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創世女神。又稱帝瓦、陰娘娘、女媧石,是中華民族人文初起、國為天子的古老傳說。相傳女媧壹天造人70次,用黃泥模仿自己,創造了人類社會,建立了婚姻制度。
因為天要塌了,五顏六色的石頭被融化補上了天,烏龜被砍得足以立起四根桿子,留下了女神補天的神話傳說。女媧不僅是幫助拯救世界的女英雄,也是造人出土的女神,更是創造萬物的自然大神。
她無所不能,每天至少能創造70件東西。她是世界的創造者,所以她被稱為大地之母,被人們廣泛而長久地崇拜。
明嘉靖年秋陳冰重新雕刻的後土廟雕像上寫著“後土為帝”,稱後土為皇帝。“後土”之名始於春秋時期,其身份和來歷有人名、官名、神名等不同說法。漢朝被列入《帝王祭祀法典》,歷代皇帝都遵循。
大地的女王只有壹個,也被稱為大地之母,袁俊,被尊稱為大地的女王。土地崇拜和女性崇拜起源於母系社會的自然崇拜。全稱是“承天仿地帝”。她是道教“四大神祗”中的第四位天帝。她執陰陽之手,滋養萬物,故被稱為大地之母。根據傳說,她是地球上最早的國王。後來她配了主持天庭的玉帝,成為主宰大地和群山的女神。
擴展數據:
厚土信仰源於中國古代的土地崇拜。《禮記》載:地載萬物,天垂景,取材於地,取法於天,故尊天而近地。所以教育人民善良回報。古代人生於地,所以“近地”,“賞而祀之”,所以有“後土”崇拜,始於春秋時期。
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物質基礎,人們稱之為“人類之母”。因此,後土被奉為社稷之神。古代以黃帝為中心神,漢代建“後土廟”,相傳“帝天,帝皇後地”。天為陽,地為陰,皇帝與皇後相對,於是後土成了女神。現在它被稱為“地球母親”。
後土原是道教神仙的名字,叫“承天仿德榮,而後成黃圖之地”。它也被稱為“繼承天道,模仿黃圖大地”。這位掌管陰陽繁殖力、萬物之美、山川之美的女神,是道教尊神“四皇”中的第四天帝。
中國古代有“帝後天為地”的說法,可見主宰大地和山川的土地神與主宰天庭的玉帝相比,是壹個高貴的神。後土對於百姓來說並不是壹個陌生的神。事實上,她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地球母親”。
《禮記》對土地神崇拜原因的解釋還是比較簡單的。換句話說,遠古人類向土地神獻祭,是為了回報它為生育萬物、養育萬物所做的貢獻。
百度百科-地球母親
百度百科-後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