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讀《時間之書》的感想(2)

讀《時間之書》的感想(2)

因此,在《時間之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余世存先生做了壹次又壹次的演繹。比如古人叫五日微,十五日長,五日長,十五是壹個節氣。余世存先生闡述了我們的祖先在世界上生活和定居的參考原則。壹個知道太陽來到南半球再回到北半球,壹個知道此時北半球的生活不能隨心所欲。進出無病?壹個深刻理解這個時空邏輯的人,就會理解天地之心的深刻含義。立春的節氣是什麽?世界打雷孕育萬物?這是提醒人們,春天是毛發生長的季節,是動植物欣欣向榮的時候,這個時候不能傷害春天。如果妳知道雨要來了,妳就會知道農民和生物界不僅僅是?下雨的時候是吉祥的?而且都是想著預防。如果我們知道,在酷暑期間,河水井水渾濁,天氣炎熱是為了防暑,那麽這個時空的本質不僅僅是降溫和獲取降溫防暑等物資,更是為了提高公眾的認可度。老閔勸項?。當時的鹹豐帝沒有他的哥哥恭親王聰明,但是他讓他的父親重視做王子,因為他的老師教了他幾招,其中壹招就是和王子打獵的時候壹箭不放。父親問他為什麽,他回答:這個春天,鳥獸繁衍,不忍傷命去晾天?據說道光帝誇他:這真皇帝的話?由此可見,這種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想早已成為中國人骨子裏的道德準則。

可以說,余世存先生在《時間之書》中完成了壹次關於中國人感情的完美推理。他認為,生活和社會井井有條,人性充滿活力,節氣不僅形成自己的時間坐標,而且演變成整體,提醒人們需要百年精神和防禦。孔子觀察?冷了就知道松柏會枯萎。,然後延伸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誌?、?仁人誌士為仁,有存無害仁,有死有仁。中國有著悠久的精神誠信歷史,其源頭是時間上的節氣。自此,時間之書的核心問題浮出水面:從節氣到誠信,至今仍是人們生存的重要課題。我們掌握了時間的節氣嗎?我們是否把握住了人生的節點?回望過去,妳是否值得保持天地生命的完整?遺憾的是,目前的情況並不令人滿意,余世存先生感慨地說:如果我們對自己誠實,就應該承認我們與天地自然是隔絕的。當代人受到社會、技術之類的東西的威脅,失去了對生物界、天時地利人和的感覺,對道家的本質幾乎壹無所知,從而失去了祖先的精神,更談不上氣節。?

在此基礎上,《時間之書》指出了現代人面臨的最大問題:時間感的喪失。余世存先生承認,全球人類文明的成就之壹是現代人超越了時空,但他也明確指出,在物欲橫流的今天,我們忽略了人存在於此時此地,人的身心還有生物鐘。如果失去了時間感,生物鐘紊亂,人的身心狀態就會出問題。時間感不僅對現代人來說是健康的,對生活來說也是快樂而有意義的。我們常說中國文化是時間性的,西方文化是空間性的,這種時間感的喪失對我們民族來說更是致命的。

海德格爾曾引用荷爾德林的名言:人生碩果累累,但我們還是要詩意地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余世存先生堅持這樣壹個常識?豐富的知識和超群的智力在節氣面前不值得稱贊,因為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自己?他熱情地主張:?就時間的感覺而言,中國的傳統文化確實有過天人合壹、人心相通的奇妙體驗。感受它,體會它,邊唱邊哭。?

或許,天時地利人和,尊重事物,尊重誠信,才是我們最應該有的中國風。

中國古典哲學認為,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說明了宇宙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甚至萬物的化生。

遠在15億年前,我們的宇宙還沒有誕生,是虛幻的,處於無中心無邊際的混沌狀態。中國古代先賢稱之為?答應嗎?。與大爆炸理論相比,無窮大是大爆炸前的狀態。宇宙大爆炸之初,太極從無窮遠處誕生,是壹個體積小、密度大、溫度極高的奇點,是世界即將開啟、混沌不分陰陽的時候的樣子。接下來的30萬年,宇宙誕生,太極逐漸誕生了兩種器械。我們能感知和不能感知的事物,都有陰陽兩種屬性。能量和質量、時間和空間、運動和靜止、黑暗和光明都是這兩種儀器的表現形式,它們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的關系。

美國藝術家布達斯筆下的整個宇宙

宇宙的表面是無限的,宇宙的盡頭也是無限的。人類眼中的宇宙是浩瀚的,我們對宇宙的邊界及其外部情況壹無所知。在已經觀測到的6543.8+025億個星系中,銀河系只是壹個非常普通的棒旋星系。而我們的太陽只是銀河系4000億顆恒星中的壹顆。

