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五國歷史
北歐五國有著共同的歷史,在社會和文化方面有著密切的聯系。在黑暗時代,挪威、瑞典、丹麥和冰島有相似的文化、語言(古諾)和宗教(北歐神話)。1000年基督教傳入後,本土化使丹麥、瑞典、挪威形成三個獨立王國。從12世紀開始,現在芬蘭的地區(語言學上屬於芬蘭語-烏戈爾語系)開始融入瑞典,形成了瑞典王國。冰島、法羅群島、設得蘭群島、奧克尼群島、格陵蘭島以及蘇格蘭和愛爾蘭的大部分都屬於挪威。所有五個北歐國家都遵循宗教改革,接受路德教。
14世紀,丹麥、挪威(連同冰島)和瑞典(連同芬蘭)組成卡爾馬聯盟,由同壹個君主統治。丹麥迅速稱霸聯盟,但在16世紀初期,瑞典重新建立了獨立王國;丹麥對挪威的統治直到1814年被迫將挪威割讓給瑞典國王才結束;冰島、格陵蘭和法羅群島仍然屬於丹麥。在17世紀,瑞典成為偉大的歐洲國家之壹,但隨後它壹個接壹個地失去了領土,甚至在1809年失去了芬蘭。芬蘭成為自治的芬蘭大公國,俄羅斯沙皇的附庸。
1905年,瑞典和挪威從19世紀開始的聯盟隨著挪威的不滿而瓦解。與此同時,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興起了斯堪的納維亞主義,旨在統壹瑞典、挪威和丹麥,但成效不大。第壹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期間,芬蘭成為獨立國家,形成北歐國家同壹體的想法開始出現。二戰期間,冰島於1944年從丹麥獨立,隨後1952年組建的北歐理事會成員全部成立。
二戰後,北歐五國的政策具有相同的特點。比如北歐國家都有龐大公的福利制度,由稅收支付,還有社會民主主義的立法政權,主要由二戰時期上臺的社會民主黨人主導。
北歐風情堪稱北歐的特色風情。最熟悉的也是世界知名家居品牌——北歐風、北歐。
產品圖片參考
風格家居1952源自丹麥,是世界知名的頂級家居品牌。在全球50多個國家有340多家品牌店。上海特倫頓集團作為北歐風格的中國加盟商,建立了覆蓋65,438+08城市,由65,438+08家經銷商組成的銷售網絡。長三角和北京是重點區域,北歐風以其知名的品牌形象、優秀的產品和非凡的售後服務在高端消費者中最值得稱道。在2007年6月5438+065438+10月由全國工商聯家具裝飾商會組織的壹次消費者評比中,北歐風格被評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家具品牌”,在進口現代家具中排名第壹。
地理概況丹麥位於北歐,位於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由406個島嶼* * *組成。丹麥總面積只有43000平方公裏。
就面積而言,丹麥是北歐最小的國家。
人口約520萬,德國人占97%,人口密度居北歐國家之首。
丹麥語為官方語言,說英語也相當普遍。
丹麥的氣候多變,但壞天氣很少。春天四五月氣候溫和,夏天六八月比較溫暖,因為丹麥緯度高所以是白色的。
白天變長,晚上9點多太陽落山。秋季9-11月多風多雨,冬季經常有壹些霜雪。
丹麥有四個截然不同的季節。深秋、冬季和初春要穿防寒的衣服和外套。其他季節可以穿薄壹點的衣服,旅遊的時候建議帶上。
雨具,穿結實舒適的輕便鞋。
經濟概況農牧業是北歐最發達的國家。工業是丹麥國民經濟的主體,包括石油勘探、造船、化工、電子食品、食品和紡織。
紡織等部門占據重要地位。船用主機、水泥生產設備、助聽器、啤酒、酶制劑、人工胰島素遍布全球。
享有很高的聲譽。丹麥農業高度發達,在世界壹流農業國家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效率居世界首位。
進入國家行列。丹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和世界四大捕魚國之壹。
丹麥的最佳旅遊季節是每年的5月至9月,這段時間白天長,夜晚短,氣候溫和舒適。首都哥本哈根有許多名勝古跡。
碼頭公園、證券交易所、皇家圖書館、武器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和北歐最大的動物園和水上博物館。
別具風格的是,哥本哈根附近的仿古旅遊村和丹麥最大的水族館也是遊客爆滿。此外,新西蘭北部的古城堡和比
龍城的樂高樂園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重要城市哥本哈根是首都,人口約654.38+0.5萬。它也是丹麥的金融和文化中心。哥本哈根機場與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相連。
亞洲和歐洲的主要樞紐。
貨幣克朗,國際符號是DKK,但是丹麥國內的物價都是用KR表示的。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小時。
丹麥的高等教育機構實行免費制度,有很多獎學金和補貼,但錄取名額往往有限。有五所綜合性大學,最著名的有:哥本哈根大學、皇家獸醫農業大學、丹麥理工大學、奧胡斯大學和奧登大學。
國名:芬蘭共和國
獨立日:65438+2月6日(1917)
國旗:長方形,長寬比為18: 11。旗幟是白色的。稍微偏左的壹個藍色寬橫桿將國旗分成四個白色的長方形。芬蘭被稱為“千湖之國”,西南瀕臨波羅的海,藍色旗幟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壹個象征著藍天。芬蘭四分之壹以上的領土在北極圈內,氣候寒冷。白旗象征著白雪覆蓋的土地。國旗上的十字代表芬蘭在歷史上與其他北歐國家的密切關系。國旗是在芬蘭詩人托查裏斯·托貝留斯的建議下,於1860左右制作的。
