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讚美詩歌 - 兩首詩怎麽教?

兩首詩怎麽教?

這是我第壹次聽中國著名特級教師張雪薇老師的課。第壹次聽完,就喜歡上了張老師的課。坦率地說,這也是我第壹次知道張雪薇這個名字。上課前,高老師介紹說,他認為張老師在背誦方面可以和老師並駕齊驅。如此高的評價讓我很驚訝,也讓我對這門課充滿了期待。

壹兩聲掌聲。

張老師壹說話,聲音就沙啞了,沒有想象中的圓潤低沈,難免讓我失望。我能以如此疲憊的聲音背誦壹首好詩嗎?腦子裏有個問號。翻看學生課桌上的課文,居然有六首詩。這麽大的容量,妳能在40分鐘內講完所有的課嗎?第二個問號很快浮現在腦海裏。

聽了壹節課,兩個謎題都圓滿回答,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課堂上的兩次掌聲。壹個是給學生的,另壹個是給張老師的。在課堂開始時,張老師帶領學生通過四個學生的復述來學習的鄉愁。現在學生學壹段,背壹段,並不稀奇。四個學生都輕松地完成了任務。但是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只聽兩遍的前提下,逐字逐句的背出整首現代詩是非常困難的。普通老師輕易不敢在公開課上做這種嘗試,但張老師不怕。自發站起來的學霸雖然聽到挑戰時臉紅了,但壹點也不害怕。全詩只背錯了壹個字,很快自覺改正。後面三節的背誦壹點也不差。學霸之所以是學霸,是因為他有“聽完就背”的絕技,全場掌聲響起,這是學霸的優秀,也是伯樂的勇氣。

下課的時候有壹首歌叫《喪國望家》,是於右任的。張老師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於右任的生平。正當學生們沈浸在老人離世的悲痛中時,課堂上突然響起了張老師的歌聲。原本沙啞的聲音帶著哭腔,與此刻的氣氛深深的親密。那聲音似乎很神奇,讓人又嫉妒又酸,眼裏很快出現了淚水。就在我驚嘆於自己的情緒時,歌聲結束了,全場沈默了幾秒鐘。大家自發自覺地鼓起掌來。這裏應該有掌聲!這裏的掌聲是我心中真情的呼喚!名師之所以是名師,是因為有壹首“動人的歌”令人驚艷,全場掌聲如雷,是詩的震撼,是名師的詮釋。

壹首歌唱完,馬上就下課了。我還沈浸在詩歌帶給我的感動裏好久了,真希望能多聽幾遍張老師的歌聲。回家後,我到處找資料,找到了2019第28期現代與經典小語種教學觀摩會張老師上課的視頻,完整的看了壹遍課。我隱約覺得今天的演唱更加感人,也許是因為我親自來到了現場。畢竟演唱會和唱片差別很大。

二,詩歌教學的目標

仔細數了壹下,原來張老師在這個班裏不僅教了6首詩,而且在開班之初就帶著學生背誦鄉愁,教了7首詩。除了古詩詞三首之壹的《在山東的山上度假想我的兄弟》下學期初三第九課《鄉愁》上學期九年級第三課《鄉愁》高二中外現代詩歌鑒賞選修課之壹的《鄉愁四韻》之外,其余的除了《夜話》、《宮體詩》、《雜詩》、《懷鄉》、《望家》。更確切的說,對於六年級的學生來說,除了壹篇《關於山東哥哥們的山上假期思考》之前學過,其余的都是課外課文。我不得不再次佩服張先生的勇氣。這首《鄉愁詩》其實是壹門詩歌教學的綜合課,既有同壹主題的積極融合,也有不同詩歌風格的古今融合。我幾乎沒有嘗試過這種創新的綜合課程。很高興能在壹節課上把課本上的三首古詩教給兩個首都。很難想象在40分鐘內嘗試如此巨大的教學容量。詩歌教學不是有難度的邊界嗎?六年級學生可以提前學習三年級甚至二年級的詩詞嗎?這個看似艱巨的任務,張老師如行雲流水般完成了。只要妳敢想敢做,都有可能。