銀河系統

古人曾感嘆,寄蜉蝣於天地,是滄海壹粟。地球作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中的壹員,從宇宙的宏觀尺度來看是極其渺小的,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類更是微不足道。但是,維持宇宙存在和運動的自然規律不會因為觀測者的尺度和角度不同而改變。

只有還在世上的人才能看到細節。起源於地球北半球黃河流域的中華民族,在古代以農業立國,達到了人類農耕文明的頂峰。在那些失落的時空裏,中國的傳統農民?春夏秋收冬儲?在大自然的四個意象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他們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時間觀念,但通過觀察日月,以及氣候和物候的變化規律,早在公元前八世紀的東周時期,他們就有了南至日(冬天的至日)和北至日(夏天的至日)的概念。戰國末期,呂的《春秋》?十二月?立春、春分、長夏、夏季至日、立秋、秋分、立冬和冬季至日,八個節氣。這八個卦、八個節是壹年中的八種時空,也是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節氣。立春、長夏、立秋和立冬是四季的開始,春分、夏季至日、秋分和冬季至日等分為四季。它們共同標誌著季節的變化,清晰地將四季展現在世人面前。

在那個以農業立國的年代,時間不是種和收那麽簡單,更不是屬於王公貴族精英和閑人的?優優死了?。農民借助節氣,把壹年凍結成耕種、施肥、灌溉、收割、儲藏的循環系統,再把時間、生產、生活升華到人與天對應,甚至合二為壹的狀態。文人墨客循著四季的歌聲: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雲夏雨、冬月,再從節氣中體悟生命的意義和宇宙的道理。

中國古典哲學的代表是儒家思想。它的創始人孔子曾經像農民壹樣感受過時間和生命的循環。他在《自然》中觀察到。冷了就知道松柏會枯萎。。他對此進行了延伸,然後得出結論?溫超刀,晚上會死嗎?儒家的節操。可以說,中國源遠流長的精神氣節,在時間上源於節氣。

從節氣到誠信,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世間萬物生來都有自己的節氣坐標,人性應該具有完整性,這是關系到我們為什麽是人的重要問題。中國古代思想家對節氣和節氣有深刻的理解。在關註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統壹的同時,他們更關註現實,更傾向於討論社會和政治問題。中國古代統治者基於儒家的核心思想推行仁政,產生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政治制度。而在西方,直到19世紀,才出現了可與之媲美的德才兼備的官僚體系。

在這樣精準高效的農業體系下,中國古代的農民把土地利用到了藝術的高度。19世紀初的壹位英國農學家在調查報告中寫道:東部的農民用同樣面積的土地可以養活比英國多6倍的人,這在間作、燃料、食物利用、施肥循環、土壤保護等方面都是了不起的。這些都與農民對時間和二十四節氣的準確理解有關,也與恪守君子之道的統治精英和傳統士大夫的非凡執政能力有關。

余世存的《時間之書》相當於中國人的簡史,因為他的著作中的二十四節氣不僅記錄了中國人的歷史和習俗,還承載了中國人的存在和時間。這些節氣就像壹部中國文化的百科全書,不僅關系到農業,關系到養生保健,也關系到我們每個人對生命、自然、生命、宇宙的感受和認知。普通人只要了解節氣的諸多含義,就壹定能夠理解,理性調和天人關系,進而提升百年來的人生價值。

在傳統社會中,中國人對天、地、時間和空間的感情是細膩的,他們有過天人合壹的奇妙體驗。然而在當代,我們生活在鋼筋水泥構成的感官沙漠中,受到高科技事物的威脅,作息不再無拘無束,規律可循。我們失去了對生物界的感知,失去了天時地利人和,對道家的本質幾乎壹無所知,從而失去了很多古代聖賢的精神和氣節。

誠然,科技是人類探索、研究和認識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有力工具,也是人類進入天人合壹更高境界的必由之路。但是,我們不能把科學和技術混為壹談,迷失在人性的貪婪、懶惰和自私中,更不能違背君子之道,把科學成果應用到違背自然規律和社會道德的黑科技上。

在科技爆炸式發展的今天,我們應該捫心自問,我們掌握了時間的節氣嗎?我們是否把握住了人生的節點?回首路上,是否對得起天地生命的完整?幸運的是,今天我們有了余世存先生的《時間之書》,它不僅揭示了時間、節氣和誠信的深刻含義,而且使我們能夠回歸自然,重溫那首傳唱了千古的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