國徽:是紅色的盾形紋章。盾上是壹只頭戴皇冠的金獅,前爪壹把劍,後爪壹把砍刀。九朵白玫瑰點綴在獅子周圍。獅子象征芬蘭人民的勇氣和力量,九朵玫瑰代表芬蘭歷史上的九個省。
國歌:祖國
國家要人:塔裏婭·哈洛寧總統,2000年3月就職;馬蒂·萬哈寧總理於2003年6月就職。
自然地理:面積3381.45萬平方公裏。位於歐洲北部,北鄰挪威,西北鄰瑞典,東臨俄羅斯,南臨芬蘭灣,西臨無潮的波尼亞灣。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曼塞爾基亞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為200-300米冰磧丘陵,沿海地區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蘭有豐富的森林資源。全國森林面積2600萬公頃,人均林地5公頃,人均林地居世界第二位。該國69%的土地被森林覆蓋,居歐洲第壹,世界第二。樹種以雲杉林、松林、白樺林為主,茂密的叢林裏開滿了鮮花和漿果。南部的塞馬湖面積4400平方公裏,是芬蘭最大的湖泊。芬蘭的湖泊與狹窄的水道、短的河流和急流相連,從而形成了壹條相互溝通的水道。內陸水域面積占全國總面積的10%。約有17.9萬個島嶼,18.8萬個湖泊,被稱為“千湖之國”。芬蘭海岸線曲折,長度為1100公裏。魚類資源豐富。芬蘭有1/3面積位於北極圈內,北部氣候寒冷多雪。在最北部,冬天40-50天看不到太陽,夏天5月底到7月底白天黑夜都能看到。它有溫和的海洋性氣候。冬季平均氣溫-14℃至3℃,夏季平均氣溫13℃至17℃,年均降雨量600毫米。
人口:565 438+095 000(2002年)。大多數人口生活在氣候溫和的南方。其中芬蘭人占92.4%,瑞典人占5.6%,還有少量薩米人(又稱拉普人)。官方語言是芬蘭語和瑞典語。84.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教,1.1%信奉東正教。芬蘭國際桑拿比賽> & gt& gt
首都:赫爾辛基人口56萬(2002年)。夏季平均氣溫65438±06℃,冬季平均氣溫-5℃。
世界聞名的芬蘭木屋> & gt& gt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五省壹自治區:南芬蘭、東芬蘭、西芬蘭、奧盧、拉比和奧蘭島自治區。
簡史:大約9000年前,冰河時代末期,芬蘭人的祖先從南部和東南部移居到這裏。12世紀以前,芬蘭是原始公社社會。12世紀下半葉隸屬於瑞典,1581年成為瑞典公國。1809年俄瑞戰爭後,被俄羅斯占領,成為俄羅斯統治下的大公國。沙皇也曾擔任芬蘭大公。經過1917,10的革命,芬蘭於1919年2月6日宣布獨立,共和國成立。1939年至1940年的芬蘇戰爭(芬蘭稱之為“冬季戰爭”)後,芬蘭被迫與前蘇聯簽訂《芬蘇和約》,向蘇聯割讓領土。從1941到1944,納粹德國進攻蘇聯,芬蘭參與了對蘇戰爭(芬蘭稱之為“延續戰爭”)。1944年2月,芬蘭作為戰敗國,與蘇聯等國簽訂了《巴黎和約》。1948年4月,與蘇聯簽訂《友好合作互助條約》。冷戰後,芬蘭於1995加入歐盟。
芬蘭大學的學生戴帽子。
政治:根據憲法,國家的立法權由議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制定。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擁有任命政府、主管外交和指揮三軍的實權,每六年選舉壹次。1999芬蘭議會通過了新憲法,憲法名稱由政府組織法改為憲法。新憲法加強了議會和政府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並減少了總統的壹些權力。議會為壹院制,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和立法機關。它由選民直接選舉的200名成員組成,任期4年。其主要職能是立法、監督政府和財政。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最高法院由院長和19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最高行政法院由院長和20名法官組成,負責審理政府機關和省、市(縣)機構的行政案件。檢察機關是各級檢察院。此外,還有壹名國家法律監察員,他有權出席內閣會議,監督總統、內閣和政府部門的決定是否符合憲法規定。最高法院和最高行政法院的院長、法官和檢察長由總統任命。
經濟:森林覆蓋率高達66.2%,約201.53萬公頃,人均占有量3.88公頃,木材蓄積量20.02億立方米。礦產資源中銅較多,還有少量鐵、鎳、釩、鈷。泥炭資源豐富,已探明儲量約700億立方米,相當於40億噸石油。有兩座核電站(四座核反應堆)。工業在20世紀90年代迅速發展,已經從勞動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以森林為基礎的木材加工、造紙和林業機械制造是經濟支柱,在世界上是先進的。整個森林工業的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5%,是世界第二大紙和紙板出口國,占世界出口量的25%。芬蘭也是世界第四大紙漿出口國。發達的信息產業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的經濟發展。2001年產值13776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0.5%,信息技術商品(計算機、通信設備等。).
