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明朝的王陽明想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壹個道理:妳的內心是什麽樣子,妳看到的就是什麽樣子。讀《心:稻盛和夫的人生囑托》(以下簡稱《心》)這本書時,總會想起王陽明的這句話。這句話充滿詩情畫意,卻道出了本心的禪機。
眾所周知,稻盛和夫的《活法》是壹本長期暢銷書。作為《活法》的續篇,這部收官之作《心》,凝聚了他壹生的哲學和智慧,在《稻花香》中闡明了這個“心”的道理,即世間萬物始於心,止於心。綜上所述,稻盛和夫先生從兩個方面闡述了自己的心性,什麽是心性,如何提升心性。
首先,關於心是什麽,其中壹位翻譯說,他曾問過日本年輕的和尚和寺廟裏的住持。大師回答說,心在全身,每壹個細胞都是壹顆心。後來有人問稻盛和夫先生的心在哪裏,稻盛和夫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心就是良心。“真善美”是稻盛和夫心理學中“良知”的本質,核心是“真我”,即誠實、上進心、謙虛、自省、感恩、知足、利他、樂觀、勇敢。具體來看稻盛和夫在《心》壹書中是如何解釋的。
1,善意的動機是關鍵。
稻盛和夫先生提到小時候壹個紙袋商人的故事,後來才知道,小時候沒有壹件事是順利的。只有紙袋生意成功了,因為紙袋生意是致力於幫助家庭,守護家庭的,其他的幾乎都是為了自己。所以,“良苦用心”是關鍵。善意的動機是利他主義,是成功路上的正確行為。
2.利他主義是成功的基石
稻盛和夫先生創業的第三年,公司有十多個高中畢業壹年的員工,全部要辭職。這促使他思考公司存在的意義。稻盛和夫先生與這些員工長談三天三夜後得出結論:公司的存在不是為了實現他個人的野心,而是為了保護員工的生命,給他們帶來幸福的生活。這是公司的使命,也是企業管理的意義。
愛的人回來了,被祝福的人回來了。稻盛和夫提到了30多年前被救的廠長。十幾年後,負責人站在了幫助別人的立場上,他特別感受到了命運的不可思議。
這種利他主義是古人的心。範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詩意地表達了他不為個人得失而悲不喜,以天下為己任的政治主張和高尚情操。
3.滿足的人是富有的
稻盛和夫先生在心中提到壹個故事,在非洲的壹塊土地上耕作兩三年後,當地人會在下壹塊土地上繼續播種和收獲。連續耕種兩三年後,它會轉移到下壹塊地,以此類推。有壹次來了客人,村民們說:“今年缺糧。”原來遊客太多,每次村裏拿出好吃的給大家吃,當地人自己的口糧都不夠。來訪者問道:
“如果沒有足夠的食物,為什麽不燒更多的莊稼,多耕種?”
村裏的長老回答說:“這是上帝不允許的。”
因為他們知道,如果不加限制地防火燒林,就會破壞大自然的再生能力,生活在原始環境中的人們明白“知足”的中庸道理,大自然給了我們壹種“知足”的生活方式。
稻盛和夫知道利他主義和知足常樂的智慧。他說財產不是他個人的財產,是社會暫時委托給他的東西。於是我用自己的私有財產成立了稻盛和夫財團,其基金運作京都獎回饋社會。
再者,如何提升心智?
稻盛和夫先生在了解了心的本質後,從個人經歷中總結出六種可行的方法來訓練,成為“六勤”。不同的是要付出和別人壹樣多的努力。謙虛不驕傲。每天反思。活著就是要感恩。
積善,為他人著想。不要有感情上的困擾。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這“六個勤奮”。
1,埋頭工作就能觸摸到“宇宙真理”。
稻盛和夫先生在《心》壹書中說,當心靈處於純凈狀態時,人就能觸摸到所謂的“宇宙真理”,這是事物的本質。讓妳的心靈保持純凈狀態的最好方法就是把自己埋在工作中。當妳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雜念消失,接近“無我”的狀態。壹旦沒有了自我,就會觸及宇宙的真相,接近事物的本質。
這是壹種神奇的思維方式,不親身經歷永遠不會明白其中的奧妙。對作者來說幸運的是,多年前,壹種改變心態的做法,壹直延續至今,就是從“有我”到“無我”的做法。從中收獲的是滿滿的驚喜。
2.無論好壞,都要心存感激。
如果妳想過上好日子,妳需要的只是純粹的智慧。壹個是感恩,壹個是謙虛。
稻盛和夫先生在《心》中提到,當他對自己的處境充滿抱怨時,沒有壹件事是順利的。但是當我開始認命,下定決心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時候,我的人生就從逆風變成了順風。
所以稻盛和夫先生總結了實現幸福生活的秘訣,就是無論好壞都要感恩。在心裏做好準備,以便“謝謝”隨時脫口而出。
歡喜感謝,可以消弭惡業。不要害怕災難,災難來了,磨練妳心智的時候就到了。我們應該積極回應,心存感激。這是壹個機會,讓我們擺脫過去遭受的惡業,然後我們可以邁出新的壹步。
所以,活著就要感恩,不要自大,要有壹顆謙卑的心。謙虛是幸福生活的護身符。稻盛和夫先生認為,我們自己的天賦和能力絕不是我們自己的私有物,它們只是偶然賦予的,應該為世界和社會所擁有。認識到這壹點後,我們就不會自大了。所以,時刻心存感激,謙虛自律,好運自然會來。
易經有雲:謙益大江。我就是這麽說的。
3、積累善行,思考利他
稻盛和夫先生堅持把做人的“正道”作為管理的本源。這條“正道”是他從父親母親那裏繼承來的氣質。父親的謹慎和真誠,母親的樂觀和善良,給了稻盛和夫走上正道的“主心骨”。這條正道可以概括為“積善為人想”。
努力工作,不忘感恩之心,保持謙虛誠實,是壹種善行,是利他動機的善行。稻盛和夫先生在踐行“正道”的時候,很多人會嘲笑反對和抵制,說小孩子都懂道理,現在就教他們吧。但稻盛和夫先生仍在鍥而不舍地出謀劃策、講道理,絕不放棄讓公司起死回生。可見,堅持正道的路,總是充滿風雨的。
中國也有句古話:人做好事,福雖未至,禍已遠;人作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這就是“正道”的智慧。稻盛和夫深知這種智慧,即使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也會堅持“善良利他”。昂起頭三尺有神明是符合宇宙意誌的,妳的動機是純潔善良的。妳為什麽害怕它?
稻盛和夫先生壹生的囑托精髓,濃縮在《心》這本小書裏。可以了解為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學習經營企業的哲學智慧。總之,所有的成功都歸結於利他主義,這是壹個明白無誤的、永恒的普遍規律。
壹切都是理想主義的,每個人的內心都是壹畝三分地,播下什麽種子取決於我們自己。如果妳傲慢自私,妳的心就會貧瘠,雜草叢生;如果妳努力工作,無私奉獻,妳就能收獲幸福生活的花朵和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