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臺灣同胞的愛國事跡

臺灣同胞的愛國事跡

1,臺灣省愛國烈士翁澤生為中華民族的復興奮鬥終生。

翁澤生,1903,臺北人,福建同安人。早在青年時期,他就積極參與並組織了臺灣省的壹系列抗日愛國活動。為了反抗日本殖民教育,他在父親的安排下到廈門求學。1924畢業於廈門集美中學,同年考入廈門大學。

65438年至0925年,翁澤生轉入上海大學學習,積極參加反帝的五卅運動。1925年7月,翁澤生經瞿秋白介紹加入中國* * *產黨。

1933年3月,翁澤生因叛徒出賣在上海被捕,後被押往臺北日軍監獄。在長達6年的牢獄生活中,面對日本侵略者的嚴刑拷打、威逼利誘,他依然堅定不移,用生命捍衛了黨的組織機密。

由於長期的煎熬,翁澤生的肺結核加重了。3月1939,1,被保外就醫,但生命垂危。09年3月19日病逝於臺灣省,享年36歲。

2.於右任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1949去了臺灣省,去了臺灣省後依然思念祖國。

於右任臨死前拖著病體,寫了壹首臨終詩《望大陸》。詩中說:“葬我於高山,望故鄉;故鄉是無形的,永遠無法忘記。把我埋在高山上,看我的大陸;大陸是看不見的,只有哭。天空是灰色的,狂野的;山野,國有!”這首詩發表在1964,立刻打動了中國無數人的心。

3.李宗仁的民族情懷。

1955年,李宗仁公然反對“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

1965年7月,在總經理周恩來的親自安排下,李宗仁沖破美國的幹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宣稱:“我希望跟隨我國人民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我要為壹切愛國反帝事業貢獻力量。”

他還希望留在臺灣省的國民黨人堅決回到祖國的懷抱,為國家的最終統壹做出貢獻。解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壹,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民族大義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為統壹大業而奮鬥的人們。

4.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年初,他被日軍圍困,身受重傷,無法咀嚼樹皮,只好在棉衣中吞服棉花和冰塊充饑。

日軍勸降未果,亂開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殘忍的日軍剖開了他的身體,當他看到肚子裏只有雜草和棉絮時,所有被楊靖宇領導的抗日聯軍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侵略者都楞住了。在長白山的雪林裏,支撐楊靖宇抗擊敵人的力量,是對祖國深深的愛。

5.余光中對祖國的依戀

臺灣省著名詩人余光中2004年10月7日在海口演講時警告,臺灣省對中華文化要做加法和乘法,而不是減法和除法,不要為了50年的政治而拋棄中華文化。

余光中是在此間舉行的中國青年文化發展論壇上,回答海南大學學生有關臺灣省青年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態度問題時作上述表示的。

余老說,臺灣省壹直很重視中國古典文學的傳承,大學研究或寫論文的對象大多是古典文學。但由於政治原因,臺灣省近年來壹直推行“去中國化”的教育,有些學校在考核中國歷史地理時甚至只考核學生對臺灣省歷史地理的了解程度。這使得中國文化在臺灣省變得狹隘。

余老語氣沈重地說,臺灣省要包容,要為中華文化的發展壯大做加法和乘法,而不是排外的心態,做減法和除法。

在中華文化的大圓裏,所有的圓都是同心圓,圓心可以無處不在,圓規(邊)浩如煙海,無跡可循!否則,在全球化的今天,沒有自己的國標文化,中國的文化會被歐洲的美好風雨吹得體無完膚。

今天,余光中為來自海峽兩岸的500多名青年做了壹場題為“中國詩歌中的天人合壹”的專題講座。從《詩經》中的楚辭到唐詩宋詞,他自信滿滿,侃侃而談,讓海峽兩岸的年輕人深刻體會到了中國古典詩詞的優美和深遠。

他笑著說,他和今天的年輕人壹起變得更年輕了。應學生要求,余老還朗誦了《海峽兩岸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