占21%。李白1050首詩中,有170首“* *”談飲酒,是前16%。
這是從現有的“詩仙”和“詩聖”作品中得到的統計數據。
因為李白的作品在安史之亂後嚴重失傳,所以在詩酒方面,我們不能把“詩聖”看得很強,把“詩仙”看得很弱。
相反,李白的作品十有八九是失傳的,只比較殘存的詩詞是不公平的。
我們先從杜甫的壹首詩中感受壹下詩意的酒文化。《飲酒八仙》中寫道:“知張騎馬如乘舟,眩惑入井。
汝陽三鬥始於天,路在車角垂涎欲滴,恨不能封到酒泉。
豪飲幾千塊,壹杯音樂叫避賢。
宗誌英俊漂亮的男孩,用白色的眼睛仰望天空,像風前的玉樹壹樣明亮。
在蘇進王朝在長齋繡佛之前,他經常喜歡在喝醉的時候逃避禪。
李白在桶裏寫了壹百首詩,到長安壹家酒樓睡覺,天子卻叫他不要上船,聲稱他是酒仙。
張旭的三杯草傳下來,還沒等他脫下帽子把頭露出給王公看,他就把紙丟得如雲。
焦穗五鬥出類拔萃,侃侃而談,驚喜四宴。這首詩裏有八個人物,分別是何、李偉、李、崔宗植、、李白、張旭、焦遂。杜甫是以追述的形式寫的,因為他張之年齡最大,排名第壹。何張之在長安第壹次見到比自己小41歲的李白,驚呼李白“墮落”了。
前兩句寫他張之喝醉後騎馬搖搖晃晃,就像坐船壹樣。
醉眼昏花,不知不覺掉進了井裏,索性就在井底睡著了。
這是誇張地形容他的醉態。
汝陽王李習安是唐玄宗的侄子。他經常在喝醉後上法庭,天子也沒有責怪他。
李,左,被李推出,照常喝酒。古語雲:“酒清者為聖人,酒濁者為聖賢。”“捧杯”和“樂聖”這兩個詞表達了他豁達的態度。
崔宗誌,吏部大員崔日之子,隨父封齊桓公,官至謀士,也是李白的朋友。他白眼壹翻,形容這個美少年是魏晉遺風。
開元秀才蘇進,曾任戶部侍郎,信佛,長期齋戒,但嗜酒,故稱之為“逃禪”。
書法家張旭被後人稱為“曹聖”。
焦遂,生平不詳,當時只知是知名學者。
詩中最大膽最瘋狂的人是李白,他既是酒聖,又是詩聖。範《李白新墓碑》載:玄宗泛舟白蓮地,喚李白寫文章。此時李白在國子監喝醉了,玄宗命高力士扶他上船見他。
杜甫的這首詩,描寫了長安八個善於飲酒的人,從王公宰相到布衣。
寫八人醉酒,各有特色。他們用漫畫速寫的方法寫出了自己生活中的醉酒狀態,充分展現了自己嗜酒如命、無拘無束的性格,生動再現了盛唐文人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
李白的詩歌創作,慷慨激昂的歌曲,少有悲怨的歌曲,很少說起心中總有,酒客眾多,跌宕起伏,大話連篇,奔放不羈,充滿了極其濃厚的浪漫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再來看《進酒》,這是李白的代表作。讓我們感受壹下詩和酒的文化。
難道妳沒有看到,黃河的水是怎樣從天上流出,流入海洋,壹去不復返的嗎?妳有沒有註意到,在高高的房間裏,明亮的鏡子裏的可愛的頭發,雖然在早上是絲綢般的黑色,但在晚上已經變成了雪。
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想去的地方冒險吧,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著對著月亮!。
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被利用吧!至於錢,雖然散了,但還會再聚在壹起。
