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把忠厚老實的家風傳給了我們。“忠厚傳宗接代,詩詞書法代代相傳。”我父親教導我們做事要誠實勤奮。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舍不得花錢,但在買書和筆上卻很大方。父親從小就要求我們學習和練習書法,特別是臨摹《道德經》的碑文,讓我們練習書法,接受中國經典的熏陶。參加工作後,我牢記家人的囑托。我在工作中從不偷懶,而是壹直努力工作。為了實現祖國的“四化”,我自願和朋友們壹起上早班,挽起袖子,甩開膀子努力工作...從進廠到退休,每年都被評為“先進生產者(工人)”。業余時間寫寫畫畫,幫工廠做宣傳工作。那時候還沒有電腦刻字,橫幅、logos、宣傳欄都是手寫的,經常忙得顧不上吃飯。
母親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勤勞持家,受到鄰居的稱贊。她傳給我們的家訓是“愛惜衣裝,愛惜糧食。”《朱子家訓》說:“壹粥壹飯來之不易;半絲半縷,難存物力之念。”我家的規矩是平時不準吃剩飯,碗底的飯必須吃光。由此,我也養成了節儉的習慣。我不抽煙也不喝酒。能省就省,絕不鋪張浪費。簡單節儉的生活挺好的。
好的家風是傳家寶,應該代代相傳。每次吃飯,看到小孫子用稚嫩的小手抓起掉在桌子上的米飯往嘴裏送,總是那麽讓人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