那麽我們語文課在古詩詞教學上應該達到什麽樣的目標呢?是不是每節課都要刻意分析每壹個詞,讓學生理解詞的含義和詩意,透徹分析詩人的內心感受?我有點迷茫,只能從書上尋求答案。孫雙金老師在表達他對古詩詞教學的想法時,用三句話概括了他的想法:不求很好的理解,求熟悉,求透徹。我很贊同他的觀點,把自己對課文的解讀倒在小學生身上是徒勞的。學生長大後唯壹能留在腦海裏的記憶,就是文字本身的魅力。如果他們能回憶起老師教他們時的精彩背誦,那已經是很大的成就了。對於小學生來說,如果能每天在張老師的課堂上學習詩歌,沈浸在朗誦中,他們的審美能力壹定會在潛移默化中成長。

我還記得我的小學老師曾經在黑板上給我們班發過四個字——“我不求解答”。具體原因不得而知,但現在想來,小學生不求人也無可厚非。就詩歌學習而言,尋求壹個合適的解決方案,了解壹個大概的思路就夠了。有更多的寓意和內涵,長大後才會提煉出來,味道會持續很久。這時就不需要強行餵食和灌水了。

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嘗試背誦,讓學生讀對,讀好,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如果能像張老師壹樣把閱讀的基本功練好,壹定能激勵不敢說話的學生大膽閱讀。我想起壹個學生在課堂上試圖讀出抑揚頓挫,卻咬牙切齒。這個驚人的嘗試讓人忍俊不禁。張老師機智地誇他是未來的搖滾歌手,很快平復了他內心的尷尬。我相信他下次上課還是會有勇氣舉手試試的。

至於背得透徹,如果只是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對大多數普通學生來說還是很難的,班裏也只有少數學者能真正做到耳濡目染。我們教師應該思考如何讓學生更容易背誦,如何激發學生背誦的主動性。能把古典詩詞背得滾瓜爛熟是語文的核心素質之壹,這需要教師智慧的引導。

第三,教師的專業素質造就了教師的職業尊嚴。

說到素養,張老師無疑是壹位很有敬業精神的好老師。他解釋了什麽是好課,說有四個要素:精彩的想法,巧妙的過程,飽滿的情感,人性的光輝。這麽好的課的成績,離不開他優秀的職業素養:壹雙俊朗帥氣的手,機智的口才,口若懸河的閱讀,儲備豐富的大腦...壹切都令人羨慕,但我們從未見過他背後的努力。

張老師在《小時候口吃,長大後吃飯》壹文中透露,自己小時候是個口吃的人。他從小受鄰居影響,學會了口吃。被父母罵了壹頓後,他居然結巴了。直到長大後,我才上了師範學校。為了成為壹名吃壹頓飯的老師,我努力學好普通話。畢業後,我的口吃不吃藥就治好了,真的讓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機遇。

張老師的課堂之所以對學生來說聰明有趣,是因為他能在關鍵點上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從我自己的學校經歷來看,我最喜歡上課充滿想法和故事的老師。高適是唐代的壹位高級詩人。官越大,離家越遠。原來中國版圖的形狀是海棠葉,外蒙古分離後變成了公雞。《何滿子》是壹種悲傷的曲調,讓聽者慢慢落淚...這些小知識雖然只有幾個字,但對學生來說是多麽新鮮,多麽能抓住他們的註意力!這些小知識是從哪裏來的?它來源於張先生豐富的閱讀積累和對文本的深度解讀。

充滿情感和人性的光輝也在張老師的課堂上不時閃現。朗讀、背誦、吟誦、歌唱,用各種方式把詩歌的情感本質展現在學生面前,把詩歌扣人心弦的感情讀進學生心裏。他願意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他從河南來到江蘇丹陽。他壹個人在異鄉的心路歷程真實感人。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師生平等關系得到有效鏈接,學生更願意傾訴心聲。這樣的語文課堂充滿人性和溫度,學生在文學語言的學習中獲得語言的浸潤和熏陶。

對於我們教師來說,獲得文學素養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實踐自己內心的欲望。不難知道我們錯過了什麽。難的是我們有沒有通過後天的努力去改變的意願,這是普通老師所缺乏的力量。當我們得到壹個文本時,我們缺乏解釋它的能力。沒有教學參考,就不能抓住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恰恰是我們閱讀儲備不足,思維體驗不深的體現。如果這時候不補,那會是什麽時候?教師只有具備紮實的職業素養,才能實現職業尊嚴。我們在倡導孩子多讀書的時候,首先要深刻反思自己。我今天讀了嗎?我今天學習了嗎?讀書是語文教師獲得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容不得半點懈怠。此時此刻,打開書,讓我們來閱讀這根長桿,帶我們更深入地了解教育。