煮壹只羊,殺壹頭牛,磨壹磨胃口,讓我,三百碗,喝壹大口!。
岑老爺,丹秋生,會飲,杯不絕。
讓我給妳唱首歌吧!,請聽我說:為什麽鐘鼓那麽貴?希望不要醉後才醒。
古代清醒的人和聖賢被遺忘了,只有偉大的飲酒者才能名垂千古。
陳在完成殿的壹次宴會上,用壹萬個金幣買了壹桶酒,大家笑著說了壹句俏皮話。
為什麽說,我的主人,妳的錢不見了?,去買酒,我們壹起喝!。
五匹花馬,金禧,把它們交給男孩來換取好酒,隨妳,賣掉永恒的悲傷。
這首詩,除了前兩句,沒有留下“酒”字。
這些句子中有許多已經成為千古名句,比如“哦,讓壹個有精神的人去他喜歡的地方冒險,永遠不要把他的金杯空著對著月亮!."“既然上天給了人才,就讓它被錄用吧!,旋壹千銀子,全部還回來!.""古代的清醒者和聖賢已被遺忘,只有偉大的飲酒者才能名垂千古。"
中國的詩和酒文學,在李白的手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 * *,比如“趁活著享受壹杯酒!,不在乎自己的名氣會不會活下來!”、“蘭陵郁金香酒,玉碗琥珀光”和“花叢中壹壺酒,我獨飲。在他的其他酒詩中,沒有人和我在壹起。
直到,我舉起我的杯子,問明月,把我的影子帶來,讓我們三個”,“勸妳喝杯酒,無緣無故地去西方”等等,這些都是古往今來眾所周知的說法。
李白是壹個高傲灑脫的人。“妳愛妳死後的名望,我愛妳面前的美酒。沒有虛名。”他在喝醉的時候,表現出“直視群臣,傲然而笑”的精神。最有名的是讓高力士喝醉酒後脫下靴子,楊貴妃為他磨墨。
蘇軾對李白“與萬人戲如知己,視之如糞土”的評價可以說是對的。
我們再來看李白的另壹首詩《河頌》:“玉笛金管坐兩端。
船上裝有數千胡的酒和美麗的藝妓,並任其在河中隨波逐流。
黃鶴樓裏的仙人還在等黃鶴走,而我這次徒步沒有機心和白鷗壹起遊泳。
瞿平詞掛日月,楚王亭臺空山。
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滄州笑傲。
如果功名富貴都可以用在漢江,我怕西北會被西北打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心中的理想境界。在李白眼裏,名利不會長久,只有詩人的作品才會流傳千古,與日月同輝。比如這句“屈平辭賦掛日月,楚王臺空。”瞿平就是屈原,屈原和他的詩流傳千古。楚王風光早已不在,也很少有人能記得,也沒什麽留給後人。
詩中還描寫了詩人完成作品後內心的喜悅和激動,如“喜之時撼五嶽,詩成笑顏。”在李白筆下,確實所有的河山都寫到了廬山香爐峰,“日照香爐生紫煙”;《燕山雪花大如席》太行支;《黃河》中的“我要渡過黃河,但冰封渡口”等等。
這就是李白寫的和做的。在《江上歌》這首詩裏,詩人的理想國裏還有酒。“酒瓶裏有千萬個歡迎”,詩人離不開酒,詩歌也離不開酒。
李白的詩充滿了豪飲和奢談,但偶爾也有例外。
比如在《難於上青天》中有這樣壹句話:“純酒成本價,為金杯,壹萬銅錢壹酒壺,甄慚愧壹萬塊錢。
我把食物棒和杯子扔在壹邊,我不能吃也不能喝,我拔出我的匕首,我徒勞地窺視四個方向。李白在744年被棄被迫離開長安之前,他的好朋友們不惜重金為他送行,但壹向酒量很大的李白這次放下筷子,把酒杯推開了。
