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松源》中所寫的,我們也感受到了獨自漫遊世界的痛苦。看:
這幅松源的題目是《歸歸嶺客窗明》,元代喬吉所作。我們不太了解這個作者,也不太了解這首元曲,但我們可以理解詩人在這首詩中表達的感情。尤其是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無奈是顯而易見的。
從標題可以看出,這首元曲寫於清明節。“起伏的梨花,窄窄的索簾,靈動的小紗窗”,筆者在清明節的時候,飄泊在外地很遠的地方,看到窗外清澈的風雨,看到那小小的窗戶,心裏感慨良多。不需要像唐詩中“孤燭裏的陌生人”那樣淒淒慘慘,也不需要像松源“十年臥榻,兩個江南老人愁”那樣悲涼。詩人的思想其實飛得更遠,直達世界的盡頭。
“三千尺愁愁,五十年春夢”是這首元曲中最出彩的壹句,最能體現詩人的心境。人的壹生很短暫,但今年過半,還是無事可做,還是壹個人在異國他鄉漂泊。他內心的悲傷可想而知!“我見他人,柳分煙扶屋檐。”詩人正暗自悲傷時,忽然看見壹戶人家身上冒出壹縷青煙,爬上了屋檐。在這裏,詩人用他所看到的細節反映了其他地方的商業的豐富,也反映了他在這個世界上的孤獨。
古往今來,寫遊子的詩很多。連“霜夜,江楓漁火愁眠”這種名句都是漂泊的詩,何況“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如果我們仔細品味這些詩歌,就能感受到其中最醇厚的意蘊,這對我們今天審美情感的提升和人生道路的選擇大有裨益。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刪除。
本文作者授權騎士價值品牌屋古詩詞分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