世界上最大的基督教
木制教堂——凱裏麥基教堂建於1847 >:>
出口額為1.21.5億歐元,占出口額的30.9%。芬蘭是互聯網接入比例最高、人均手機數量最多的國家之壹。2001年,每100人擁有接入終端54臺,移動電話普及率80.4%。2001年農林產值40.3億歐元,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3.9%。農業和林業結合緊密,幾乎所有的農民都經營壹定數量的林地。農畜產品自給有余。近年來,化學和電子工業發展迅速。服務業發達,基本分為兩類:私人服務業和公共管理服務業。主要包括商業、貿易、賓館、飯店、銀行、保險、社會服務和公共服務。主要旅遊點有赫爾辛基、圖爾庫、中央湖區、北部拉比地區和奧蘭島。芬蘭的出口商品主要包括機械設備、化工產品、金屬、紙張和紙板等。進口商品主要有糧食、石油及石油產品、鋼鐵、紡織品、飼料等。20世紀80年代,芬蘭經濟以年均3.7%的速度持續發展。20世紀90年代初,經濟經歷了嚴重的衰退。1993開始復蘇,1994以來經濟總體發展良好。20世紀90年代初,芬蘭政府完成了經濟結構調整,提高了知識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重視科技投資,發展高科技和信息技術,繼續實施緊縮財政、鼓勵投資、削減社會福利、降低所得稅、加快國有企業私有化和改善就業等宏觀政策,從而保持了經濟的穩定增長。1999加入歐元,2002年1正式流通歐元,取代芬蘭馬克。2002年,受世界經濟不景氣的影響,芬蘭經濟增長緩慢。2002年國內生產總值6543.8+0397億歐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68萬歐元。
芬蘭兒童在迷妳移動桑拿車上洗桑拿。芬蘭人喜歡桑拿。在這個只有520萬人口的國家,大大小小的桑拿浴室有近200萬個。幾乎從嬰兒時期起,芬蘭的每個人都接受過桑拿浴的熏蒸和洗禮。
軍事:總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是最高咨詢機構。總理負責領導民政方面的國防活動。國防軍總司令負責軍事防禦活動。實行義務兵役制,服役期8至11個月。
新聞出版:2001年,全國共有報紙208種,雜誌期刊5158種。主要報紙有《赫爾辛基新聞》、《晚報》、《晨報》、《晚報》、《圖爾庫新聞》和《首都日報》。共有五家通訊社,其中最大的是芬蘭通訊社,成立於1915。它是半官方的,與世界各大通訊社都有業務關系。芬蘭廣播公司,YLE)成立於1926,1934年改為國有。用芬蘭語、瑞典語、英語、德語和法語廣播。電視在1958正式上線,有1臺,2臺,3臺。此外,還有私人廣告電視臺。20世紀70年代,有了有線電視(赫爾辛基有線電視)。
芬蘭人歡迎聖誕節。
外交:二戰後長期奉行與蘇聯保持睦鄰友好關系、不介入大國沖突、與其他國家發展友好關系的“積極的和平中立政策”。冷戰結束和蘇聯解體後,芬蘭對外交政策進行了重大調整,將發展與歐盟的關系作為外交重點。1995 65438+10月1成為歐盟正式成員。芬蘭仍然堅持軍事不結盟和獨立可靠的防務政策,並與北約密切合作。同時,繼續與俄羅斯保持睦鄰友好關系,支持俄羅斯融入國際社會。
與中國關系:1950 10 10月28日,蘇蘭與中國建交。1951年公使館成立,1954年升級為使館。2002年6月,哈洛寧總統訪華。
北歐介紹:/view/454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