他離開座位,拔出劍,環顧四周,失去了理智。
停、扔、拉、關懷這四個連續的動作,生動地表現了內心的壓抑和情緒的激蕩。
只要有酒,喝不喝都能促成好詩。
所以這首詩還是沒有離開“酒”,這是詩酒文化。
唐代是壹個酒文化發達的國家,“酒促詩”是唐代文化最凝練和高度體現。
從李白個人角度來說,酒引起了詩人的詩趣,從而內化於他的詩中,酒從物質層面上升到了精神層面,成為李白詩歌的指涉符號,甚至成為李白的個人指涉。
比如“太白遺風”這幾個字,被愉快地鐫刻在後世酒樓的酒瓶、酒旗上。這個“太白”是酒,酒也是“太白”。
從酒對唐詩的重要性來看,酒已經內化於唐詩之中,散發著唐文化的迷人魅力。
也許,杜甫和李白這兩位唐代詩人的明星,太耀眼了。再來看看其他詩人作品中體現的詩酒文化。
白居易《六年冬夜贈崔長實叔惠》曰:“開青蟻酒暖棕絲裘。”還有壹個建議給我的朋友劉,壹個寫於江州的七絕816:“舊瓶中有壹線綠,靜爐中有壹抹紅。
外面黃昏有雪的感覺,裏面來杯酒怎麽樣?。現在人們還在研究“綠蟻酒”的制作方法,最多是見過人們制作淡黃色的醪糟,卻沒見過綠蟻酒。
於是有人嘲諷失敗者做不出“舊瓶裝新酒”,只好拿“白蛆淡醪”來代替。
白居易《戲吸引眾客》中有壹句話是“黃酒青酒迎冬熟,絳紅竈夜夜開。”其中“黃酒、青酒”都是酒,這類以酒待客的詩句在白居易的作品中還是比較常見的。
只是白居易雖然好客,但他的詩裏總有壹種好客的感覺,而李白的詩裏卻沒有這種感覺。為什麽?具體原因我會在後面壹段說明,這裏暫時不按表。
王翰的《涼州詞》很有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應立即催。
醉臥沙場,君不笑,古已有幾番戰。“詩中有酒的介紹,描寫武將醉酒躺在戰場上的狀態。
杜牧《博秦淮》“煙聚寒水,月滿沙,夜近秦淮酒家。”他寫的是多姿多彩的秦淮河,寫的是詩人對王朝興衰的感慨。
王維《送元二世安Xi》“渭城瀟瀟塵,客舍清鮮。
真心勸朋友幹壹杯酒,西出陽關,難逢親人。“借酒寫送別壹幕。
羅隱《自責》“贏了就唱,輸了就歇。”。
今天有酒喝壹醉方休,明天會擔心明天會煩惱。“寫人生患得患失還不如壹醉解千愁的心理。
此外,像李商隱的《龍池》“龍池賜酒開雲屏,解鼓聲止。”高適《夜別維斯》“高廳燈酒清,夜雁鳴。”韓愈《柳情》“知有前期,難分今宵。
故人無酒,不如石友峰。”等等,都反映在詩和酒裏,讓後人感受唐代的詩和酒文化。
是什麽原因使得李唐詩壇酒文化興盛,李白和白居易詩歌的場景差異是什麽原因?歷史似乎給我們留下了壹個謎,而解開這個謎的鑰匙,其實要從隋朝開皇的時候說起。
馬端臨在《文學通考》中說:“古今之稱民族經濟富庶者,無如隋也。”隋朝以最小的代價實現了國家的統壹,隋文帝以非凡的精力下大力氣治理壹個富國。
這些政策很多都是前所未有的,比如取消酒稅的政策。
開帝三年,公元583年,隋文帝下令免除酒稅。
壹個看似無關緊要的政策,關系到很多方面。
關於國稅,酒稅是壹大項。漢武帝三年,決定國家對酒實行“價中含稅”的專賣。
這樣,酒的利潤大部分歸國家,只有30%左右落入私人腰包。
北周時期,由於酒稅過高,“國有酒廠取利”遭到人民的強烈反對。統壹之初,隋免除酒稅,可以說是為了避免激化矛盾,但是我們看到了有趣的壹面,就是免除了酒稅,國家並沒有從中受益,但是隋朝卻以富庶著稱,令其他朝代自慚形穢。
