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壹種典型的文學風格。它的語言含蓄凝練,充滿了跳躍性。理解和欣賞有壹個從入門到循序漸進的過程。
如果妳想在短時間內開悟,心領神會,或者僅僅通過學習課本上的幾首古詩,就讓自己的感知能力突飛猛進,那是不現實的。在平時的教學中要特別註意學生對古詩詞的閱讀和積累。可以開展“給妳推薦壹首好詩(詞)”的活動,讓學生在課前五分鐘依次背誦,簡單評價“好”在哪裏。如果可能的話,妳也可以自己做幻燈片,用音樂朗誦詩歌。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培養了學生生動形象地學習、實踐、動腦的綜合能力。老師也可以定期組織比賽,看誰讀得好,背了很多古詩,誰的鑒賞詞寫得好,誰的畫面設計得巧,音樂選得好,這樣會鼓勵學生廣泛閱讀,提高理解和鑒賞能力。
二、創設情境
詩歌是情感的產物。古詩詞教學要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思千年”“遊萬仞”,真正體會到詩詞的深刻雋永。具體來說,教師可以通過生動的例題朗讀或繪畫展示、音樂播放、形象描述、背誦相關古詩詞等方式,創設情境,感染學生。比如李漁的《見歡》,可以配上壹首悲傷的古典送別曲,或者是相思歌曲的範文朗誦,讓學生從壹開始就沈浸在壹種悲傷悲愴的氛圍中,感受詩人的隱逸與辛酸。教學生唱《白雪公主別了——伍子胥回家》時,可以要求學生先背誦壹些熟悉的軍旅詩和邊塞詩。在閱讀和背誦相關古詩詞的良好氛圍中,將學生帶入特定情境,更便於學生理解岑參在詩詞中所描述的塞外惡劣環境和軍人保家衛國無怨無悔的精神。
第三,重復閱讀
優秀的古詩詞意境優美,語言充滿音樂美和節奏美,最適合朗誦和吟誦,而且要大聲朗讀才能體會其中的感情。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也會背”,可見背詩之美。在古典詩詞教學中,要始終貫徹閱讀法:先讀壹般的詞,再讀句子,三讀後感受意境,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以讀帶說,以讀帶思,以讀帶議,在反復閱讀中品味古詩詞的豐富內涵。閱讀方法也要靈活多樣,綜合運用榜樣閱讀、同步閱讀、自由閱讀、傾聽閱讀、競賽閱讀、配樂閱讀、背誦,相輔相成。在閱讀中營造氛圍,與作者產生感情,把握詩歌的意義和趣味。多讀、多背、多思考、多記憶應該是學習古詩詞最基本的方法。
第四,比較閱讀
古代詩人非常重視選詞造句的技巧。有些詩往往充滿奇言怪語,令人心酸,思緒萬千,所以千古傳唱,經久不衰。教師在講授古典詩詞時,要抓住這些關鍵詞,進行鑒賞。替代比較法是壹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具體做法是用壹些意思相近的詞代替原話,比較其表達效果,體會作者語言的精妙。體驗詩人在詩歌中表達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學。
在古詩詞教學中,也要引入相關詩詞,進行對比分析,開闊視野,加深理解。比較閱讀的對象可以是同壹作者的不同作品,也可以是同壹主題不同風格的作品,也可以是同壹主題風格相近的作品。比如教劉禹錫的秋詞(第壹句是“秋自悲孤古”),可以和馬致遠的《天凈沙?6?1秋思的對比閱讀。”天凈沙?6?秋思(1)表達的是漂泊在外的旅人看到的是落寞蕭瑟的秋景,感受到的是蕭瑟悲涼的秋風,歌中的壹切場景都感染著悲涼秋意的情調。而劉禹錫的秋詩,卻是壹種不同尋常的悲秋風格。他以“秋勝春潮”、“晴空壹鶴上雲”的文字,寫出了自己充滿希望的豪情,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通過比較閱讀,學生將準確理解詩歌,加深對詩歌意義的理解。
動詞 (verb的縮寫)延伸和擴展
在了解詩歌的基本內涵後,教師要趁熱打鐵,巧妙設計延伸練習,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寫抒情的田園詩可以要求學生重寫優美的散文,或者想象如果被拍成電視紀錄片,妳打算如何設計畫面,選擇什麽音樂來配音,並用文字表達妳的想法。哲理詩和史詩可以鼓勵學生談論他們的原創想法。如果妳學了趙翼的《論詩》,妳可以讓學生談談他們對“杜麗詩歌”的看法,並在課後寫下簡短的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