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和倫敦期間,他不僅繼續寫作,而且發掘和培養人才,廣泛結交歐美文壇人士,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沈寂,促進美國文學的“復興”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他與雕塑家、畫家和音樂家有著廣泛的交往,這對歐美現代主義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從1914到1916,龐德與愛爾蘭詩人葉芝交往密切。他欽佩葉芝,並把葉芝作為他的老師。葉芝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他的影響。龐德幫助詹姆斯·喬伊斯出版了《青年藝術家畫像》和《尤利西斯》,幫助艾略特整理和刪節了《荒原》的初稿,並推薦給出版社出版。他在巴黎遇到了海明威,並幫助他出版了他的第壹本書。1924離開巴黎後,二戰前夕,龐德的註意力逐漸從文學創作轉向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問題。
龐德因上述原因於1943年被控叛國罪。1944年被美軍俘虜,囚禁在意大利比薩,1945年被押往華盛頓受審。後來,他被宣布精神失常,免於審判。從此,龐德在精神病院度過了十多年。在他被拘留期間,龐德繼續翻譯孔子的作品,並寫了詩的第71-84章,即《皮桑詩章》。1949這部作品獲得了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的、艾略特擔任評委的博林根詩歌獎,壹度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
流派背景
意象派,現代英美詩歌的壹個流派。意象是帶有主觀感情的客觀形象,是中國古典文論中固有的概念。從易經、《莊子》、《詩經》、《離騷》到《文心雕龍》、唐詩和唐宋詩詞,意象理論在理論和實踐上都經歷了壹個漫長的發展過程。20世紀初,在法國象征主義和中國古典詩歌意象豐富、含蓄、生動的影響下,以美國詩人龐德、艾米·洛厄爾和英國詩人托馬斯·休謨、理查德·奧爾丁頓為代表的壹些作家和評論家掀起了壹場反對抽象說教和過時的主題和表現形式的詩歌運動。1912年,龐德首次采用了意象派的名稱。1915 ~ 1917期間,每年出版壹本意象派詩集。龐德退出意象派後,洛厄爾繼續領導意象派的活動,提出了六項原則主張,即語言要通俗準確,要創造新的節奏,題材要完全自由,詩歌要用意象來寫,表達要具體、簡潔、集中。後來,洛厄爾又加上了“要含蓄,不要直白”的原則。他們努力以生動的形象和短小精悍的“中國式”詩歌風格反對19世紀後期陳腐的英國詩歌風格,具有積極意義,但他們註重詩歌的形式和技巧,往往忽視作品的社會意義和思想價值。壹戰後,意象派詩人逐漸分道揚鑣,這個流派逐漸瓦解。十月革命前後,意象派傳入俄國,葉賽寧等第壹批青年詩人和畫家發表了意象派宣言,成立了壹個團體,出版了意象派雜誌和詩集。群在1927解散。20世紀30年代,英國評論家卡羅琳·斯珀津出版了《莎士比亞的形象》,對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形象進行了大量研究,成為莎士比亞批評中意象主義的開創者。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美國詩歌中出現了以卡爾·夏皮羅和約翰·馬爾科姆為代表的意象玄學和以詹姆斯·賴特和路易斯·辛普森為代表的深層意象主義等新的詩歌流派,表明意象主義對美國詩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思想轉變
從1924離開巴黎到二戰前夕,龐德逐漸將註意力從文學創作轉向資本主義政治經濟問題。在創作文學的同時,他寫了壹些社會批判的文章。本文討論了貧窮與繁榮、戰爭與和平、失業與高利貸,同時批判了物質主義和工業主義對人們思想的腐蝕。很難理解,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最終導致龐德走上了反猶主義的道路,為墨索裏尼的法西斯國家社會主義歌功頌德。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龐德在羅馬電臺發表了數百次廣播講話,批評美國的戰爭行動,抨擊羅斯福的戰爭政策,贊揚墨索裏尼,主張墨索裏尼的治國政策可以促進壹個沒有貪婪和高利貸的社會。
1958年,通過阿奇博爾德·麥克雷什、羅伯特·弗羅斯特和歐內斯特·明威的調解,龐德未經審判被判叛國罪不成立,返回意大利。1972 11死於威尼斯。在龐德獲釋前後,他的壹些作品繼續出版。這些作品包括埃茲拉·龐德的書信(1907-1941)、文學散文(1954)和散文選(1909-0)。
影響
龐德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吸收了壹些日本詩歌的寫作形式和特點,如俳句詩。他在長詩《詩》中闡述了孔子的學說,並在1915出版的《中國古詩》中收集翻譯了十幾首。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文是從日語翻譯過來的。龐德還翻譯了《大學》、《中庸》、《論語》等。在翻譯過程中,龐德得到了華盛頓壹些專家學者的幫助,克服了各種困難。盡管人們可以批評這種翻譯,但龐德進行了前所未有的嘗試。除了翻譯中國的作品,龐德還翻譯過日文、希臘文、意大利文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在這方面,龐德也是壹個有成就的翻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