而且,更重要的是,免征白酒稅後,鼓勵了民間釀酒業的發展和白酒在民間的普及,從而催出了“詩意的酒文化”。
“詩酒文化”的興起也與窮人地位的提高和“士紳”的衰落有關。
隋文帝建立科舉制度,對南北朝遺留下來的士紳是壹個沈重的打擊。隋末戰爭把隴西的暴發戶傾巢而出,再次打擊士紳,而武則天的政策是和隴西士紳暴發戶壹起打擊,讓幾個大家族聯合起來,震動全國。從此,不可能了。
士紳壟斷文化的現象也被無情地粉碎了。
因此,唐詩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也像絢爛的春花,綻開怒放。
可以說,李唐詩酒文化產生的根本原因是隋文帝免除酒稅,隋唐打擊士紳打破文化壟斷,科舉興起不得人心。
而最重要的是解禁酒精。
唐朝是中國酒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釀造技術比上壹代更先進。釀酒業由政府和私人經營,酒類管理松懈。政府設立了“好釀酒部”,也就是全國的釀酒生產部門,既有釀酒師,也有專門的管理人員。
唐朝很多皇帝也親自參與釀造。唐太宗曾經引進西域釀酒工藝,在皇宮中釀造。"這酒是綠色的,芳香可口."
這樣看來,白居易詩中的“青蟻酒”和“青醅”很可能在唐太宗時代就已經釀造成功了。
從酒器來看,唐人崇尚的是“酒以貴器盛”,如“葡萄美酒夜光杯”、“玻璃鐘厚琥珀,小槽滴酒真珍珠紅”。
這些都反映了唐代高度發達的釀酒技術,以及隨之而來的唯美主義傾向和樂觀的時代精神。
唐玄宗十四年天寶爆發安史之亂。此後,經過多年戰亂,國家處於戰爭狀態,軍費開支巨大,財政拮據。在唐代宗登基之初,公元763年,* * *被迫再次征收酒稅。
從此結束了180年隋唐時期酒免稅的局面。
到唐太和八年(公元834年),朝廷的酒稅收入高達1.5萬元,占當年全國財政收入的1/8。
而唐代的“詩酒文化”也衰落了。
這是李白和白居易詩歌情感差異的現實原因。
公元763年,中國文學史確定這壹年為盛唐文學的終結。這只是巧合嗎?盛唐文學中幾乎有壹半的詩歌是在醉酒的心境下寫成的。
寒山的詩裏都是才子的詩,溢滿了賢者的酒。
.....這時候我吸了兩盎司,背了五百首詩。”張說,“喝醉了就開心,沒醉就贏。
感動是舞蹈,詩歌是文字。在現存的五萬多首唐詩中,與酒直接相關的有六千多首,與酒間接相關的就更多了。
可以說50%以上的唐詩都是由酒產生的。
與李商隱、杜牧同時出現在晚唐詩壇的還有蕭。但在他們的詩歌中,再也看不到盛唐時期那種蓬勃向上的精神。李商隱的詩氣勢磅礴,但也晦澀難懂,以至於有“詩人總愛昆西,恨無人寫簡媜”之說。
公元763年,壹個時代結束了,壹個真正的“詩酒文化”時代結束了。
在“詩酒文化”時代結束之前,杜甫也寫過《春憶李白》這首詩:“白燁的詩所向披靡,他在空中飄蕩。
李白的詩是庾信詩歌的清新之風,是俊哉作品的風骨。
現在,我獨自壹人在渭北的春樹上,而妳在東南方的太陽,晚霞,天空的每壹邊,只能思念。
我們什麽時候能再喝酒討論我們的詩?詩中“當飲壹瓶酒,更重壹張精紙”的感慨,已經超越了時空,不僅是杜甫個人的感慨,也是杜甫之後所有詩人的心聲。
“詩酒文化”的第二個時代何時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